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劃為金縷梅科够傍,楓香樹屬。
學(xué)名: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挠铲;
別名:路路通(果實(shí))。
落葉喬木寂诱,高達(dá)30米拂苹,胸徑最大可達(dá)1米,樹皮灰褐色痰洒,方塊狀剝落瓢棒;小枝干后灰色,被柔毛丘喻,略有皮孔脯宿;芽體卵形,長約1厘米泉粉,略被微毛连霉,鱗狀苞片敷有樹脂,干后棕黑色嗡靡,有光澤跺撼。
葉薄革質(zhì),闊卵形讨彼,掌狀3裂歉井,中央裂片較長,先端尾狀漸尖哈误;兩側(cè)裂片平展哩至;基部心形;上面綠色蜜自,干后灰綠色菩貌,不發(fā)亮;下面有短柔毛袁辈,或變禿凈僅在脈腋間有毛菜谣;掌狀脈3-5條,在上下兩面均顯著晚缩,網(wǎng)脈明顯可見尾膊;邊緣有鋸齒荞彼,齒尖有腺狀突鸣皂;葉柄長達(dá)11厘米癌压,常有短柔毛滩届;托葉線形棠枉,游離辈讶,或略與葉柄連生贱除,長1-1.4厘米,紅褐色飞醉,被毛,早落。
雄性短穗狀花序常多個排成總狀,雄蕊多數(shù)弟塞,花絲不等長,花藥比花絲略短索昂。
雌性頭狀花序有花24-43朵,花序柄長3-6厘米框产,偶有皮孔戒突,無腺體膊存;萼齒4-7個今艺,針形虚缎,長4-8毫米,子房下半部藏在頭狀花序軸內(nèi),上半部游離题涨,有柔毛纲堵,花柱長6-10毫米,先端常卷曲蝌以。
頭狀果序圓球形溶推,木質(zhì),直徑3-4厘米;蒴果下半部藏于花序軸內(nèi)响委,有宿存花柱及針刺狀萼齒新思。種子多數(shù),褐色赘风,多角形或有窄翅夹囚。
產(chǎn)我國秦嶺及淮河以南各省,北起河南邀窃、山東荸哟,東至臺灣,西至四川、云南及西藏,南至廣東帖族;亦見于越南北部蜀肘,老撾及朝鮮南部。
性喜陽光,多生于平地,村落附近,及低山的次生林秆剪。
在海南島常組成次生林的優(yōu)勢種,性耐火燒爵政,萌生力極強(qiáng)仅讽。
樹脂供藥用,能解毒止痛钾挟,止血生冀嗔椤;根、葉及果實(shí)亦入藥徽千,有祛風(fēng)除濕苫费,通絡(luò)活血功效。
木材稍堅硬双抽,可制家具及貴重商品的裝箱百框。(摘自《中國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