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有很多無奈,可能源于人黑低,也源于一些事實赘艳,或者是環(huán)境,而且這些無奈至少在短期之內(nèi)我們無法改變克握,由此也只能照出我們內(nèi)心的無力蕾管。對此,如果我們不想輕易被影響甚至改變菩暗,尤其對于目標感不是很清晰的人而言掰曾,能遠離最好還是遠離。因為我們會發(fā)現(xiàn)停团,在無奈面前婴梧,最終被改變的是我們。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多次提到我的父親客蹋,從小時候起他性格中的批判意識便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塞蹭,動輒喜歡上綱上線地說教總讓我感到壓抑和束縛。為此讶坯,漸漸長大的我開始與父親不斷地爭吵番电,而結(jié)局也總是不歡而散,甚至兩敗俱傷辆琅。
然而漱办,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漸漸發(fā)覺自己也動不動喜歡講大道理婉烟,并且夾帶著情緒娩井,據(jù)理力爭,以此作為自己攻擊別人的方式似袁,甚至在我學習演講的過程中洞辣,我也以此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咐刨。
直到有一天,一篇雜志上的文章讓我驀然醒悟扬霜,它說:“惡的力量之所以強大定鸟,正在于你不得不站在它的陰影里反對它≈浚”的確联予,這么些年來,父子間的戰(zhàn)爭從未停息材原,正因為我總反感父親對我習慣性的批評沸久,盡管我一直在抗拒,但我從未意識到余蟹,我越抗拒卷胯,反而離他越近,因為我必須站在他的陰影里駁斥他客叉。久而久之诵竭,我便被不知不覺地“傳染”,在言語方面越來越帶有父親的影子兼搏。
更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卵慰,它還有一個副作用,即我對動輒大聲呵斥別人的人竟會產(chǎn)生莫名的親切感佛呻。我三舅便是最好的例子裳朋,他的壞脾氣是姥姥家里面公認的,之前的文章里寫到過吓著,我喜歡三舅是因為他的真實可愛鲤嫡,但父親對我的影響也同樣是造成這種親切感的一大因素。
在威爾鮑溫的《不抱怨的世界》一書里绑莺,我也找到了類似的根據(jù)暖眼。在他發(fā)起的“21天不抱怨運動”里,有案例表明纺裁,有的人身處不斷抱怨的環(huán)境里诫肠,根本不可能做到一天之內(nèi)不抱怨。所以想要改變自己常常抱怨的習慣欺缘,他建議要盡量離開那個環(huán)境栋豫,哪怕是家庭。
我由此想起了高中時期一件有趣的小事谚殊。那時丧鸯,歌手林俊杰的專輯《江南》很熱火,我也一天到晚嘴邊唱著:“不懂怎樣表現(xiàn)溫柔的我們嫩絮,都以為相愛就像風云的閃變……”同桌一聽就反感丛肢,說最討厭這首歌围肥,讓我以后少在他面前瞎哼哼。我白了他一眼摔踱,繼續(xù)我行我素虐先。過了一個禮拜怨愤,同樣的調(diào)子竟然從他口中發(fā)出派敷,我玩味地凝望著他,他突然醒悟撰洗,邊打嘴邊糗笑自己:“我怎么和你一樣唱開了篮愉。〔畹迹”這雖然是個笑話试躏,但也同時表明,一種現(xiàn)象如果你改變不了它设褐,那么你總會在不經(jīng)意中被其所影響颠蕴。
面對生活,我們都是無知的孩子助析,它永遠大于我們的理解和想象犀被。而有些現(xiàn)象,盡管不合理外冀,但它總那么討厭地存在著寡键,當我們沒有足夠的能量可以改變它時,最好還是悄悄遠離雪隧,這并非是我們逃避西轩,逃避是指我們過往經(jīng)歷對我們內(nèi)心造成的陰影,而那是客觀事實脑沿。面對這些無奈藕畔,或許我們永遠都無法改變之,但通過遠離庄拇,我們依然可以堅定自己不被輕易改變的決心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