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耕煙草堂詩鈔》
發(fā)明連珠銃和威遠將軍炮
戴梓(1649年~1726年)蛉顽,男蝗砾,清初火器制造家,[1]字文開携冤,號耕煙悼粮,漢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曾棕,曾僑居揚州扣猫,晚年在遼東自號“耕煙老人”。
康熙初年翘地,耿精忠叛亂申尤,進攻浙江,康親王杰書南征衙耕,戴梓以布衣從軍昧穿,獻連珠火銃法。平叛后臭杰,授翰林院侍講粤咪。后因同僚讒言谚中,被褫職流放關東渴杆。后被赦免,留在鐵嶺宪塔。
戴梓博學多能磁奖,通兵法,懂天文算法某筐,擅長詩書繪畫比搭,通曉天文、歷法南誊、河渠身诺、詩畫、史籍等抄囚,是著名的機械霉赡、兵器制造家。他出生在官吏之家幔托,自幼聰穎不凡穴亏。在父親的影響下蜂挪,少年時的戴梓喜歡上了機械制造,曾自己制造出多種火器嗓化,其中的一種能擊中百步以外的目標棠涮。曾制造了“連珠銃”(又稱“連珠火銃”)和“威遠將軍炮”(“子母炮”)。
雍正四年刺覆,被罷官流放遼東严肪,貧病交加辭世。
人物生平
戴梓出生在官吏之家隅津,自幼聰穎不凡诬垂。在父親戴蒼的影響下,少年時的戴梓喜歡上了機械制造伦仍,曾自己制造出多種火器结窘,其中的一種能擊中百步以外的目標。
戴梓畫像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充蓝,耿精忠自福建起兵進犯浙江隧枫,響應吳三桂叛亂∥焦叮康熙皇帝派遣康親王杰書為奉命大將軍官脓,率清軍赴閩浙征討耿精忠。戴梓欣然棄筆從戎涝焙,隨軍出征卑笨。由于戴梓對軍事形勢條分縷析,因此與康親王深為契合仑撞,很受尊敬赤兴。據(jù)《清史稿》記載,戴梓曾向康親王獻“連珠火銃”隧哮。
康熙十九年(1680年)桶良,康親王班師回朝,康熙帝召見戴梓沮翔,重其才陨帆,授其翰林院侍講官職,入南書房采蚀,并命他參預纂修《律呂正義》疲牵。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荷蘭政府派遣使者來到中國榆鼠,并進貢“蟠腸鳥槍”纲爸,戴梓奉命仿造了10枝槍,康熙將仿造的槍回贈給了荷蘭使者璧眠。不久缩焦,他又奉命仿造“佛郎機”(西班牙读虏、葡萄牙所造的炮),只花了5天就完成了袁滥。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盖桥,康熙帝指令戴梓監(jiān)造“子母炮”(即“沖天炮”),8天即造成题翻。
康熙三十年初(1691年)揩徊,由于戴梓制造火炮成功,得到康熙帝嘉獎嵌赠,使時在朝廷供職塑荒、也從事火器研究的比利時人南懷仁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姜挺,南懷仁由嫉生恨齿税,勾結起義軍叛徒陳通巖,向康熙帝奏本炊豪,誣陷戴梓暗通東洋(即日本)凌箕,使戴梓獲罪。舉家被流放至盛京词渤。
雍正四年牵舱,被罷官流放遼東,貧病交加辭世缺虐。
其他作品
發(fā)明“連珠火銃”芜壁。在文學上亦有造詣,曾著《耕煙草堂詩鈔》高氮。他還總結前人的治水經(jīng)驗慧妄,著有《治河十策》。
家族成員
關系
姓名
備注
兒子
戴京
戴亮
戴亨
與李鍇纫溃、陳景元被稱為“遼東三老”腰涧。
戴高
軼事典故
連珠火銃
連珠火銃
