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出沒寺廟癣籽,不參拜,只是靜靜地游走滤祖,看那里往來的人/誦經(jīng)的師傅和升騰的香火筷狼。
有時候會對著佛像發(fā)會呆,用片刻的寧靜滌蕩下心底旺盛的煙火氣匠童。
喜歡和向往的地方埂材,也多是宗教氛圍濃厚的地域,有著虔誠信仰的藏區(qū)和尼泊爾這樣的東南亞小國汤求。
時間長了俏险,有人不無擔心的提醒我:親,你可別看破紅塵啊扬绪。
哈哈竖独,不會。雖然也想過短期出家或者清邁禪修這種事挤牛,但純粹是為了收獲體驗莹痢。一生就這么長,清心寡欲地活著也怪無趣的,胡紫薇說的:“活一場竞膳,不熱烈點不白活了航瞭。”我還要在這紅塵熱浪中翻滾呢坦辟。
但我確實活得越來越虛無沧奴。好壞各半吧。當你覺得一切都沒必要攀援執(zhí)著時长窄,你會習慣放任自流滔吠,不管是遇到的人還是事,來則來挠日,去則去疮绷,不留不戀。得失心輕了嚣潜,對人事物的熱情也寡淡了冬骚,不舍得用力地去愛也不舍得用力活著。
這可能跟我讀的書有關懂算,我總是瞎讀書只冻,沒有目的性也沒有系統(tǒng)性的瞎讀。我看書基本靠遇计技,比如某篇文章里提到某本書喜德,而書的內容和氣質恰好吸引我,我就會去讀一讀垮媒。
大學時不小心讀了叔本華舍悯,對他的悲觀論調心悅誠服:人生就是一團欲望,滿足了就無聊睡雇;不滿足就痛苦萌衬。人生的基調從這里起了變化,以前的壯志雄心逐漸佝僂了起來它抱。之后又聽了蔣勛版的解讀《紅樓夢》秕豫,聽完全是幻滅感:古今將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沒了观蓄。如果以墓地為起點思考問題混移,世上真的便無難以取舍難以抉擇難以平復難以了斷的苦惱。那句話怎么說的:“沒有人認真裝修租來的房子蜘腌,每個人卻都在拼命粉飾從死神那租來的生命沫屡《叮”
再然后撮珠,就是遇見了《正見》這本書。好像是在書店閑逛的時候看到的,加之之前讀過作者宗薩仁波切的文章芯急,他的觀點“難以改變的習氣是輪回勺届,每一個發(fā)自內心的小小改變都是涅槃。宗教是致幻劑娶耍,修行是迷局免姿,你只是哄著自己往更好的方向走去而已¢啪疲”讓我有種撥云見霧的感覺胚膊。于是看了這本《正見》。
雖然講宗教想鹰,宗薩仁波切使用的語言和修辭都很通俗紊婉,整本只講佛教的四法印:諸行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辑舷。
我不信仰任何宗教喻犁,但面對佛教時總覺得親切,大概是因為佛家眼中的現(xiàn)世就是我所理解的生活:諸行無常何缓,一切事物皆為合和而成肢础。萬物都是由不穩(wěn)定的元素所組成,一點小的刺激就會分崩離析碌廓。并且物與物之間相互依存传轰,沒有一項是以獨立/恒常與純粹的狀態(tài)存在的。
就像床頭的一束花谷婆,除了構成花的分子路召,她還是水空氣和花農的產物。分子是不斷運動的波材,一切事物不可避免地會從目前或原始狀態(tài)中解體股淡。
諸漏皆苦,諸法無我廷区。一切情緒都是我執(zhí)的結果唯灵。仁波切說自我其實是一個誤解猿涨。當我們看著自己的身體(色)/感受(受)/想法(想)/行為(行)/識(意識)時个扰,我們通常制造出一種自我的概念名段。而心經(jīng)所說惶洲,色不異空刑峡,空不異色照宝,色即是空颜懊,空即是色年堆,受想行識斑匪,亦復如是呐籽。所以證悟的結局不是快樂,而是寂靜,五蘊皆空狡蝶,涅槃寂靜庶橱。
前幾天遠在他鄉(xiāng)的凱同學說我最近的微博都是探討人生,怎么活了這么久還是沒學會跟自我和解贪惹。我說自己的困惑在于陷入了巨大的虛無感中無法掙脫苏章,聊人生是想抓住一只手拽我一把,但是無解奏瞬。
在我寫的大多數(shù)給讀者看的文章中枫绅,我都會收一個正能量的結尾,告訴大家生活多么值得經(jīng)歷硼端,我們該如何向陽地活著撑瞧。但實際上我從來沒有真正說服過自己。生和死我們都沒有選擇權显蝌,能讓我感受到存在的只是當下的每一個瞬間感受预伺。過去的已經(jīng)過去,未來的還不知道在哪里曼尊,所以要信馬由韁地活著酬诀,別委屈了自己,要愛便愛骆撇,要恨就恨瞒御,要得到就別怕失去。
有人說人只有在年輕的時候才急著把自己解剖給別人看神郊,所以長大后我們都學會了沉默肴裙。知道我每天的工作都要寫寫寫的朋友,聊天時都要問一個問題:你怎么不開個公號涌乳,寫點自己的東西蜻懦?我基本都以懶為理由搪塞過去。確實也是懶夕晓,更重要的是覺得表達沒意義宛乃。據(jù)說,一個人成熟的標志是知道發(fā)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都與其他人無關蒸辆。感受性的文字每個人都有征炼,何必脫光了給別人看,在朋友圈寫這種獨白躬贡,有種裸奔的感覺谆奥。更尷尬的是,你都把衣服脫了拂玻,別人還一臉懵逼的不知道你在抽什么風酸些。
后來還是胡紫薇的文字給了我答案宰译,關于寫還是不寫,她也有同樣的疑慮擂仍,她的答案是:“后來,成長了一些熬甚,慢慢活明白了一些事逢渔,知道了很多不甘心來源于未及發(fā)生∠缋ǎ活到最后肃廓,我們總是寧可因為做什么而后悔,也不愿意錯過什么而抱憾诲泌。既然舉心動念盲赊,無非是罪,那就不要把念頭只是隆重地供奉在心里吧敷扫。你寫了哀蘑,別人要不要聽,也是別人的因緣葵第,何必把眾生的因果背負在自己身上绘迁。太自矜了,反而是因為在乎卒密∽禾ǎ”
于是,就有了這篇小文哮奇√鸥看得見看不見,懂得不懂得鼎俘,隨緣哲身。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