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铃在,今年暑假我們只能近郊一日游劣挫。前一日還跟孩子商量要去歐樂堡,我推薦的理由是好玩店诗、刺激岭埠、貴盏混。早上醒來,完成當日作業(yè)惜论,孩子跟我說许赃,“媽媽,我還是想去動物園馆类』炝模”我說“好”,心里卻有點委屈乾巧,一腔熱情付之東流句喜。動物園又近又便宜,而且這個月已經(jīng)去過一次了沟于,雖不是同一個動物園咳胃,但規(guī)模相仿,我有些難以體會其中的樂趣旷太。于是我們頂著驕陽拙绊、蚊蟲,興致勃勃地游玩了大半天,饑腸轆轆的時候準備打道回府标沪。
返程路上榄攀,路遇一個小型養(yǎng)牛場,孩子興奮無比金句,拉著我進去參觀檩赢。牛場里還算涼爽,只是嗅覺和視覺都很受沖擊违寞,蒼蠅多得可以誘發(fā)密集恐懼癥贞瞒,氣味可想而知,即便這樣孩子仍然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半個小時趁曼,最后在征詢了牛場主的同意后军浆,還要求下次帶胡蘿卜來喂牛,我說“好”挡闰。
回到家乒融,來不及換鞋換衣就急迫地向姥姥講述養(yǎng)牛場奇遇記,興奮溢于言表摄悯,完全看不到累和疲憊赞季。這讓我想到孩子二年級的時候,我?guī)ズQ箴^奢驯,我和爸爸賣力地講解申钩,搶占各種動物表演的前排席位,結果出館的時候瘪阁,孩子跟我說撒遣,媽媽那個潛水員叔叔背著一個黃色的氧氣瓶。我石化了幾秒管跺,五味雜陳愉舔,還有許多憤怒,我這么賣力地拍馬屁結果拍了個寂寞伙菜。
說到這里轩缤,我忍不住要說“投射”。投射就是我們把自己的理解贩绕、認為火的、應該安放在別人的身上,并以此判斷別人的行為恰當與否淑倾。比如我覺得孩子應該喜歡歐樂堡這樣的游樂場馏鹤,我覺得看白鯨表演應該看白鯨而不是氧氣瓶,我覺得又臭又臟的養(yǎng)牛場沒有什么好看的娇哆。當然投射是雙刃劍湃累,也會有正向積極的部分勃救,比如正直、善良治力、勇敢的品質蒙秒,也會通過父母或重要他人的投射形成。我們都是這樣被投射著長大的宵统,并終其一生要投射和被投射晕讲。
說到投射又忍不住要說投射性認同,就是一個負責投射马澈,一個負責認同瓢省,一個說應該這樣,另一個不但覺得說的對痊班,還內化成了自己的一個觀點或者行為準則勤婚。這種配對的關系通常發(fā)生在權威和非權威之間,親子關系中尤為突出涤伐。
在依戀關系中孩子通過投射和投射性認同這類的匹配關系馒胆,不斷建立與養(yǎng)育者的連接,慢慢形成依戀模式废亭,安全的、回避的具钥、焦慮矛盾的豆村。前天聽見鄰居媽媽在批評小寶(三歲多),“你要是再不鎖門就跑出來骂删,我就不要你了”掌动,平日活潑愛講話的小寶悶聲不吭地跟在媽媽身后。這個對話好熟悉啊宁玫,我聽好多家長都說過包括我自己粗恢。媽媽投射了一個規(guī)則和自己的憤怒,小寶還不明白這其中的緣由欧瘪,但他認同了——如果我讓媽媽生氣了后果很嚴重眷射,媽媽會不要我,太可怕了佛掖,我不講話妖碉,媽媽也許就會不生氣了,就不會不要我了芥被。所以媽媽生氣是準則欧宜,引起媽媽生氣的事件是路標,不講話是應對方式拴魄,看到這樣的路標就會想起媽媽會生氣以及引發(fā)的懲罰冗茸,于是不講話席镀,內隱的行為規(guī)則就這樣形成了。
成年之后夏漱,在人際關系中這些行為準則也在正常運轉豪诲,如果遇到一些重要的人、重要的事可能會發(fā)生改變麻蹋,但多數(shù)在幼年形成的內隱行為準則很難被逆轉跛溉。所以才有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扮授。
阿德勒也講過自卑與超越芳室,我們即便成年也可以沖破這些內隱的束縛,讓自己活得更自由更自信刹勃。是的堪侯,重建依戀連接什么時候都不晚,但要有覺醒荔仁,比如能分開哪些是自己的情緒和準則伍宦,哪些是別人的,并允許它的存在乏梁。別人投射過來的種種次洼,哪些能引起你的情緒、你的共鳴遇骑,哪些就是被你認同的并內隱的規(guī)則卖毁。如果這些認同的內隱的部分對你而言是積極的,那是你的幸福落萎,如果反之則請識別他們亥啦,并加以自省。因為這些投射性認同是會代際傳承的练链,也就是說你遭的罪如果你不能識別并轉化它翔脱,它就會繼續(xù)嚯嚯你孩子。比如家暴家庭長大的孩子媒鼓,會內隱地認為家暴是正常的届吁,成年后很容易繼續(xù)這個模式,繼續(xù)家暴孩子或者找個家暴的伴侶绿鸣,因為這是他們依戀關系中的連接方式瓷产,對他們而言是熟悉而安全的。
同時枚驻,即便你覺得積極的投射性認同濒旦,在投射到孩子身上的時候,也未必就是積極的再登,因為孩子和你是不同的個體尔邓,而且所處生存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晾剖。比如我父母這一代是非常節(jié)儉的,那也是他們能夠順利生存下來的重要優(yōu)良傳統(tǒng)梯嗽,他們會覺得扔掉沒壞的東西是不對的齿尽,包括過期不久的食物和日用品,同時也會投射給我灯节,而我也很配合地認同了循头。起初我也沒覺得有啥不好,還引以為傲炎疆,可當家里的東西越來越多卡骂,我又扔不掉的時候我是苦惱的。再比如我覺得干凈的形入、貴的游樂場是好玩的全跨,也是這樣投射給孩子的,但孩子的眼里卻不是這樣亿遂,他更喜歡養(yǎng)牛場浓若。我倒是慶幸孩子并沒有認同我的投射,因為那是他自己發(fā)自內心的喜歡蛇数,是與我不同的獨立個體的獨立思維挪钓。
每個父母心里都有一個理想化的孩子,那是被我們投射出來的耳舅,是我們想要的碌上,但事實多有偏差。當我們意識到有偏差時挽放,要想重建依戀連接绍赛,父母首先要放下那個理想的孩子蔓纠,盡可能的少投射辑畦,或者即便投射了如果沒有被認同,也能夠覺察到孩子并不是在冒犯自己腿倚、不聽話纯出,而是在發(fā)展自己的意識領域。這會很打擊做家長的全能自戀敷燎,打擊自己不是好爸爸好媽媽的部分暂筝,但請隨時提醒自己,那是孩子自我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硬贯,沒有這樣的過程孩子只能被投射成另一個你焕襟,代價則是喪失作為獨立個體自由自主的部分。
請關注到孩子眼里的世界與你投射的世界的不同饭豹,那正是孩子脫離“母體”鸵赖、瓜熟蒂落务漩,逐步長成一個獨立個體的契機,請保護并客觀看待這些契機它褪。
愿每個家庭都是一個好的容器!
愿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自由而獨立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