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倪斌(筆名柅兵)
作為中華十大名山之一的廬山曲横,春、夏不瓶、秋禾嫉、冬一年四季景色迷人,詩人蘇軾《題西林壁》曾云:“橫看成嶺側(cè)成峰蚊丐,遠近高低各不同熙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吠撮∽鸲瑁”廬山的春天不用說肯定是青山綠水、嫵媚無比泥兰,夏天是一年之中的避暑勝地弄屡、游人多了去,而秋天想必是漫山紅遍鞋诗、色彩斑斕膀捷,那么廬山的冬天是一番什么景象呢?挑上一個陰冷小雨的天氣削彬,邂逅廬山另一種別樣的美麗……
廬山小天池以山巔小池得名全庸,海拔1213米秀仲,是廬山第八高峰,山勢巍峨壶笼,青翠秀麗神僵,自峰下公路抬級而上200余階,至小天池山巔覆劈,于殿堂前可見一圓形水池保礼,即小天池。池水清澈责语,久旱不涸炮障,久雨不溢,自古蔚為奇觀坤候,可眼下的情景卻是這樣的……
冰雪覆蓋的廬山雖有別于春胁赢、夏、秋三個季節(jié)白筹,但仔細觀看冰雪依然掩蓋不了廬山的俊美……
錦繡谷由大林峰與天池山交匯而成智末,“春時雜英百千種,燦爛如熾徒河,至冬初蒼翠不剝吹害,丹楓綴之,亦自滿眼雕繢”現(xiàn)在雖然看不到四時紅紫匝地虚青、花團錦簇,可依然錦繡……
1961年毛澤東的《廬山仙人洞照》此詩發(fā)表后螺男,全國傳訟棒厘、婦孺皆知、至今很多人耳熟能詳下隧。最后兩句“天生一個仙人洞奢人,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成為傳訟一時的名句,給廬山仙人洞添上了厚重的濃郁的文學(xué)色彩淆院,成為世人想往的名揚四海的景點何乎,在險峰之地更有無數(shù)情侶留下的同心鎖、幸福繩……
御碑亭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所建造的土辩,當(dāng)年朱元璋就借運送碑石的契機來向天下來宣揚他的君權(quán)神授支救,證明他是上天指定的唯一統(tǒng)治人選。在亭子正門外刻有兩幅對聯(lián)拷淘,外聯(lián)是“姑從此處尋蹤跡各墨,更有何人告太平”內(nèi)聯(lián)是“四壁云山九江棹,四亭煙雨萬壑松”反映了老百姓強烈追求太平世界的愿望启涯。由于天氣原因贬堵,只能看個外觀……
廬山如琴湖恃轩,因湖面形如樂器小提琴故名“如琴湖”。此時的如琴湖如仙境一般黎做,再華麗的語言也顯得多余叉跛,有照片為證……
花徑曾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詠《大林寺桃花》的地方,據(jù)說當(dāng)時廬山下面的桃花都已凋謝蒸殿,而此處的桃花卻含苞欲放筷厘,仿佛又回到了早春二月的光景,大詩人被眼前的春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伟桅,隨口誦出那首七言絕句“人間四月芳菲盡敞掘,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楣铁,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隨后又提筆留下了"花徑"二字玖雁。此時此地雖無桃花始盛開,但我想只要每個人心中有春天,何處不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