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媽媽都已經退休叁巨,現(xiàn)在過著撫孫弄樂的日子。
也許是由于家庭環(huán)境輕松琐驴、自由俘种、和諧的緣故,我跟父母的深度溝通時有發(fā)生绝淡,尤其以前宙刘。
現(xiàn)在我刻意地不大去講不大去問了,因為老人家上了年紀后本就容易回憶過去牢酵,媽媽又是特別容易多愁善感的體質悬包,想到動情處免不了落淚,流過淚后又眼睛疼頭暈馍乙,所以我盡量不去招她布近。
父親上了年紀后也容易流淚,與母親不同的是丝格,他總是會在趁我不注意的時候撑瞧,趕緊拭去眼角的淚。
幾周前我教給父親如何在“簡書”上發(fā)布文章显蝌,他很喜歡预伺,馬上把之前寫過的一篇3000多字的文章《我的爺爺》順利地放了上去,我還為父親超贊的行動力打了賞曼尊,我們父女兩個就聊著這件事邊喝茶邊說笑酬诀。
其實,早在父親著手寫那篇文章的過程里骆撇,他已經給我講述了當年我的爺爺和他的爺爺的故事瞒御。
我覺得,老人家留下的文字是特別珍貴的神郊,這樣我們這個家族的后代才知道老一輩們的故事肴裙。
父親是中文系畢業(yè),又是編輯出身涌乳,他年輕的時候也經臣纾“爬格子”。我想爷怀,我對文字的愛好肯定也來自父親的遺傳阻肩。
出于職業(yè)的關系,加之父親尊師重教的人生態(tài)度,父親的眾多朋友中不乏大師烤惊、泰斗級的人物乔煞,如國學大師季羨林、紅學泰斗周汝昌柒室、前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先生等等渡贾。
令我非常驚訝的是,前不久我才知道原來他們都是父親的朋友雄右,還給父親留下了墨寶空骚、題詞等之類的紀念品。若不是因為那一日我跟父親聊起了梵語和佛學擂仍,恐怕他也不會談起囤屹。遺憾的是,這幾位先生都已駕鶴西去逢渔,我無法跟隨著父親去領略大師們的風采肋坚。
但,更令我震撼的是肃廓,父親的心性如此內斂智厌,從不招搖他的成就和資源,以至于即使是身為女兒的我盲赊,很多事情也是慢慢地在日子中才知道铣鹏。
其實母親又何嘗不是如此?母親從來不會在我和哥哥面前稱贊自己哀蘑,對母親的贊譽我是從她的朋友們诚卸、同事們、還有家里的親戚們那里聽到的递礼。
從小到大惨险,每天耳濡目染在母親身邊羹幸,她的教養(yǎng)和涵養(yǎng)深深地影響著我的三觀脊髓。
媽媽的成長歷程比較特別。她小的時候村子里鬧流感栅受,連比她大幾歲的我的舅舅也被傳染了将硝,我的姥姥為了保護她就趕緊把她送到了在另一個鎮(zhèn)子上住的姥姥的弟弟家,也就是媽媽的舅舅家屏镊。
后來流感過去了依疼,姥姥想把媽媽接回去,但是當時媽媽的舅媽懷孕了而芥,她的舅舅擔心村里的人說閑話律罢,誤會自己有了孩子就不照顧姐姐家的孩子了,所以不肯讓媽媽回去。就這樣误辑,媽媽在她的舅舅家長大沧踏。
也許是因為沒有得到充分的母愛的緣故,再加上這一段寄人籬下的經歷巾钉,媽媽的性格格外隱忍翘狱、低調。
但也正因如此砰苍,媽媽付出了更多的母愛給我和哥哥潦匈,她不要我們感受到一點點她小的時候感受到的缺乏母愛的滋味,她嘗到的苦澀絕不要我們再嘗赚导。
父親是家里的長房長孫茬缩,叔叔跟父親的年齡差距又比較大,故而辟癌,父親小的時候是全家族的寵兒寒屯。這一特點也深深地烙在父親的性格里。在奶奶家里黍少,特別是爺爺過世后寡夹,父親的話是最權威的。
父親性格中的這種傲嬌和霸道厂置,我也全部傳承了下來菩掏。記得奶奶還在世時,嬸嬸不止一次跟奶奶說過昵济,她說我的性格跟父親很像智绸,平時綿綿善善的,不說話則已访忿,一發(fā)怒讓大人都怕瞧栗。
我總結了一下嬸嬸的話,應該是:我不發(fā)怒時像母親海铆,發(fā)怒時像父親迹恐,哈哈哈!
無論在多么不一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卧斟,爸爸媽媽都非常孝順老人殴边,而且很體貼弟弟妹妹們。他們的善良是刻在骨子里的珍语,遺傳給家族的一代又一代锤岸。
我的父母的故事講幾天都講不完。我經常在睡醒后睜開眼做的第一件事板乙,就是感嘆是偷,感嘆我是多么幸運,此生有這么好的爸爸媽媽!
我用生命愛著他們蛋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