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滿足(節(jié)選)
《阿闈婆吠陀經》里曾討論過“人”的概念纬黎,無意中透露出一些超前的內涵幅骄。譯文如下:
是誰,賦予人類神態(tài)莹桅、尊嚴昌执、情感和性格?并以詩歌诈泼、音樂和舞蹈加以熏染懂拾?他翹首仰望,看到了他周圍的世界——好像一個將人類永遠保護的堡壘铐达。
他被稱為長者岖赋,但他是新生的。哪怕是在當下瓮孙,在今日唐断。
人類剛出現(xiàn)時,并不在意自然之神定的規(guī)矩杭抠,他們堅信擁有身體構造的自主權脸甘。在某一個演化之路的轉角,人類決定不當四腳生物偏灿,身體也隨即不再順從地匍匐丹诀。毫無疑問,自然對陸地上所有哺乳動物的計劃是大家都有四只腳翁垂,平均分攤軀干的重量铆遭,頭尾則居于身體的兩端。這是跟地球商議后的結果沿猜,因為所有物體的移動都受到重力的影響枚荣。而人摒棄這一合理的安排,足以證明啼肩,不屈天意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性橄妆。
假如我們看到一張桌子用兩條腿站立,另外兩條可笑地垂在兩側疟游,一定會覺得怪誕無比呼畸。我們會認為,這個家具要么是做壞了颁虐,要么就是木匠的惡作劇蛮原。同樣,人類改變骨骼構造的行為另绩,讓我們很難不去推測儒陨,是不是受到偏離自然軌道的彗星爆沖影響所致花嘶。但人類堅持如此并非一時興起,他們如此堅定蹦漠,即便因背棄其他動物嚴守的法則而付出代價也在所不惜椭员。他們割舍掉一半讓全身肌肉維持平衡的工具,在有限的支撐下重回學步的嬰兒時期笛园,且終身都要面臨意外跌倒的風險隘击。四只腳能確保安全,人卻直立起身體研铆,固守成規(guī)的四腳動物根本不會自找這份麻煩埋同。
直立給人類的身體帶來自由,讓我們可以輕易地朝任何方向轉身棵红,在眾星拱月當中找到自己凶赁。在自然界,動物們沿著一條單向道前行逆甜,而人則擁有一個廣闊的圓虱肄;位于中心的人找到自己的價值,也在圓周的范圍內實踐自我交煞。
一個自由會引出另一個自由咏窿,直立行走帶來人視野的擴大。我不是指眼力增加素征,畢竟很多動物的眼睛具有絕佳的光線調適能力翰灾,人類遠比不上它們;我指的是稚茅,人登上了一定的高處,獲取的不只是事物的方位訊息平斩,更能體悟到事物間的關系亚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