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群里說了一句
我現(xiàn)在每天都很充實
感覺沒有什么可以寫的
然后就自問一下义黎,真的嗎伙菜?
你生活上的雞毛蒜皮都理清了
那你學習上的呢,對哦
我可以寫寫學習上的收獲
我一直有堅持每天聽一本書的習慣
而且把樊登讀書APP上的兩百本書基本上都聽過一遍了
那我就來寫寫,我的聽書收獲吧
就著下午在群里說了一句火的,假裝拿一本書來看
我突然想到這句話好耳熟,
好像是樊登讀書哪本書上聽過的
是吧馏鹤,就算聽過,也完全不記得?
那就回家重新聽一遍吧
原來這句話類似的話是在《能力陷阱》聽過的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
""像藝術(shù)家一樣去抄襲”我們必須得有一個互相借鑒的對象湃累,
所以向他人學習,讓自己不斷地進步治力,
這才能夠讓人成為真正的未來的自己
但是如果你喊著一個口號,說我就這樣宵统,我這個人我要真實,那你就永遠待在當下
比如马澈,你想成一個了不起的藝術(shù)家瓢省,你去找現(xiàn)在最了不起的藝術(shù)家痊班,
看看你和他之間的差異是什么?
差距在哪兒涤伐?
然后增加采取行動的緊迫感
還記得一個印象深刻的就是來自于一個萊文森提出的“中年危機”和“七年之癢”這兩個詞
他這個理論的背景是什么呢?
他說人生總是在穩(wěn)定和改變兩者的交替之間進行废亭。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基本上都是有一段時間穩(wěn)定,
有一段時間混亂地改變
改變之后再穩(wěn)定
穩(wěn)定之后再改變
這是他自己研究的結(jié)果
研究來研究去發(fā)現(xiàn)比例大概是7:3
就是大概是七年的穩(wěn)定加三年的變動豆村,
然后再來七年的穩(wěn)定再加三年的變化骂删。
我們可以對照一下我們的人生去驗證一下
我的生活確實是這樣的哦
最后《能力陷阱》給我們最大的收獲是避免人生當中的三個陷阱
能力陷阱掌动,人際關(guān)系陷阱和真實性陷阱
避免這三個陷阱的核心
就是我們要先做再去思考
我們要首先向一個偶像一樣的去學習宁玫,工作
我們給自己當中找一個我們需要去模仿和學習甚至是挑戰(zhàn)的對象
然后自己提出一些行為和動作上的要求
只有我們的行為發(fā)生了改變粗恢,
我們行動了
我們邁出了這一步
我們才有可能發(fā)生真正的改變
所以欧瘪,我在思考
我將模枋誰去做一個什么樣的行為呢眷射?
以前我會想模信樊老師,所以假裝每天買書妖碉,讀書,
但最后還只能聽書欧宜,因為自己讀不懂
現(xiàn)在呢
我要以袁姐,綠水老師作榜樣
首先要多聽一些心理學的書冗茸,
想像她們一樣能療愈自己后,還能療愈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