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免費音頻課《八段錦講蘇東坡:積極心理活字典》中《原生家庭》的第四集。
上一節(jié)課《培養(yǎng)孩子的依戀嵌施,最需要“媽媽的味道”》中講到依戀對人的重要性饲化,什么樣的父母會培養(yǎng)出不安全依戀的孩子,什么樣的父母可以培養(yǎng)安全依戀呢艰管?
靜止臉實驗
哈佛大學兒童發(fā)展中心的Dr.Edward Tronick做過一個經(jīng)典的研究滓侍,“靜止臉實驗”(面無表情臉實驗)蒋川。
媽媽帶著四個月的寶寶來到實驗室牲芋,她先是很正常地和孩子互動,微笑著和他說話捺球,隨著他咿咿呀呀做出相應的反應缸浦。
寶寶用手指向一個地方,媽媽就會轉頭去看氮兵。
然后裂逐,媽媽被要求不許有任何表情。幾乎是在媽媽板起臉的瞬間泣栈,寶寶就敏感地發(fā)現(xiàn)媽媽很不對勁卜高。
他試圖引起媽媽的注意弥姻,沒有效果。然后他用很夸張的動作吸引注意掺涛,開始大叫大鬧庭敦。
像剛才那樣伸出手指,看看媽媽會不會像之前一樣轉頭去看薪缆,但是媽媽依然沒表情也沒動作秧廉。
寶寶困惑極了,轉頭看向房間的另一面拣帽,好像在尋找答案疼电。
最后,他徹底崩潰了减拭,揮舞著手臂投入地哭了起來蔽豺。
來猜猜看,這個小寶寶從不解峡谊、探索茫虽,直到抓狂,一共需要多長時間既们?
答案是濒析,兩分鐘。
讓寶寶抓狂啥纸,只需要兩分鐘不對他做出任何回應号杏。
為什么說形成依戀是有最佳時限的(一般是指6個月—3歲),因為小寶寶不能理解養(yǎng)育者的不回應斯棒,不像大人可以猜測原因盾致,ta也經(jīng)不起太多的失望。
這和“習得性無助”實驗的原理是一樣的荣暮,當你發(fā)現(xiàn)怎么努力都得不到回應庭惜,就陷入無助。
曾經(jīng)有一個非常流行的教養(yǎng)理論叫“哭聲免疫法”穗酥,為了讓寶寶從很小開始學會自己睡覺护赊,就讓ta使勁哭,主張“想哭就哭吧砾跃,不要管它”骏啰。
“哭聲免疫法”的核心是讓孩子“耗盡”,耗盡心力后就能乖乖睡覺了抽高。
這個方法的確可以讓大多數(shù)“力氣有限”的孩子學會停止折騰判耕,但是同時也“耗盡”了他們對于得到幫助和支持的希望。
常常拒絕翘骂、排斥和忽視孩子的父母壁熄,容易培養(yǎng)出兒童自我貶低和無能的工作模式 帚豪,阻礙他們?nèi)ゴ竽懱剿魇澜绲男袨椤?/p>
回避型依戀
丹尼爾·西格爾在《第七感》中講了一個小來訪者的故事。
琳恩的媽媽遭遇了車禍草丧,這之后琳恩就變得沉默寡言志鞍。她被送到丹尼爾這里做心理治療的第一周時間中,丹尼爾看她方仿,她就把眼光挪開固棚;和她說話,她也一聲不吭仙蚜。
治療的轉機是在琳恩看到房間里有錄像機開始的此洲,她表現(xiàn)出很感興趣,并在下一次咨詢的時候主動帶來了一盤錄像帶委粉。
在錄影里呜师,琳恩還很小,媽媽把她舉到空中贾节、又緊緊抱在懷中汁汗,兩個人都笑得很開心。
看錄像的時候琳恩第一次展開了笑容栗涂,她告訴丹尼爾知牌,“那是媽媽過去的樣子〗锍蹋”
原來角寸,琳恩的媽媽在遭遇車禍的時候損傷了腦神經(jīng),那之后她就像變了一個人忿墅,沒興趣和家人說話扁藕,也不看任何人。
也就是說疚脐,媽媽現(xiàn)在就像一個不會醒來的“靜止臉”亿柑,而琳恩就像實驗中的那個孩子,各種嘗試都失敗以后棍弄,她就封閉了自己望薄,也變成了一個“靜止臉”。
還有一些媽媽雖然沒有遭遇車禍照卦,但也因為種種原因式矫,像琳恩的媽媽一樣不能正诚缒。回應孩子役耕。
