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把這部電影看完挽懦,看完后其中一句臺詞讓我印象深刻:“城市需要藝術翰意,藝術也需要城市”。故事講述的是女主角是個在紐約教現代舞的舞蹈家信柿,某一天國內的治療他老師的醫(yī)生打電話過來說她的老師去世了冀偶。從回憶中我們才知道原來女主角是跳印度古典舞的。當她回到她出生以及學舞的城市時發(fā)現曾經跳舞的那個古老的劇院即將被拆掉了渔嚷,因為當地官員準備在那里建一個現代的商務購物中心进鸠。為了保護這古老的遺產以及傳統(tǒng)文化,女主角直接找到了市長并希望不要為了一時的利益而讓這象征著藝術的劇場消失形病。而市長提出了最后由拉姆市的市民們來決定是保留傳統(tǒng)的舞蹈和劇場還是建立現代的銷品茂客年?
時間回到十一年前霞幅,女主角是這個市跳傳統(tǒng)舞跳得最好的,只要她跳起舞來沒有男人會不喜歡上她量瓜。但是女主角卻和一個美國男人私奔到美國了司恳。到美國后女主角才發(fā)現和那個美國男人不合適而離婚,自己獨自撫養(yǎng)女兒绍傲。這次私奔事件對拉姆市的影響很深扔傅,市民們認為學完古典舞后就會勾引男人,所以家長們都不讓自家的小孩去學烫饼,印度人的邏輯我常常無法跟上猎塞,從此這項藝術在這個城市漸漸式微。人們甚至忘記了跳舞是怎樣的感覺杠纵,直到女主角回到這里才重新把藝術帶了回來荠耽,把活力帶了回來,把人們對舞蹈的渴望激發(fā)了出來淡诗。印度人天然是愛舞蹈的骇塘,所以最后的結局當然是市民們被感動了,商人被感動了韩容,市長被感動了(果然是電影翱钗ァ),人們又發(fā)現了舞蹈給生活所帶來的美好群凶,這個古老的劇場被保留了下來插爹。古典印度舞也得到了傳承,又開始有很多小孩來學習這項古老的藝術了请梢。在傳統(tǒng)與現代之間赠尾,傳統(tǒng)完勝。
我忍不住的想到了中國的情況毅弧。印度人在精神上有宗教的寄托气嫁,在生活中有歌曲和舞蹈的寄托,在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上也是不遺余力够坐。雖然這部電影或多或少的美化了現實寸宵,但從我最近看到的印度神話劇和印度電影所得到的觀感中,我不得不說他們的傳統(tǒng)文化保存的真的很好元咙。相反梯影,中國在傳統(tǒng)與現代的競爭中,現代完勝庶香。雖然國家近幾年也開始注意復興傳統(tǒng)文化甲棍,例如在傳統(tǒng)節(jié)日放假讓人們意識到這個節(jié)日的重要性,進行了多種的宣傳活動赶掖。但是器不在感猛,韻能存嗎七扰?
昨日和朋友聊天聊到葛洲壩的問題,因為她是宜昌人所以每次提起三峽大壩都有點氣憤唱遭。她說宜昌本地大部分人對三峽大壩的修建都是頗有微詞的戳寸,因為這對本土市民所造成的破壞太大了。無法估量其價值的傳統(tǒng)城市被淹沒拷泽,無數的古跡也在大壩建立后永遠沉在了河底疫鹊,尤其是大壩修成后宜昌的空氣一日不如一日等等。不管是從自然生態(tài)角度來說還是從人文價值來看司致,三峽大壩似乎對宜昌人來說只有悲沒有喜拆吆。而政府所宣揚的的有利于中國子孫千百年的不朽功業(yè)在宜昌人眼中似乎也只是政府的虛假的宣傳口號而已。
我又想到了這二十多年來為了發(fā)展經濟拆掉了多少建筑多少街道脂矫。我想很多八零后應該都有共同的想法枣耀,就是當我們離開小時候的城市很多年后再回去時,我們已經找不到兒時的記憶了庭再。那一群孩童一起玩耍的樹被砍掉了捞奕,常常去的某個傳統(tǒng)小吃店找不到了,那些走過無數次的石板小鹿已不復存在拄轻,當然還有人也不是自己所認識的那幫人了颅围。人們所想的就是發(fā)展經濟,想的就是掙錢恨搓。越來越多的“古”的東西都消失不見院促,取而代之的是無數的商場和寫字樓。最后城市的特色沒有了斧抱,大部分的城市變成了一個模樣常拓,毫無特色。
而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文化也是要么消失辉浦,要么變樣弄抬。沒有了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的人內心變得空虛,生活上的樂趣越來越少宪郊。這個時候我是羨慕印度人的眉睹,他們的生活中有充滿活力的印度舞,結婚的習俗也是那么的神圣而美好废膘。在他們現代的生活中可以處處看到傳統(tǒng)的影子,而我們呢還剩多少慕蔚?我記憶中的元宵燈會聽說沒有了丐黄,端午節(jié)的粽子也不再是每個家庭自己制作而是直接在超市里買得,七夕節(jié)的乞巧更是從我出生起就沒有經歷過孔飒。我并不是傳統(tǒng)的衛(wèi)道士灌闺,可是失去了這些傳統(tǒng)艰争,我們的心靈無所寄托,最后只能在現代化中和世界人同化成一樣桂对,最后大家只是品種不一樣但是生活習慣等沒有差別的同樣的人罷了甩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