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一對夫妻,倆人在美國工作兩年了洼专,育有一子棒掠,今年五歲。家中老人六月來美探親半年屁商。有時碰上了烟很,會和他們開開玩笑,“哦,叔叔阿姨來玩了雾袱?你們可以輕松一點了恤筛。”結果看到媽媽似乎有點勉強的笑笑芹橡,帶過了話題毒坛。
后來熟了,媽媽跟我講了一件小事林说,一天早上粘驰,孩子早起后,磨磨蹭蹭述么,換好了衣服,半天不去洗漱愕掏,她多次提醒沒有效果度秘,于是在最后一次告知孩子校車已經(jīng)去接別的小朋友,馬上就要過來接他后饵撑,決定讓孩子自己把握時間剑梳,并做好了如果錯過校車,就對孩子進行機會教育的準備滑潘。
孩子見家長不再催促也開始在自我行動垢乙,盡管很慢。家里老人看不下去了语卤,一催二幫三吼追逮,外加“別刷牙了,趕快去粹舵,一會來不及了”钮孵,最后還要埋怨媽媽不知道操心。
我這才知道那勉強一笑的后面是這樣的故事眼滤。原來哪里都一樣巴席,中國家庭的傳統(tǒng)矛盾在海外一樣會上演。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