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抱怨自己的記憶力,但是沒有人埋怨自己的判斷力前计。我們每天都在經(jīng)受著各種各樣 “失實表述”的狂轟濫炸胞谭,它們的殺傷力不容小覷。選擇任何一種立場都可能導致夸大男杈、歪曲或者忽略一些重要的事實丈屹,從而助長憤怒、恐懼和憎惡的情緒伶棒。
作為人類情緒的研究者旺垒,我知道即使是最負面的感受對我們而言也不可或缺:憤怒能有效地警示在實現(xiàn)目標路上有阻力;恐懼提醒人們謹慎行事并有所準備肤无;憎惡讓我們對壞人壞事敬而遠之先蒋。
我們都強烈傾向于接受與我們原有觀念相符的故事版本,忽略或者拒絕接受那些不相符的舅锄。社交媒體鞭达、博客圈和政治活動正充斥著失實表述司忱,為負能量煽風點火皇忿,既阻礙著理性調查,也阻礙著不同意見的充分交流坦仍,甚至還會妨礙我們對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zhàn)性問題達成共識鳍烁。
你們現(xiàn)在意氣風發(fā),滿懷希望地想理解這個世界繁扎,找準你在其中所處的位置幔荒,并弄明白如何為它的進步貢獻你的力量糊闽。那么,當你對不同意見產(chǎn)生重大懷疑時爹梁,怎么去抵制“失實表述”的魅惑呢右犹?
我對那些在你們這樣的年輕學子,以及整個高等教育界頗有市場的“失實表述”高度警惕姚垃。我有滿滿一架子關于當代社會的書念链,它們試圖讓我相信:
頂尖名校的學生不過是優(yōu)秀的綿羊
文科生畢業(yè)就等于失業(yè)
真正有想法有勇氣的學生都輟學去創(chuàng)業(yè)了
沒有主見的“千禧一代”需要父母出謀劃策
大學教授的政治觀點千篇一律
現(xiàn)在的學生都是柔弱的溫室花朵
不放棄言論自由就不可能形成開放包容的校園文化
我們的高等學府是與現(xiàn)實隔絕的象牙塔,等等积糯。
人們會很自然地建構起對自己有利的表述掂墓。但在面臨壓力時,“失實表述”就會控制公眾的理智看成,操控輿論君编,煽動消極情緒,激化矛盾川慌,我對此深感憂慮吃嘿。特別是在我們這個時代,失實信息會在瞬間傳播窘游,成倍放大唠椭。由此,我們發(fā)現(xiàn)有時憤怒忍饰、恐懼或者憎惡會遮蔽我們的雙眼贪嫂,讓我們無視世界的復雜性,放棄尋求對于重大議題的更深入的理解艾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