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對于很多我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涧郊,《終結者》里面施瓦辛格大叔的一身腱子肉和紅外線的機器眼應該是很多人心目中機器人或者說人工智能的第一印象贯被。記得在我上小學和初中的時候,曾經特別喜歡看科幻小說,當時沉迷于各種高科技彤灶,一方面覺得人類在未來將無所不能看幼,另一方面也覺得那會是很遙遠以后、甚至說很多都是根本無法實現的小說家的想象幌陕。而短短的十幾年桌吃,很多當時科幻小說中的技術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當然苞轿,對于人工智能茅诱,在讀完了李開復博士的這本《AI,未來》后,也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搬卒。
本書首先介紹了中美兩國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情況:美國憑借其自由的人才制度和特立獨行的研究精神瑟俭,在很長時間一直引領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趨勢,而中國則一直被認為是“被尖端領導者遠遠甩在身后的模仿者大軍”契邀。李開復博士認為摆寄,隨著深度學習概念的提出和不斷完善,目前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已經從發(fā)明的年代來到了實干的年代坯门,從專家的年代來到了數據的年代微饥,這正是中國的優(yōu)勢所在。憑借著中國企業(yè)家的實干精神古戴,海量的數據以及政策環(huán)境的支持欠橘,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將會快速崛起现恼。未來撮执,將會由中美兩個超級大國捆愁,以及谷歌颂碧、Facebook瘪阁、亞馬遜、微軟喳逛、百度瞧捌、阿里巴巴和騰訊七巨頭引領人工智能的發(fā)展。
其次润文,作者介紹了人工智能發(fā)展的四波浪潮:互聯網智能化姐呐、商業(yè)智能化、實體世界智能化和自主智能化∽Γ現在我們即將進入到第四波浪潮皮钠,也就是自主智能化稳捆,機器將能夠看到和聽到我們周邊的世界赠法,能夠處理的工作范圍將大大增加,甚至強人工智能可能即將迎來曙光,而這將極大的改變我們的世界砖织。對此問題款侵,知識界分為了兩方陣營:烏托邦人士和反烏托邦人士。烏托邦人士認為侧纯,這是人類進一步拓寬智識和永生的機會新锈;而反烏托邦人士則并非如此樂觀,他們認為眶熬,如果人類本身成為超級智能實現某一目標的障礙妹笆,例如改變全球變暖,它們可以輕易甚至是無意中將人類從地球上抹去娜氏。
作者認為拳缠,強人工智能在短期內、甚至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出現贸弥,人工智能帶給我們最主要的威脅是進一步拉大貧富差距窟坐,并造成大量失業(yè)的風險。而這種失業(yè)的風險不僅僅只針對于體力勞動者绵疲,對于高學歷的白領職工等腦力勞動者也將造成同樣巨大的沖擊哲鸳。作者分別對體力和腦力勞動者進行了分析。
書中給我觸動很大的一段話是這樣說的:“但還有一種完全不同的人工智能創(chuàng)業(yè)公司:它們想從根本上重構整個行業(yè)盔憨。這些公司并不是想用同樣功能的機器人取代工人徙菠,而是追求通過新的方式來滿足整個產業(yè)用人的基本需求。算法沒有取代這些公司的員工郁岩,因為這些公司從來就沒有雇傭人類員工懒豹。”
那么驯用,我們又應該如何應對人工智能的浪潮呢脸秽?在本書的最后,李開復博士從自身不幸身患癌癥蝴乔,又最終戰(zhàn)勝病魔的角度給出了一些答案记餐。在2013年診斷出第四期淋巴癌以前,作者眼中的自我價值源于工作上的成就薇正、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的能力以及在世界上擴展自己的影響力片酝。而在治療癌癥的過程中,作者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挖腰,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雕沿,與身邊的人分享愛『锫兀“愛”审轮,這就是人類與人工智能最大的區(qū)別。只有更加人性化的利用人工智能,讓社會變得更高效疾渣、更有人情味兒篡诽,才能使人類在未來同時享有經濟的繁榮與精神分富足。
作為一個小白榴捡,我認為這本書很好的起到了科普的作用杈女,能夠使讀者了解中美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歷程、目前的最新進展吊圾,以及對未來的趨勢的大體判斷达椰。我想對于普通人來說,在讀外這本書以后项乒,其中一點值得思考的是砰碴,在未來的十到十五年時間里,很多職業(yè)可能會迅速的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板丽,那么我們現在應該怎么做呈枉?如何給自己的職業(yè)進行定位?如果處于危險區(qū)埃碱,應該怎么提高自身能力猖辫,強化社交職能?而另外一點值得思考的就是砚殿,我們如何從工作之外的生活來尋找自身存在的意義啃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