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的這本《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亡电,是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疚顷,2016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髓迎。
該書是一本散文集栈源,書中收錄周國平先生56篇文章,按主題歸納分為九章竖般。除了個別幾篇以及最后一篇《中國人缺少什么》這篇周國平先生于1999年在北京大學的演講的篇幅較長之外甚垦,每篇文章普遍只有三四頁,文字排列較為松散涣雕,同時書中穿插有插畫艰亮,所以讀起來比較快,注意力比較能夠集中挣郭。
內(nèi)容方面迄埃,讀下來我發(fā)現(xiàn)周國平先生的許多觀點或思考都與我的想法高度一致,當從前以為是自己胡思亂想的一些想法可以在一位哲學家這里找到印證或共鳴的時候兑障,我是快樂的侄非。
比如周國平先生的兩個自我蕉汪,對靈魂生活及思想的重視,對于沉默逞怨、孤獨者疤、獨處等的觀點及處事之道,一些對靈魂的態(tài)度叠赦,對于人生是否為夢境的思考等方面驹马,都給我以很多啟發(fā),為我不知該如何表述的簡單想法提供了思路除秀,有利于我重新捋順自己的思維糯累。
第一章中有一篇名為《靈魂只能獨行》的文章,提出:
任何一個人的靈魂都不可能和任何一個集體在一起册踩。
靈魂永遠只能獨行泳姐。
即使兩人相愛,他們的靈魂也無法同行暂吉。世間最動人的愛僅是一顆獨行的靈魂與另一顆獨行的靈魂之間最深切的呼喚和應答胖秒。
我正努力熱愛精神生活,認為如果沒人能夠理解我的想法借笙,便要一個人向前探索粘昨。這篇文章的觀點仿佛為我熱衷于獨行的靈魂找到了支撐炼列。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當屬本書第四章月杉,獨處也是一種能力横漏。
在這章里,有八篇文章低散。
因為我本人是十分喜歡獨處的俯邓,不喜歡湊一群人的熱鬧,無論是上學期間還是現(xiàn)在畢了業(yè)一個人來到離家2000km+的陌生城市生活熔号,我總是喜歡獨來獨往稽鞭,一個人做幾乎所有事,吃飯睡覺逛街看電影都是極為平常引镊,最喜歡一個人乘坐公共交通以及去書店或圖書館朦蕴,后來也能獨自去我討厭的醫(yī)院,就更想不出獨處有什么不好弟头,只是偶爾和親近些的人一起吩抓。
在第四章中,我發(fā)現(xiàn)周國平先生也是極喜歡沉默與獨處的人赴恨。
在《沉默的價值》一文中疹娶,他所提出的傾聽沉默,是我沒有想到的伦连。
周國平先生說:
傾聽沉默雨饺,就是傾聽永恒之歌钳垮。
傾聽沉默,就是傾聽靈魂之歌额港。
只聽見語言不會傾聽沉默的人饺窿,是被聲音堵住了耳朵的聾子。
多么有趣的比喻锹安,沉默似乎可以孕育世上一切重大或偉大的事情短荐。
《在沉默中面對》這篇文章中周國平先生又指出:
最真實最切己的人生感悟是找不到言辭的倚舀。對于人生最重大的問題叹哭,我們每個人都只能在沉默中獨自面對。
是的痕貌,當我與人聊天或談論某事時候风罩,總是詞不達意,說出的話總是無法表達出我心里真正所想舵稠,即使我們談論那些有意義的字眼超升,也許正如周國平先生所說,屬于每個人自己的真正的意義始終在話語之外哺徊,只能藏在心中室琢。
梅特林克也說:沉默的性質(zhì)揭示了一個人靈魂的性質(zhì)。
在《傾聽沉默》中落追,周國平先生說:
講自己不是一件隨時隨地可以進行的容易的事盈滴,它需要某種境遇和情緒的觸發(fā),一生難得有幾回轿钠。那些喜歡講自己的人多半是在講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巢钓。
而另一方面,我們無論講什么疗垛,也總是在曲折地講自己症汹。
這里我倒有些體會,因為近幾年經(jīng)歷過一些變故贷腕,還有從小幾件讓我與心中的“死亡”擦肩的事情背镇。其實心里被壓得很沉,繃不住的時候也很難過泽裳,但這些事情我始終沒有和任何人講起過瞒斩,只是一邊心理和思維方面不斷變化,一邊努力讓自己看起來沒有異彻畋冢〖闷埃現(xiàn)在就只是對于我們都活著,表示感激妹卿。
沉默得久了旺矾,對于那些可以輕易講自己的人蔑鹦,反而會涌上一股夾雜著或佩服或羨慕的復雜情感。
《獨處也是一種能力》這篇文章提出獨處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具備箕宙,因而為自己喜歡獨處而感到慶幸嚎朽,可以安于寂寞——事實上我并不感到孤獨或寂寞,并且有大量時間跟自己對話柬帕,從而整理并豐富內(nèi)心世界哟忍。
我可以與人交往,但獨處的時候最輕松陷寝,絲毫不覺乏味锅很。
盧梭同樣感慨:“我獨處時從來不感到厭煩,閑聊才是我一輩子忍受不了的事情凤跑”玻”
周國平先生在文章中樂于引用其他名家的語錄,多次提到古希臘哲學家仔引、外國思想家等人的觀點扔仓,同時還出現(xiàn)上帝、佛教的字眼以及與宗教相關的知識咖耘,正體現(xiàn)出其對于文學及哲學的研究與掌握翘簇。
閱讀這本書后,我知道我要去了解愛默生儿倒,要去讀安東尼·斯托爾的《孤獨》版保,要再讀《一千零一夜》和《小王子》。
看到豆瓣讀書上有人評論這本書是雞湯义桂。
其實剛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找筝,我也思考過這個問題,部分散文和我們常說的雞湯有什么不同慷吊?后來我認為袖裕,如果現(xiàn)在正流行的雞湯,都是由真正的學者溉瓶、哲學家急鳄、作者寫作而成,大概我也會不顧“雞湯”的名號而愿意去讀一讀堰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