鄭重聲明:本文為原創(chuàng)首發(fā)余黎,文責自負颖侄。
昨天下午鸟雏,我讀了李春雷老師的散文《母親萬歲》,想起了已經(jīng)去世十年的母親览祖。我給在北京工作的小妹發(fā)微信孝鹊,讓她發(fā)幾張母親笑得最好看的照片。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過母親節(jié)了展蒂,因為在這樣的母親節(jié)里我從來沒有母親又活。母親一生光明磊落任勞任怨苔咪,做兒女的總要為母親做個小傳,留下母親在這個世間的痕跡柳骄。
小妹發(fā)來的第一張照片团赏,是在國家大劇院前,看著笑得無比燦爛的母親耐薯,我的眼淚禁不住奪眶而出……娘舔清,我想給您說句話——您聽得見嗎?
娘:您知道嗎曲初?您最喜歡的大孫女体谒,已經(jīng)到您這張照片身后的地方工作了,您如果還在复斥,讓您孫女陪您走走看看营密,我知道您一定比我們四個兒女陪您自豪!我知道目锭,您一直眼界很遠,永遠希望我們的后代纷捞,一代比一代更強痢虹!如今,您的大孫子為您添了兩個重孫子主儡,二孫子今年要大學畢業(yè)奖唯,大孫女在北京西城區(qū)工作,二孫女去年考上了國家定向選調(diào)生糜值,外孫女外甥也都學業(yè)有成丰捷,您知道了他們沒有辜負您的期望,一定會半夜笑醒寂汇,是不是病往?
——可永遠沒有那一天了……
我的母親,姓名張鳳芹骄瓣,1948年5月6日(陰歷三月二十八)生于辛安鎮(zhèn)鎮(zhèn)小康堡村停巷。外祖父游手好閑,把家境過得等米度日榕栏,一天不如一天畔勤。外祖母為了拉扯母親四個,經(jīng)常挖野菜扒磁、找蘿卜根庆揪、扒榆樹皮、捋楊樹葉妨托,就這樣還是幾天見不到一個米粒兒缸榛。到了1962年检访,華北大面積饑荒,外祖母再也捱不過每天喝光湯的時光仔掸,一天早上再也沒有醒來脆贵。那一年,母親14歲起暮。
外祖父還是會會(每村的廟會)必到卖氨,集集必趕,母親和老姥姥只得把家庭的重擔擔起來负懦。有一次外祖父想換些錢筒捺,竟然把主意打到了三歲的小姨身上,母親大怒纸厉,拼命般才保了下來系吭,從此再沒有對外祖父抱有一點幻想。
母親18歲上嫁給了父親颗品,奶奶說肯尺,那也是為了家能多幾袋糧食。那時奶奶家里的時光也不好過躯枢,每年都有幾個月青黃不接则吟。我老舅在鄰村當支書,偶爾接濟家里點玉米锄蹂,才沒有出現(xiàn)餓死人的悲慘氓仲。有人說父親娶母親那天,是從別人家借了一個布衫得糜,我沒好意思問敬扛。畢竟家里窮,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朝抖。
后來家里狀況好轉(zhuǎn)啥箭,父親被招進邯鋼當工人,是個主要原因槽棍;其次是那時生產(chǎn)隊按人口分糧捉蚤,有了我和妹妹,降了每天的平均消耗炼七。后來按工分分糧時缆巧,我們家勞力多,年底還能分到幾斤豬肉豌拙。
母親不識字陕悬,但喜歡聽書看戲。別看是個婦女按傅,她卻喜歡楊家將捉超、岳飛胧卤、花木蘭、薛丁山的故事拼岳,一有空閑就講給我們聽枝誊,教育我們一條路走在正中間。從不管那些家長里短嚼舌根的閑事惜纸,就是有人在耳邊恬噪叶撒,也是應付式地點點頭。不接茬耐版,對方無趣了祠够,慢慢也就少了好多閑話。
小時候跟著母親鋤地粪牲,母親是一鋤接著一鋤古瓤,沒有草的地皮也不落下,而且鋤得很深腺阳。我問母親落君,她說:“鋤地不光是鋤草,沒草的地方也鋤鋤舌狗,就是讓地活動活動身子骨叽奥,長點精神⊥词蹋”每遇到苗根纏繞的雜草,母親顧不得腰酸背痛魔市,總是蝦下腰主届,一根根拔光才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