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天上一日,下界一年”這個古人盡知的俗語浊伙,本以為用不著寫文啰嗦撞秋。
可偶爾一看知乎百度等等的解釋,不是濫觴相對論嚣鄙,就是臆淫古人吻贿。
讀完幾十篇不靠譜的解讀,感覺有必要浪費點時間哑子,啰嗦一下舅列。
《西游記》不是這話的原出處奉芦,只因西游名氣太大,人們便想當然認為是剧蹂。
上天一日声功,下界一年,曾是歷史上最高大上的話題宠叼。
有個朝代甚至為此下發(fā)中央文件先巴!但是,你看到的今天對此話的解釋卻是?錯冒冬!?的伸蚯!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简烤,事關(guān)本邦天文歷法剂邮。把這事說清楚挺不容易, 真得先從西游開始(熟悉西游的朋友可跳過1)横侦。
《西游記》中挥萌,一開始就將“天上一日,下界一年”設(shè)為盡人皆知的道理枉侧。
第四回引瀑,(眾猴)道:“大王,上界去十數(shù)年榨馁,想必得意榮歸也憨栽?”猴王道:“我才半月有馀,那里有十數(shù)年翼虫?”眾猴道:“大王屑柔,你在天上不覺時辰。天上一日珍剑,就是下界一年哩掸宛。
沒啥文化的眾猴子都知道的話,恐怕也只能是最通俗的大眾俗語次慢。
當時這話盡人皆知旁涤,應(yīng)該是可以肯定的翔曲。
翻看西游闻妓,果不其然。豈止是凡間眾生掠械,在浩浩天庭由缆,無論是玉帝還是太白金星注祖,這個樣的思維也大行其道。
31回均唉,玉帝查得他(木奎狼星)四卯不到是晨,下界十三日,就是十三年了舔箭。──蓋天上一日罩缴,下界一年。
83回层扶,金星道:“我說天上一日箫章,下界就是一年??”
在西游作者看來,仙俗時間差異之所以不用解釋镜会,就在于它有著普遍的認知性檬寂。
不過,西游吐槽黨們戳表,抓住作者在此類時間設(shè)定交代上的模糊桶至,吐了不少口水。
孫悟空大鬧天宮季率,托塔李天王帶十萬天兵圍剿野瘦。觀音菩薩假惺惺地來關(guān)心戰(zhàn)況。
第六回飒泻,李天王道:“昨日到此安營下寨鞭光,著九曜星挑戰(zhàn),被這廝大弄神通泞遗,九曜星具敗走而回??今日還未出戰(zhàn)惰许。”
入鄉(xiāng)隨俗,到人間就是人間的時間坐標史辙,對昨日今日汹买,再大加解釋,書讀得就無趣了聊倔!
西游的這種凡間與天庭的不同時間設(shè)定晦毙,天上的時間明顯比人間慢,兩者相差360倍耙蔑。
為什么天上一日见妒,下界一年?
今天西游黨的解釋甸陌,最多的就是祭出愛因斯坦相對論:物質(zhì)超光速须揣,時間會變慢盐股。國人早就發(fā)現(xiàn)樸素相對論云云。貼金式扯淡耻卡!
另一種說法為《莊子·逍遙游》“大小年”論疯汁。曰:年(時間)的定義不一樣,是一種純感覺上的差異卵酪。臆想式胡掰涛目!
更有“空間折疊”說、“神仙規(guī)定”說凛澎,“度日如年”說等等種種離譜的解釋霹肝。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塑煎。西游到底為何有這樣的想法沫换?這樣的設(shè)定靠譜嗎?
