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這是父親1993年寫的一篇短文因惭,對楓山先生的墓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蒿褂。方家山在女埠鎮(zhèn)上首倦淀,是后來女埠陶廠的所在地蒋畜,瓷廠柳仲華、經(jīng)委唐乃堂等退休后曾于此創(chuàng)辦過一個工藝美術瓷廠撞叽。我也曾在陶廠當過工作組組長姻成,想挽救蘭溪陶瓷于末路插龄,可惜未果。關于楓山實葬方家山科展,我與父親觀點相同均牢。
【楓山之墓在何處】作者:施蘭舫
章懋(1436~1522)字德懋,號闇然翁才睹。蘭溪女埠鎮(zhèn)渡瀆村人徘跪,明代禮部尚書,卒贈太子太保琅攘,謚文懿垮庐。他還是個史學家和教育家,編纂過正德《蘭溪縣志》和《永康縣志》坞琴,創(chuàng)辦過名重當時的“楓山書院”哨查,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學子,因之時人稱他為楓山先生剧辐。
楓山先生之墓寒亥,據(jù)光緒《蘭溪縣志》以及《金華雜說》等書,都說是在白露山下荧关,是有原因的溉奕。在章懋死后第二年,嘉靖皇帝追贈章為太子太保忍啤,賜謚文懿腐宋。當時欽派專差把封號送到蘭溪,并去墓前致祭檀轨。由于白露山離渡瀆近胸竞,這處墓塋又較氣派,所以章的子孫就陪欽差大人到白露山下成禮受封参萄。這樣一來卫枝,后人就不敢有所非議,章懋之墓在白露山下也就成了欽定讹挎。
但在1956年時蘭溪陶廠在女埠鎮(zhèn)方家山下建廠搞基建校赤,曾出土一塊方型石制墓誌蓋,蓋上有篆書“楓山先生之墓”字樣筒溃。當時基建民工都是女埠人马篮,對章楓山深懷敬意,認為自家的祖墳挖不得怜奖,就照原樣蓋轉(zhuǎn)深埋浑测,墓前石人石馬仍在露天。此事傳揚開后,當?shù)乩先藗儽阏f:章楓山官大門生多迁央,也和當年唐天官(唐龍)掷匠、趟閣老(趙志皋)一樣,他的子孫怕人盜墓岖圈,墓穴也有多處讹语,但在白露山下的是衣冠塚,真貨還在方家山蜂科。
楓山真墓在方家山的理由是:如果不是真墓顽决,何必如此隱蔽,多年以后才發(fā)現(xiàn)导匣;且附近又有明代處士方太古先生之墓擎值。方太古,號寒溪子逐抑,有《寒溪子集》十六卷行世,是楓山先生的得意門生屹蚊,當年曾在此建舍為老師廬墓守孝三年厕氨,臨終遺命葬此,追隨老師于地下汹粤。憑此兩點命斧,楓山先生真墓在方家山,應該是可以肯定的嘱兼。
1993年5月13日施蘭舫于金鐘路22號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