這樣“回應無能”或者說“愛無能”的父母(早期媽媽的作用更大),他們本身是“冰冷”的聪廉,缺乏足夠的心理能量滋養(yǎng)別人瞬痘,容易培養(yǎng)出“回避型依戀”的孩子故慈。
一方面,孩子可能會模仿學習媽媽的冷淡和封閉框全;另一方面察绷,因為無法得到回應,孩子發(fā)展出了防御策略津辩,就是封閉自己拆撼、不再要求回應,這樣可以避免再次失望喘沿。
就像有些人闸度,不談戀愛是害怕被傷害一樣。
回避型依戀的核心感受蚜印,是“絕望”莺禁。無回應之地,就是絕境窄赋。
矛盾型依戀
還有另一種父母哟冬,他們不總是“冰冷”的。
小雪的媽媽就是這樣忆绰。她有時候對小雪特別好浩峡,摟在懷里又親又抱,還很耐心地聽小雪講的每句話错敢;但是红符,有時候她會突然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fā)脾氣。
每次小雪放學回家伐债,都要小心翼翼地觀察媽媽的臉色预侯。如果她看起來很和善,小雪就松了一口氣峰锁;反之萎馅,她就要特別小心。
情緒不穩(wěn)定而且很專橫的父母虹蒋,時而對孩子特別溫柔糜芳,時而又特別暴躁,兩者的轉換完全沒有什么規(guī)律性魄衅,孩子沒辦法預料他們會在什么時候峭竣、以什么樣的方式回應自己,所以就會無所適從晃虫。
就像“靜止臉實驗”中的小寶寶皆撩,媽媽一旦恢復了正常,他也恢復了正常;但是如果媽媽總是反復這樣變化扛吞,一會好一會壞呻惕,他就會很焦慮。
他們感覺父母好像一會很喜歡自己滥比,一會又很討厭自己亚脆,所以很難形成穩(wěn)定的自我感;
他們想留住那個對自己好的父母盲泛,所以就學會了討好濒持,成人以后也急于抓牢不穩(wěn)定的關系,害怕很快就會失去寺滚,特別容易投入一段感情弥喉;
但是他們也非常擔心關系不像他們期待得那么美好,一旦出現(xiàn)什么情況玛迄,很容易喚起童年挫敗的感受由境,他們會選擇逃離。
這就是焦慮/矛盾型依戀(抗拒型依戀)蓖议,矛盾型依戀的核心感受虏杰,是“恐懼”。
研究者在這兩種不安全依戀的基礎上又發(fā)現(xiàn)了一種“紊亂型依戀”(混亂型依戀)勒虾,這種依戀是由更高風險的父母養(yǎng)成的纺阔,比如吸毒者、虐待者或者躁郁癥患者等修然,他們和嬰兒的互動缺乏協(xié)調(diào)笛钝。
混亂型依戀比回避型和矛盾型更糟糕,后兩者至少還算一種策略愕宋,可以幫助他們應付生活玻靡。而混亂型的孩子完全沒有發(fā)展出有效的策略,他們被徹底嚇壞了中贝。
安全型依戀
依戀囤捻,是一種強烈、持久邻寿、積極的蝎土、充滿深情的情感聯(lián)結。
和前面幾種依戀相反绣否,有合適的回應而且比較穩(wěn)定誊涯、有關愛和熱情、心理比較健康的父母蒜撮,可以培養(yǎng)出安全型依戀暴构。
多和孩子保持交流,眼神的、身體的丹壕、言語的;
多和他們玩薇溃,給他們好吃的菌赖,讓他們經(jīng)常感到心情愉快;
對孩子的情緒沐序,包括痛苦琉用、歡樂、郁悶等等策幼,能夠及時察覺邑时,并做出回應;
這些都能有所幫助特姐。
可是晶丘,孩子的要求似乎是無止境的,父母還有來自生活的各種重壓唐含,怎么能做到既滿足孩子的要求浅浮、又保證自己不會崩潰?
溫尼科特提出一個概念“剛剛好的媽媽”(good enough)捷枯,這個翻譯容易讓人誤解為恰到好處的完美媽媽滚秩,其實本意是及格就夠了。
父母也是人淮捆,要求過高受不了郁油;太想做個好父母,反而容易焦慮攀痊,會把事情搞砸桐腌。
要么是過度關心孩子,讓他們不能安靜地按自己的心意生活苟径;要么會因為自己太辛苦哩掺,抱怨和過度要求孩子。
怎么放棄完美父母的妄想涩笤,不要過度呢嚼吞?
