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卓克.科學思維課》中有一篇"10億個晶體管怎么放進指甲蓋大小的芯片里?"的文章献联。閱讀過程中突然想到芯片的構成是沙子缩赛,但是它的價值卻是沙子的上萬倍套像,同時也聯(lián)想到畢淑敏講的關于人生意義的看法。大概意思就是說“人生本沒有什么意義萧诫,意義都是活出來的≈λ唬”
對于從混沌中走出來的我們在了解了這個世界的極小的一部分后帘饶,就可能因為自己的局限性和周圍的影響而陷入短暫的迷茫期。我不知道是不是每時每刻都存在的群扶,還是說是在一段時間后出現(xiàn)一次后及刻,過了許久就會又出現(xiàn)。直到回歸哲學上的無解問題“人活著有什么意義”竞阐,相對于具有宗教信仰或者是有著長遠追求的人來說缴饭,我的困惑和迷茫不值得一提。
如何才能讓自己正視自己比較容易受別人影響骆莹,這個比較讓人煩惱的現(xiàn)實颗搂。容易受別人影響的機制也許來自于鏡像神經元的作用,這是刻在我們基因里的本能汪疮,在遠古時候可以幫助我們逃避天災等危害峭火。但是現(xiàn)代社會中如果身邊接觸到的都是情緒泛濫或者說是不知道自己受制于自己的情緒的人毁习,那么就需要我知道一些策略來減小甚至是抵消這些影響智嚷。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網友寫到的和同事的一次爭論直接影響到對自己過去努力的質疑卖丸,他自己的分析是他對于被接納的需求,遭到了否定盏道,這對于一個渴望被認同的人來說稍浆,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對于自己想要收獲別人的認同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的人來說猜嘱,別人的一點批評或者認同都會很大程度的左右一個人的情感衅枫,進而影響到對自身的判斷。
認同感朗伶,這是今天晚上挖掘出來的一個大部分人的需求弦撩。屬于馬斯洛需求中的第三層,社交需求论皆。不管在什么情況下益楼,絕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的認同,那么那些非常會贊美他人的人点晴,往往是滿足了別人的這種認同感的需求感凤。那么很多事情都可以從認同感需求的角度來分析,畢竟我們是非常容易幻想的種族粒督,那么我們的一個觀點能夠獲得別人的認同陪竿,出于基因的進化需求,我們就會感到愉悅屠橄,畢竟越多的人認同就會給我們的生存帶來越多的資源族跛,那我們當然要追求這種認同感了。
不過我今天想往前再走一步锐墙,對認同感的刻意追求往往會造成對自己行為動機的質疑礁哄。我的行為是不是只是為了獲得大家的認同感?為此那怕違背自己的原則贮匕?這種以外界的認同為標桿的評判標準有時候會和自己的行為準則發(fā)生沖突姐仅。
認同感是會隨著接觸人的改變而改變的東西,有些人覺得你能夠認同他的某種觀念刻盐,就會跟你產生認同感掏膏。小朋友玩耍的時候能夠因為你把玩具借給他玩產生認同感,對另一群沒在一起玩耍的小朋友產生對立感也是認同感的一種體現(xiàn)敦锌,可能過一陣子就又玩到一起馒疹。并不是所以的認同感都是需要刻意追求的東西,那些普遍獲得人們認同的人并沒有去刻意迎合別人乙墙,而是自身的某些特質能夠引起人們內心的共鳴颖变,喚醒隱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某些渴望生均。比如冷靜沉著的品質,獨立思考的人格腥刹,刻苦拼搏的毅力等大家內心中預存的一些共識马胧。
每個人相互獨立卻又相互影響,對認同感的需求讓我們變的相似衔峰,但對個性的追求讓我們又顯的不同佩脊,在兩者不斷徘徊中前行是每個人都曾經歷的狀態(tài),也將繼續(xù)保持下去垫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