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無心看新書,把去年5月份左右讀的幾本書又翻出來,在每天上班的公交上隨意讀幾段就乓,然后發(fā)現(xiàn)這幾本書其實有內容上的重疊,倒是可以在一個主題下做些整合。
第一本書:《親密關系》
這本書講述了所有人際關系的必經階段及其原因生蚁,并介紹了應對的方法噩翠。我從中了解到,所有人際關系的情感動機都來自“愛與被愛”的基本需求邦投。這并沒有好壞之分伤锚,而是自然規(guī)律。
尋找一個符合我們理想標準的完美伴侶志衣,其背后的動機依然是這樣一個基本的需求屯援,而每個人具體的完美伴侶來源于童年時期那些未被滿足的需求。
當我們在一段親密關系中與自己的伴侶接觸地越多念脯,敞開地越多狞洋,我們必然與我們的舊痛狹路相逢,你會在與伴侶的互動中依照心中多年的劇本開始角色扮演绿店,你開始活在自我世界的幻象中吉懊。
第二本書:《一念之轉》
這本書的核心觀念是:當你在與世界的互動中產生不那么愉快的感受時,那表示惯吕,你在一定程度上有著抗拒惕它。
一切問題都可以向內找,你會越來越多地發(fā)現(xiàn)那些錯置的觀念(又或者叫做執(zhí)念)废登。
第三本書:《當下的力量》
《當下的力量》提出一個讓人深思的現(xiàn)象:在這個世界上說話淹魄、做事、行動的大多數人都是“強迫性思考者”堡距。思維的聲音終日喋喋不休甲锡,人們像睡著了一樣,在思想的噪音中如行尸走肉般生活羽戒,與深處的心靈隔離缤沦,掙扎在現(xiàn)實的噩夢中。
第一本書講未被滿足的需求易稠、親密關系中的迷霧缸废,第二本書講執(zhí)念、各種令人不舒服的感受驶社,第三本書講思維噪音產生的種種無意識企量,給它們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那就是——人生的幻象亡电。
我們常說的“心智”是大腦層面的届巩,它會利用思維讓我們與其產生認同,我們如果將過多的意識(或者說能量)灌注在心智層面份乒,必將導致自我的迷失恕汇。一個思維在情境腕唧、事件中侵染,會把能量喂給情緒瘾英,情緒也會再次把能量反饋給思想模式枣接。
一個情緒通常代表一個被強化,且蓄滿能量的思維模式方咆。
這是三本書描述的我們面臨的心智處境月腋,我們大多數人雖然醒著,卻如夢游一般瓣赂,看不到世界的真相榆骚。
《一念之轉》與《親密關系》提供了相似的應對之法:放下立場,臣服于當下煌集,接受事實妓肢。這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它包含了對當下事實的深刻洞察苫纤,只有你真的覺得當下發(fā)生的一切是不會傷害自己的事實而已碉钠,僅僅如此,你才可以繼續(xù)輕松地向前走卷拘。
《當下的力量》在此基礎上拋出了另一個更具實踐意義的詞——專注喊废。
專注可以讓你停下來,在你的心理時間中突然靜立栗弟,回歸到當下你正注視的這個字上污筷,思維的震動在這一秒立即聚焦于眼前的文字上,這是從沉睡中蘇醒的第一步乍赫。
專注對應了一個動作:不動聲色地觀察瓣蛀。注意,不是“評判”雷厂,而是“觀察”惋增。這個動作就是冥想、靜坐和關照的核心要義改鲫。
你開始觀察你的思考的那一刻诈皿,便啟動了一個更高的意識層面。你會感知到像棘,還有一個超越思想纫塌,而且更寬廣的智能境界。相較之下讲弄,心智頭腦只是這個智力的滄海一粟罷了。
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冥想或者靜坐來練習專注力依痊,或者書中所說的“臨在感”避除。
當你可以越來越自如的控制自己的思想時怎披,那些心智噪音雖然不會消失,但你已經實現(xiàn)了與它們的分離瓶摆。你能辨識和觀察它們凉逛,對于它們的叫囂,你甚至可以一笑置之群井,不予理睬状飞。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這是一種覺醒书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