溫尼科特給出一個很重要的建議:“適應”。不是讓孩子來適應你蹬碧,而是你要去適應孩子舱禽。
父母總會本能地以為,我們比較能干恩沽,我們要去教育孩子誊稚,而實際上,孩子有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不同的個性特點。
剛出生的嬰兒是很脆弱的里伯,這個時候要學會適應他們的需要城瞎,而不是對他們提出過度的要求。
比如“哭聲免疫法”疾瓮,通過故意不滿足需要來塑造孩子脖镀,讓他們“聽話”,這樣的“塑造”只會逼孩子放棄他們正常的本能狼电。
在孩子不斷長大的過程蜒灰,又要學會觀察他們的能力和愿望的發(fā)展,有一些事情就要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肩碟,這個時候父母要學會一點一點往后退强窖。
對于有些父母來說,他們愿意掏出整顆心奉獻給孩子削祈,但是他們就是做不到放手翅溺,這種愛很容易剝奪孩子的活力和探索精神。
不過髓抑,孩子并非是完全被動的未巫。
荷蘭心理學家VanDenboom提出了依戀與探索行為的雙向模式。
她的研究證明启昧,可能影響幼兒依戀行為的因素包括:內(nèi)源性變量(如幼兒氣質中的易激惹性)叙凡,幼兒的內(nèi)部工作模式,母親反應的敏感性密末,影響母親行為的兩種外部因素(社會支持和壓力)握爷。
也就是說,幼兒先天的氣質類型也是影響建立依戀的原因严里。敏感型的幼兒新啼,可能對回應的要求更高,也讓父母感到更難以滿足刹碾。
父母本身也會因為缺少足夠的社會支持和壓力的影響燥撞,做不到那么“剛剛好”。
不過迷帜,父母不需要太自責物舒,沒有安全依戀的孩子也不需要太悲觀。
心理研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戏锹,不是和父母相處不好的孩子冠胯,成人后都不能擁有愉快的愛情、婚姻和親子關系锦针。
雖然依戀類型很重要荠察,也有形成的關鍵期置蜀,但是并不是像通常認為的那樣,一旦形成就不能改變悉盆。
在一項持續(xù)時間只有幾個月的研究中盯荤,竟然有高達25-30%的人改變了他們的依戀類型。
在任何一段時間內(nèi)焕盟,人們表現(xiàn)出的依戀類型秋秤,都和關系另一方的行為以及他們創(chuàng)建的這段關系有關。
想象一下京髓,當遇到的對方航缀,是一個全心依戀你的孩子商架,你會怎么樣呢堰怨?
如果你受過傷害,怎么才能成為孩子溫暖的原生家庭蛇摸?我們下一節(jié)繼續(xù)講备图。
【總結】
今天是“原生家庭”的第四節(jié),“依戀類型是如何培養(yǎng)出來的”赶袄。
冷淡揽涮、忽視的父母容易培養(yǎng)回避型依戀的孩子;情緒不穩(wěn)定和蠻橫的父母饿肺,容易培養(yǎng)矛盾型依戀的孩子蒋困;虐待、有嚴重心理疾病的父母敬辣,容易培養(yǎng)紊亂型依戀的孩子雪标;熱情、心理健康溉跃、回應及時而穩(wěn)定的父母村刨,容易培養(yǎng)安全依戀的孩子。
【小練習】 “靜止臉”體驗
這個練習需要三個人一起做撰茎。一個人扮演“孩子”嵌牺,一個人扮演“普通母親”,一個人扮演“母親原型”龄糊。
孩子可以提出各種要求回應的信號逆粹,比如要求母親看自己,要求她和自己說話炫惩,或者求抱等等枯饿,普通母親可以交替采用不同的反應,有時冷漠诡必,有時回應奢方。
當“孩子”感覺很難受的時候搔扁,可以到“母親原型”那里尋求安慰,“母親原型”盡可能提供無條件的支持蟋字。
可以通過這個練習試著體驗“有回應”和“無回應”的感受稿蹲,也可以了解我們通常吸引關注的策略。
提醒:不要和孩子做這個練習鹊奖;當練習者感到難受的時候苛聘,請及時停下來。
· 未完待續(xù) ·
作者 | 八段錦忠聚,簡書心理推薦作者设哗,教育心理學碩士。
出版兩本心理專著两蟀,從建筑師到專欄作者+講師网梢,一直在努力讓心理科普真實、有效赂毯、明白战虏,喜歡解讀心理書,讓所有人都能輕松學懂心理党涕、自我成長烦感,關注主題“了解自己”和“美好關系”。
原創(chuàng)不易膛堤,您的評論和點贊對我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