日出入而作息最铁,晝夜不過眼一睜一閉讯赏。這是農(nóng)業(yè)社會的特點,也是地球自轉(zhuǎn)的結(jié)果冷尉。
古人可不知道地球還自轉(zhuǎn)笆妗!他們的一天雀哨,就是太陽的明暗磕谅,月亮的升落。
遠古的本邦人民雾棺,盡管飯可能都吃不飽膊夹,但總有人守望著星空。
先賢們創(chuàng)造出本邦天體蓋天說捌浩、渾天說??但其核心仍未脫離天動理論:天體繞地而行放刨。地,才是中心尸饺。
太陽抚芦,雖是咱先賢觀象的第一顆星,不過在西游中也只是九曜之一迈螟,與天庭弼馬溫孫大圣稱兄道弟叉抡。
第五回,(悟空)見三清道個“老”字答毫,逢四帝道個“陛下”褥民。與那九曜星、五方將洗搂、二十八宿??俱只以弟兄相待消返。
古人眼里,太陽月亮都繞著地球轉(zhuǎn)耘拇,太陽在天幕中運行軌道撵颊,稱黃道。記住這黃道惫叛,后面內(nèi)容全與它有關(guān)倡勇!
月亮繞地球的軌道稱白道。日月兩個星球嘉涌,是本邦大神最早確定年月的參照系妻熊。
大神們?nèi)找寡鐾强眨l(fā)現(xiàn)日影長短不一的規(guī)律仑最。咦扔役,冬夏日影最長、最短的兩天警医,是冬至夏至亿胸。
切!別以為你也能预皇。四千年前损敷,這是最牛的數(shù)學(xué)天才干出來的事!
對月亮觀察也一樣深啤。西游也寫了古人的觀察拗馒,是借猴哥嘴說的。
36回溯街,“月至三十日诱桂,陽魂之金散盡??曰‘晦’。此時與日相交呈昔,在晦朔兩日之間?至初三日一陽現(xiàn)挥等,初八日二陽生,魄中魂半堤尾,其平如繩肝劲,故曰‘上弦’。至今十五日?曰‘望’。至十六日一陰生辞槐,二十二日二?其平如繩掷漱,故曰‘下弦’”。
先賢就是看著太陽月亮的N種變化榄檬,弄出了世界上最牛逼的歷法卜范,漢人稱陰歷(今天的歷法俗稱陽歷)。
月亮又稱太陰奥裸,她的變化周期是確定年月的基礎(chǔ)。古人算出一年365又1/4天沪袭,主要靠的就是日與月湾宙。
《黃帝內(nèi)經(jīng)·六節(jié)藏象論》云:日為陽,月為陰??日行一度枝恋,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创倔,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歲積氣馀而盈閏矣。
這是說:太陽一天在黃道上每行一度焚碌,月亮在白道上走13度多畦攘。古人早就發(fā)現(xiàn)了“日行遲,月行疾”十电,兩者比是1:13又7/19知押。
古代的度是圓周360°的長度單位。而一年12個月鹃骂,月亮一年繞地球轉(zhuǎn)13又7/19圈台盯。
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了?沒發(fā)現(xiàn)那是懵逼了畏线!看這樣的天文題静盅,俺也迷糊!
告訴你寝殴,這相當于:是日行一度蒿叠,月行十二月(相當于太陽在黃道行一年的距離)。
這與上天一日蚣常,下界一年是嘛關(guān)系市咽?
在古代當哲人,是件挺痛苦的事抵蚊,先哲們觀象雖明察秋毫施绎,可不明白的事實在太多溯革。
在前輩大神們眼里:他娘的!太陽月亮都是一天一出現(xiàn)谷醉,地上的時間難道比天上快嗎(他們哪里知道日月跑的圈大小不同)致稀?
數(shù)學(xué)大咖首先在朋友圈用公式表達,這叫專業(yè)孤紧。
戰(zhàn)國時《周髀算經(jīng)》是本邦最古老的天文及數(shù)學(xué)專著豺裆。最早拋出了這個謎題拒秘。
《周髀算經(jīng)·卷下》:何以知天三百六十五度号显、四分度之一,而日行一度躺酒?押蚤???(后略八百字)
這是句設(shè)問:怎么能知道天(指地)行365又1/4度羹应,而太陽才走1度揽碘?之后是各種數(shù)字計算¥@#$%??
看不懂裸违,懵掖桦!對此,漢代著名吐槽大師王充發(fā)了朋友圈:別懵逼供汛,看我的神解釋枪汪!
