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的年味兒都去哪兒了在跳?
文/安小西
過年,在每個中國人心里隐岛,是一種抽象的存在。
它像是一個時間概念瓷翻,預(yù)示著辭舊迎新聚凹,催促著我們整理總結(jié)過去,迎接新生齐帚。
它又像是一個社會概念妒牙,預(yù)示著團(tuán)團(tuán)圓圓,催促著我們從四面八方趕回家对妄,與親朋好友歡聚一堂湘今。
春運由此應(yīng)運而生,大家普遍認(rèn)可剪菱,無論身在哪里摩瞎,無論多么不易拴签,都應(yīng)該盡可能返回家團(tuán)聚。
然而旗们,興沖沖返回家的我們蚓哩,體驗過重逢的喜悅之后,再也找不到過年的味道上渴。
年味兒岸梨,這個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更多地植根于我們遙遠(yuǎn)的記憶稠氮。
父輩們的年味兒曹阔,是辛辛苦苦一年后終于可以沾到葷腥兒,吃到一點兒白面饅頭隔披,得到一兩毛錢的壓歲錢去買心儀已久的糖解解饞赃份。
我記憶中的年味兒,和父輩們?nèi)绯鲆晦H锹锰,依然停留在小時候芥炭。
小孩子的我們,對過年充滿濃濃的期待恃慧。
物質(zhì)不寬裕的年代园蝠,吃穿用度極其有限,反而造就了不少難忘的歡樂痢士。
我們期待想念了一年的新衣服彪薛,渴望大年初一美滋滋地和一群小伙伴們一起臭美,打打鬧鬧還不忘照顧下自己的新衣怠蹂,用心至極善延。
我們期待饞了數(shù)月的肉肉,哪怕是燉完肉的骨頭城侧,也可以啃得津津有味易遣,樂不可支。
我們期待只有小孩子才有的福利——壓歲錢嫌佑。盡管那個年代豆茫,每個人得到的壓歲錢少的可憐,還經(jīng)常被父母“代為保管”屋摇,但也絲毫不妨礙我們計劃這些來之不易的“巨款”揩魂,打心眼兒里的興奮。
我們期待得到壓歲錢的第一天炮温,三五成群地一起涌向那些小商店霎槐,看著各種新鮮的小玩意兒弃锐,充滿激動和好奇诅需,當(dāng)然壓歲錢也沒少貢獻(xiàn)胚膊。
我們期待正月前五天的戲臺,村里的能工巧匠們總是提前搭好戲臺,在過年的這幾天里盡情吼秦腔,從早到晚不停歇,戲臺附近熱鬧非凡重斑,小孩子的我們喜歡這難得的熱鬧,盡管我們不見得聽得懂肯骇,但快樂卻是實實在在的窥浪。
我們期待初一早上自家的鞭炮,前一天晚上積極地提前放到熱乎乎的炕上笛丙,只為了第二天早上那響亮亮的第一炮漾脂,還總是覺得時間太短太不過癮。
我們期待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的火紅燈籠大聚會胚鸯,每年的這三天骨稿,一到天快黑的時候,小孩子們迫不及待地翻出自家的火紅燈籠姜钳,大小不同坦冠,形狀各異,歡歡喜喜挨家挨戶去誘惑自己的小伙伴們哥桥,惹得其他孩子也快速加入隊伍辙浑,一大群挑著紅燈籠的孩子們走街串巷嘻嘻哈哈不亦樂乎。
這一切拟糕,是我經(jīng)歷的年味兒判呕,是至今回想起來,依然倍覺開心的童年記憶送滞。
而如今侠草,所有的一切一去不復(fù)返。
衣服不再一年一買犁嗅,也不再有小伙伴和我一起對著新衣服臭美边涕,大年初一少了穿新衣的向往。
生活水平提高褂微,想吃的東西隨時可以輕易得到功蜓,再也不愿去啃骨頭,只覺膩得慌蕊梧,連肉都食之無味。
鞭炮不再稀缺腮介,日常生活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能聽到鞭炮的伴隨肥矢,從除夕夜到初一早上,不再是炮竹聲中辭舊歲,而是吵的難以入眠甘改,不再歡歡喜喜跑出門去放鞭炮旅东,厭倦了震耳欲聾的吵鬧。
壓歲錢早已沒有十艾,花錢的樂趣隨之消失抵代,戲臺下的熱鬧已經(jīng)淡漠,各式各樣的燈籠早已被各種電子產(chǎn)品取代忘嫉,幾乎不見蠟燭燈籠的蹤影荤牍,更不會有各種紙盒子自制的燈籠,孩子們也不再集合比拼庆冕,更不會有一群人自制的孔明燈康吵。
這樣的年,似乎告別了當(dāng)初的熱鬧访递,顯得異常冷清晦嵌,集體活動基本消失殆盡。
這樣的現(xiàn)狀拷姿,并非我的家鄉(xiāng)獨有惭载,處處是回憶年味兒的朋友們,遙想童年濃濃的味道响巢,很是懷念描滔。
大部分人都比較認(rèn)同,過年只留下與家人的團(tuán)聚抵乓,但確實是太沒意思伴挚。
仔細(xì)想想,之所以覺得無聊灾炭,主要是那些我們印象深刻的年俗茎芋,那些具有過年特色的儀式近乎不存在了。
儀式感蜈出,于我們而言田弥,總能賦予一些特殊的含義,給人留下獨屬記憶铡原,使人印象深刻偷厦。
今天讀到艾小羊老師的文章,突然很有啟發(fā)燕刻。
她的閨蜜自覺年味兒越來越淡只泼,便主動自己創(chuàng)造儀式感。
例如卵洗,她的孩子就特別期待過年请唱,因為媽媽有道拿手的東坡肘子弥咪,只有年夜飯里才會出現(xiàn),一年僅此一次十绑,任孩子使出渾身解數(shù)也堅決不妥協(xié)聚至,就是為了留些念想,為了制造那種儀式感本橙,為了那份特別的記憶扳躬。
多么有趣的人!
對我而言甚亭,從初中開始贷币,便沒有過團(tuán)圓年,父母遠(yuǎn)在廣東難以回家狂鞋,這份過年的團(tuán)聚片择,便成了十多年里奢侈的念想,直到去年才終于打破過年的冷清骚揍,難得的團(tuán)聚在一起字管,心里莫名的不是滋味兒,甚至心酸多于高興信不。
也因此嘲叔,回家成了我們過年的儀式,無論如何一定要回家抽活,陪著父母去辦年貨硫戈,東挑挑西揀揀,今天增加個這下硕,明天增加個那丁逝,甚至回家后門也不出,就賴在家里開著電視梭姓,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兒霜幼,這樣已經(jīng)很知足。
過年誉尖,無論是家鄉(xiāng)留下的傳統(tǒng)罪既,還是社會宣傳的需要,不可否認(rèn)铡恕,已經(jīng)成為我們普遍認(rèn)可的一種儀式琢感,我們期待在這個特殊的時刻相聚在一起。
只愿探熔,團(tuán)聚的我們驹针,可以稍微花些心思,為自己和家人诀艰,多創(chuàng)造幾個過年獨有的儀式柬甥,讓我們和孩子們心存期待墙牌,多一些念想,多一些年味兒暗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