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正月初一是春節(jié),俗稱“過年”宙枷。和中華民族大部分地區(qū)一樣掉房,春節(jié)是廬陵(吉安)各縣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慰丛。從“小年”到“除夕”卓囚,春節(jié)序幕逐漸拉開。
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四是小年诅病。這一天哪亿,各家略備酒菜,全家歡聚贤笆。小年前蝇棉,有兩項主要活動,一是“掃塵”芥永,掃除一切污穢之物篡殷,干干凈凈喜迎春節(jié);二是“送灶”恤左。小年前夜贴唇,家家用碟子盛上茶葉搀绣、大米、紅棗和糖餅放在灶上祭祀灶神戳气,又稱“糊司命”链患,祈求灶神“上天奏善事、下地降吉祥”瓶您。
農(nóng)歷十二月三十(小月二十九)為“除夕”贸毕,也叫“大年三十”。贛西大部分地區(qū)夜赵,大年三十上午明棍,大人帶著兒孫上祖墳,殺雞寇僧、燒紙錢祭祖(有少部分地方三十這天不上墳祭祖摊腋,而是在正月初三之后)。在廳堂大門外貼大紅春聯(lián)和年畫嘁傀,豬圈兴蒸、牛欄、雞籠也貼上寫有“六畜興旺”细办、“金雞報喜”的紅紙橙凳,表達心中的美好期望。各家大門上除了貼春聯(lián)外笑撞,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兩種樹葉岛啸,一種是柏樹葉,另一種是大葉女貞葉子娃殖,也稱勒葉值戳,兩種葉子寓意為招財進寶、四季平安炉爆。在正廳正對大門的墻壁上掛有中堂堕虹,多為“天地國親師位”,下面設(shè)有已過世的親人牌位芬首,除夕這天都要在牌位前焚香赴捞、點蠟。在大門外點一柱粗香郁稍。
除夕下午設(shè)豐盛家宴赦政,又叫“團圓飯”,相當于北方的年夜飯,合家團聚恢着。團圓飯一般從中午2點~4點開始桐愉。在外地不能回來的親人,家長也為他擺一副餐具掰派。飯后从诲,洗澡更衣,大人給小輩壓歲錢靡羡。除夕夜系洛,家家燈火通明,一家老小圍坐在火爐邊“守歲”略步,至深夜,家長放鞭炮封“財門”描扯。
正月初一凌晨、第一件事是男主人開“財門”趟薄。大門打開绽诚,放長鞭炮,迎接財氣涌進竟趾。接著朝日出方向走幾步憔购,口中念著“出行大吉宫峦、四方得利”岔帽,祈望一年事業(yè)有成,招財進寶导绷。開財門后犀勒,全家吃新年飯。飯萊一般是4個素菜:一是芋頭妥曲,寓意家有“余”財贾费;一是芹菜,寓意“勤儉”發(fā)家檐盟;一為豆腐.寓意家庭“富怨酉簦”;一是青菜葵萎,又叫大菜导犹,寓意新年發(fā)“大財”。吃過新年飯羡忘,小孩谎痢、男人先后出門給村里長輩拜年,平輩見面卷雕,互致祝賀节猿。大都說些“恭喜發(fā)財”、“步步高升”漫雕。萬事如意”等吉祥詞滨嘱。農(nóng)村有祠堂的峰鄙,全村大小在祠堂聚會,各家備有酒菜太雨、茶點團拜聚餐先馆,共度新春佳節(jié)。
初二開始躺彬,出村給岳父母和親戚朋友拜年煤墙。習俗是“初一崽,初二郎宪拥,初三仿野、初四野姑丈∷”意思是初一在本村給本家脚作、本族拜年;初二女婿給丈人拜年缔刹;初二球涛、初四給親戚朋友拜年。拜年時校镐,主人以茶點亿扁、煙酒招待,贈給小孩“壓歲錢”鸟廓。準備出龍燈的村子从祝,龍燈獅耙開始演練,然后走村串戶拜家門引谜,賀喜慶牍陌。
正月十五為上元宵節(jié),也叫‘燈節(jié)”员咽。晚上毒涧,家家戶戶要“散燈”,就是在屋內(nèi)各處贝室,點燃蠟燭或油燈契讲,象征光明。合家吃湯圓档玻,又稱吃“元宵”怀泊。在安福縣误趴,最熱鬧的就屬舞龍燈了霹琼。每年的元宵節(jié)前后,各個鄉(xiāng)鎮(zhèn)的龍燈隊都要舞起來挨家挨戶的拜年,祈福新年風調(diào)雨順枣申、五谷豐登售葡。當龍燈隊經(jīng)過家門口時,人們走出家門來點燃爆竹忠藤,俗稱“接龍”挟伙。尤其是做生意的商鋪老板,更是要放上一掛長長的鞭炮和煙花模孩,讓龍燈隊在自己的商鋪前多轉(zhuǎn)兩圈尖阔,以祈盼今年的生意紅火。有的縣還有燈彩表演榨咐。民間燈彩中介却,吉安縣固江的“鯉魚燈”獨具一格、泰和螺溪的“蝦公燈”块茁、遂川珠田的“五龍下撼菘溃”、萬安縣的“麒麟獅象燈”很有特色数焊;古水盤谷的“鰲魚燈”永淌,黃橋等地的“百節(jié)龍燈”也堪稱一絕。
正月十六日到二十日為下元宵佩耳。古代遂蛀,有的地力盛行“鬧下元宵”,十六日“送船神”蚕愤,就是村里人掛起彩色的畫紙船答恶,請道士念經(jīng),“禳災納福保太平”萍诱。中午,抬著福主污呼、財神菩薩裕坊,舉著旌旗涼傘,敲鑼打鼓燕酷,放鞭炮游街籍凝。晚上燈火明天,至月終才結(jié)束苗缩。此俗現(xiàn)已基本廢除饵蒂,但有的農(nóng)村仍有吃“元宵酒”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