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挣轨,微博被各種“讀書”為主題的雞湯文刷屏,比如“讀書可以使容顏改變”瘫里、“不讀書即使走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等等实蔽。毋庸置疑,讀書可以豐富人的頭腦谨读,同時也豐富人的生活局装,但閱讀只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將私人化的閱讀拔高到貶低其他有趣事情的程度劳殖,就有點糾枉過正铐尚、顯得做作。葉克飛寫了一篇《我們需要閱讀哆姻,但不需要“閱讀運動”》塑径,深以為然。鼓吹“閱讀運動”就如鼓吹“跑步運動”一樣填具,將本來很正常的一個生活選項變成了一樁道德綁架统舀,不做往往容易演變成“政治不正確”。
讀書還是不讀書劳景,這本來是人的自由誉简,不能根據(jù)這個來判斷人的素質高下。當然某種程度而言盟广,開卷多多益善闷串,能從書本里吸取更多信息更多營養(yǎng),確實是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的上佳路徑筋量。但“量大”的讀書不一定就意味著“質變”——這也是“閱讀運動”最讓人詬病之處烹吵。定下指標,一年要讀多少本書桨武,細分下來一個月多少本肋拔、一周多少本,最后到一天多少本呀酸,甚至是精確到多少頁——如果讀書能按頁數(shù)算酬金凉蜂,這種目標倒值得全力去實現(xiàn)。但是,能這樣去算“成效”嗎窿吩?讀5000頁雞湯文茎杂,和讀100頁《量子力學》或者《資本論》,花費的時間和腦力可以同日而語纫雁?而理解后面這100頁內容煌往,思想深度是5000頁心靈雞湯可以相比的嗎?以前我還真試過數(shù)著頁數(shù)去看書轧邪,覺得真是low穿地心刽脖,讀了多少頁也不意味著你“讀進”那么多頁,更多時候為了完成閱讀的任務指標而讀書闲勺,淪為形式主義曾棕。
選擇讀書,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怎么讀菜循。能不能快速閱讀翘地,跳著讀,不讀完也沒關系癌幕?以前是要求自己完整讀完一本書衙耕,才覺得這事情“終于大功告成”,這又是另一種完成任務指標的思維勺远。其實書可以泛讀橙喘、跳讀、不讀完胶逢。覺得喜歡便讀厅瞎,覺得不符合自己的志趣口味之處大可略過;時間不夠可以抓關鍵詞來獲取關鍵信息初坠,因為隨著閱讀越多和簸,在頭腦中的知識框架就會越完善,對同類書籍的內容就會越熟悉碟刺,可以通過關鍵詞匯來組織綱要和梗概锁保。甚至書本只是自己完成一項構思的參考材料,就更應該懂得抓關鍵半沽、選材料爽柒,將合適的內容填充到自己的思維框架內,組織“閱讀碎片”完善“系統(tǒng)建設”者填。
有人說讀書其實是讀自己浩村,此話不假。人對世界的基本認識很早就已經固定幔托,甚至是早已形成了一套“成見”穴亏,讀書有時候只是在“覓知己”蜂挪、“尋佳音”而已重挑。但雖然人有穩(wěn)定的觀念嗓化,但并非頑固不化,閱讀至少可以在“觀念之樹”的根基上不斷掛載新的果子谬哀,使樹更加根繁葉茂刺覆,觀念不斷延展乃至關聯(lián)成網(wǎng)。由于“觀念樹”不斷成長史煎,書籍便需要來回讀谦屑,從中得到的思想認識也會逐步加深。
說了一通讀書的篇梭,那么不讀書又怎樣呢氢橙?這是個人的自由,有的人就是不喜歡讀書恬偷,但知識不僅僅就只有讀書可以獲取啊悍手。參與社交、外出旅行袍患、看一場電影偶讀可以豐富見聞坦康,也有很多有用信息是可以從微博、微信這些“碎片化閱讀”中獲得的诡延。但是滞欠,不管怎么不喜歡讀書,基礎的閱讀(或者說教育)還是需要保證肆良,只有建立基本的知識系統(tǒng)筛璧,才能使獲得的信息得以有序組合,最終輸出為有用的“知識”惹恃。
讀書愜意夭谤,不讀書也同樣快活,其實都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種座舍。世界讀書日進書店沮翔,買一兩本書酣讀,不失為一種享受曲秉;買一杯咖啡采蚀,坐著刷刷微博看看微信,也是一種閑趣承二。讀與不讀榆鼠,主動在我;收放自在亥鸠,樂享生活妆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