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寶貝近來總喜歡去鞋架上拿奶奶的鞋脱惰,然后扔了就跑了,告訴了多少次“不可以拿”窿春、“不要拿”都不管用拉一。
今天他依然去拿了,一只鞋丟進(jìn)房間旧乞,另一只丟在廚房蔚润,然后還“噔噔噔”跑去把太奶奶的鞋也拿下來了,完全無視太太說“埋汰埋汰尺栖,不要拿”嫡纠。這時,我蹲下去延赌,“寶寶想告訴大家這是奶奶的鞋除盏,太太的鞋是嗎?哦挫以!媽媽知道了痴颊。”他笑了笑屡贺,指了指⌒可保“那包包拿下來了就得送回去哦甩栈。讓媽媽幫你一起好不好?”我繼續(xù)說糕再,接著拿起奶奶的鞋遞給他量没,他就擺弄到鞋架上了。然后我再帶他把太太的兩只鞋也放好了突想∨固悖“奶奶的一只鞋呢?是不是在房間猾担?”他徑直走去房間袭灯,我也跟過去,幫我拿起來绑嘹,跟著看他放回去稽荧。雖然這個過程中。他也有擺放不好工腋,或者中途想重新拿下來的姨丈,可我都及時引導(dǎo)他放回去了畅卓。最后,他看著四只鞋回去了蟋恬,拍拍手就走了翁潘。
教育,是一件長期且繁瑣的工程歼争。成為父母拜马,也是需要學(xué)習(xí)的。比起多次說教矾飞,再氣急敗壞抱怨“你怎么說不聽一膨?”,還有給孩子貼上“不聽話”的標(biāo)簽之類的洒沦,我想我們可以換個方式——用行動來引領(lǐng)他豹绪,讓他慢慢知道:做什么事就得承擔(dān)什么責(zé)任,想要搗蛋就得負(fù)責(zé)收拾申眼,長期以往堅持下去瞒津,寶貝也會知道我們期許了。比起“愛有余而方式方法不足”的父母括尸,我更愿意成為“溫柔而堅定”的成長型父母巷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