《論衡·說日》:儒者說曰:“日行一度,天一日一夜行三百六十五度怔昨。天左行雀久,日月右行〕靡ǎ”??何以言之赖捌???其取喻若蟻行于磑(石磨)上焉。
意思是:太陽一天走1度的距離矮烹,地上的天能走365度的距離越庇,日月向右走,為什么擂送?就像螞蟻在旋轉(zhuǎn)的石磨上爬悦荒,速度不一樣。
大神就是大神嘹吨,多厚的窗戶紙搬味,一捅就破。注意,大神說的這“天”碰纬,實際上是指地球上的天萍聊,以地為中心,視覺上是天在動悦析。
日行1度寿桨,地行365度,確實引發(fā)無數(shù)大咖的反響强戴,誰都想爭當意見領(lǐng)袖啊亭螟。
漢代對這個問題的探討幾乎持續(xù)一百年,輿情弄大了骑歹,驚動了中央政府预烙!
東漢中央在洛陽白虎觀召開一次論證會,各路大咖就此及其它若干問題展開討論道媚。大學(xué)者班固授命記錄扁掸,形成決議。
《白虎通徳論·日月》:日行遲最域,月行疾何谴分?君舒臣勞也。日日行一度镀脂,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牺蹄。
這是哪兒和哪兒啊狗热?完全是政治正確不顧科學(xué):月亮是臣子钞馁,多走快走是應(yīng)該的。
“漢中央若干問題的決議”對這個問題的結(jié)論匿刮,像百度知乎的解釋一樣不靠譜僧凰!
這事顷帖,本邦學(xué)子竟然嗆嗆了一千年穴豫。到宋代,大家們還喋喋不休纱兑,爭個沒完沒了呀闻。
宋代知名大儒程頤、張橫渠潜慎、朱熹都在這個問題上發(fā)過言捡多、吐過槽蓖康。這在朱熹的《朱子語類》中都有記載,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垒手。
古代大神哪里知道地球自轉(zhuǎn)與月亮繞地球轉(zhuǎn)蒜焊?以為月亮、地球走得快而遠呢科贬!唉泳梆,是跑的圈大圈小不一樣。
日行一度榜掌,地行365度优妙。這是咱大神用科學(xué)測出來的!說的是距離唐责,不是時間鳞溉!可到了民間瘾带,就訛化成了杯具鼠哥。
老百姓管甚勞子日行1度,地行365度看政?既然大地一天走的距離朴恳,等于太陽一年走的距離, 就簡化一下:天上一日允蚣,下界一年于颖。
本邦神仙界也不失時機抓住機會,順勢推出宣傳廣告:來吧嚷兔!這里能延續(xù)生命森渐!仙界與凡間就是不同!
晉代《神仙傳·壺公》寫:大仙壺公懸壺賣藥冒晰,汝南費長房見他“日幕跳入壺中”同衣,便拜他為師。一天壶运,壺公帶老費入壺升仙耐齐,可老費又想家念妻。壺公嘿然付竹桿:“騎此到家蒋情〔嚎觯”長房歸來,“家人謂之鬼”:你都死一年了棵癣!“長房自謂去家一日辕翰,推之已一年矣”。
《神仙傳》作者是晉代道家宗師葛洪狈谊,他的《抱樸子》是本邦學(xué)仙的必備教科書喜命。
這是我看到的最早關(guān)于“仙界一日刷后,下界一年”的紀載了(有更早的告訴我)。
天上一日渊抄,下界一年尝胆,本已訛傳得離了譜』よ耄可是到了唐代含衔,又遇上一群夸張的騷人,他們感覺仍不過癮二庵。
于是贪染,唐詩產(chǎn)生:“鵩上承塵才一日,鶴歸華表已千年催享『枷叮”“云間猶一日,塵里已千年因妙。碧色壇如黛痰憎,時人誰可仙∨屎”
在這樣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和傳播中铣耘,“天上一日,下界一年”的訛言以故,成為了民間俗語蜗细。成了老一輩人從小就聽過的口頭禪。
古人留給我們這個俗語怒详,不過只是訛言炉媒,似乎因知識太少!
我們解釋古人這個俗語昆烁,結(jié)果都是言訛吊骤,似乎因知識太多!
這聽起來好像是尷尬的悖論善玫,實際上卻不是水援。都因我們丟失了一個環(huán)節(jié)一一傳承!
技術(shù)知識的充盈永遠替代不了傳統(tǒng)文化的缺失茅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