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误辑,聽了太多產品講座,看了太多演講尤泽,就不由得被灌輸為做產品要做到極致再推出來欣簇。然后就在公司開始了極致之旅规脸,死磕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醉蚁,因此想創(chuàng)造“完美極致”的產品燃辖。
在很多傳統(tǒng)行業(yè),因為長時間的進化网棍,已經(jīng)明確了很多消費者認同的價值指標黔龟,所謂的極致就奔著這些指標去優(yōu)化就有可能創(chuàng)造更高價值,更強競爭力滥玷,然而氏身,對于科技行業(yè),卻不同于其他行業(yè)惑畴,根本就沒有所謂“完美極致”的定義蛋欣,產品本身面對需求的是否剛需都存在變數(shù),更不要說滿足需求的方法是否極致完美了如贷。
因此所謂的死磕極致產品陷虎,更多的是創(chuàng)始人自己的自嗨行為。自己認為什么是對的杠袱,就朝著什么方向思考尚猿,就認為這就是完美。
只不過:這個世界你認為完美不重要楣富,給你預算的消費者認為完美才重要凿掂。
更或者說,在科技這類不成熟的行業(yè)纹蝴,你是憋不出來所謂極致完美的產品庄萎。
記得做智能硬件的時候,對于外觀塘安,APP交互都要求的很苛刻糠涛,但后來才發(fā)現(xiàn),然并卵兼犯,這并不是主要矛盾忍捡。即使把外觀做的再漂亮,APP交互做的再流暢免都,最終出來產品锉罐,也很難影響消費者把自己的預算交給你處理。
追其究竟绕娘,這都是因為你認為的極致脓规,你認為的核心指標,這都不是用戶需要的险领。用戶絕不會因為外觀來買你的產品侨舆,因為比你外觀漂亮的大有產品在秒紧,用戶也不會APP流暢而選擇你,因為比你流暢挨下,體驗愉悅并自帶內容的海量存在熔恢。這些所謂的極致,都不過是自嗨的死磕罷了臭笆,抓不到主要矛盾的死磕叙淌。
后來做數(shù)據(jù)服務,因此就有了進步愁铺,按照產品思維鹰霍,數(shù)據(jù)服務這也不過都是解決用戶需求的方法罷了,因此就宣傳先行茵乱,把產品概念做出來茂洒,按照產品定義,找到有在產品定義邊界內有問題的用戶交流溝通瓶竭,看這個方法是否可以有效解決問題督勺。
溝通下來,發(fā)現(xiàn)大部分客戶都認為非常有效斤贰,然后就屁顛屁顛的回去開發(fā)智哀,按照用戶溝通的結果去開發(fā)了,然而到頭來卻發(fā)現(xiàn)腋舌,仍然有問題盏触,客戶并不買單渗蟹。這個時候才發(fā)現(xiàn):用戶的嘴和腿并不是統(tǒng)一的行為块饺,一個表象,一個本質雌芽。跟客戶溝通授艰,其實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那就是太關注表象世落,客戶的嘴說出來的是存在信息噪音的淮腾。
有客戶真實的需求,也有客戶臆想的方法屉佳。因此我們接收到的信息如果不加工過濾谷朝,不去除噪音,就會掉到溝里武花。
因此圆凰,我們新版本迭代就開始進化,跟客戶連接体箕,先不急于溝通同步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专钉,更多的是了解客戶的情況挑童,例如預算的分配,每個預算要解決的問題跃须,當前解決問題的方法站叼,然后拿到信息再進行分析,最終導出我們產品在解決客戶問題中的價值所在菇民,是否能夠幫助客戶節(jié)省預算尽楔,提升效率。按照客戶預算背后的問題展開行動并形成有效方法第练。
更重要的是翔试,當我們開發(fā)產品的時候,不會再等到所謂的完美極致再銷售复旬,而是直接跟客戶溝通垦缅,先展開有預算的試用,并跟客戶溝通好驹碍,把彼此期望值管理好壁涎,彼此展開合作,一起解決問題志秃,再這樣的合作中實現(xiàn)產品進化怔球。
價值交換,這是商業(yè)的本質浮还,自己以前總認為產品沒做好就沒有辦法交換價值竟坛,總認為收費不好意思,但其實交換才是產品做好的根基钧舌,如果內心認為產品沒做好担汤,不能交換,可能一直都做不好洼冻。因此跟客戶一起形成交換價值崭歧,一起進步,才能讓業(yè)務有效代謝撞牢,形成有效進化率碾。
今日思考,不求絕對屋彪,但求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所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