戴梓發(fā)明了一種名叫“連珠火銃”的武器韧掩,也叫二十八連珠火銃紊浩。銃背是彈匣,可貯存28發(fā)火藥鉛丸疗锐。銃機有兩個坊谁,相互銜接,扣動一機滑臊,彈藥自落于筒中口芍,同時解脫另一機而擊發(fā)。它的形狀很像琵琶雇卷,能夠連續(xù)射擊28發(fā)子彈鬓椭。
但是戴梓并沒有將“連珠銃”獻給軍營颠猴,而是“藏器于家”。原因據(jù)說是被一個夢給嚇怕了小染。有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翘瓮,戴梓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人斥責他說裤翩,上天有好生之德资盅,你如果將此器獻上使其“流布人間”,你的子孫后代將沒有活人了踊赠。
戴梓制造的‘威遠將軍炮’
相關資料
史籍記載
《清朝文獻通考·兵十六》
人物爭議
故事真相
《清史稿》的記載
有關戴梓的文獻記載呵扛,最早當屬清乾嘉時著名學者紀曉嵐所撰《閱微草堂筆記》一書。此書成于嘉慶三年(1798年)筐带,刊行于嘉慶五年(1800年)今穿,其中卷十九《灤陽續(xù)錄(一)》中記載紀曉嵐與戴梓的后人戴遂堂交談時,遂堂言其先德“本浙江人伦籍,心思巧密荣赶,好與西洋人爭勝,在欽天監(jiān)與南懷仁(西洋人鸽斟,官欽天監(jiān)正)忤拔创,遂徙鐵嶺,故先生為鐵嶺人富蓄。少時見先人造一鳥銃剩燥,形若琵琶,凡火藥鉛丸皆貯于銃脊立倍,以機輪開閉灭红,其機有二,相銜如牝牡口注,扳一機則火藥鉛丸自落筒中变擒,第二機隨之并動,石激火出而銃發(fā)矣寝志。計二十八發(fā)娇斑,火藥鉛丸乃盡,始需重貯材部,擬獻于軍營毫缆,夜夢一人訶責曰:上帝好生,汝如獻此器乐导,使流布人間苦丁,汝子孫無噍類矣。乃懼而不獻”物臂。
后面記載都是轉載此書旺拉,故事的起始時戴遂堂講述的一個故事产上,沒有任何證據(jù)表明故事真的發(fā)生過。
根據(jù)戴的后人戴遂堂描述:28連珠火銃的銃背是彈匣蛾狗,可以貯存28發(fā)火藥鉛丸蒂秘。銃機有兩個,相互銜接淘太,扣動一機姻僧,彈藥自落于筒中,同時解脫另一機而擊發(fā)蒲牧。連珠火銃的形狀很像琵琶撇贺,能夠連續(xù)射擊28發(fā)子彈。
這種連珠銃出現(xiàn)于1650年的英格蘭冰抢,問題很多松嘶,后來并沒有流行。
故宮里保存有一枝康熙年間英格蘭產的連珠銃挎扰,應該就是故事原型翠订。
光緒十六年(1890年),李恒編撰《國朝耆獻類證初編》時遵倦,便在卷120中說戴梓向康親王進獻了“連珠火銃法”尽超,后來便成為《清史稿》記載此事的源本。
史載戴梓因得罪了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梧躺,南懷仁懷恨在心似谁,與張獻忠養(yǎng)子之子陳宏勛妄奏戴梓“私通東洋”,結果戴梓被流放盛京(今沈陽)掠哥。在沈陽戴梓被迫靠賣字畫度日巩踏,艱難地生活了30多年,“常冬夜擁敗絮臥冷炕续搀,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療饑”塞琼。
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終于遇赦回鄉(xiāng),留居鐵嶺(今遼寧鐵嶺)禁舷。
雍正四年(1726年)辭世彪杉。
威遠大將軍是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制造的。而南懷仁卒于1688年1月28日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