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關于 “你以為日本人真的***嗎钝侠?” 的一系列文章,如果你對此話題有興趣酸舍,歡迎在文末留言給標題填空帅韧,說不定下一篇就會討論到你提出的關鍵詞。
你以為日本人真的 講禮貌 嗎啃勉?
要說這個地球上最講禮貌的是哪個民族忽舟,估計大家都會異口同聲的說日本人吧』床可不是嗎叮阅,每天見了面就點頭哈腰,站臺上無論人多人少都會自覺排隊泣特,打個電話半天也講不完那一長串客套的開場白浩姥,任何地方都聽得到他們道歉謝謝從不離口,在商場買完東西售貨員還要恭恭敬敬地把顧客送到店鋪門口告別状您。但是你真的以為日本人這么做是因為很講禮貌嗎及刻?
日本作為一個高度發(fā)達和成熟的社會,其國民素養(yǎng)的確在整體上是比較高的竞阐,但是如果單純地認為日本人是出于禮節(jié)而表現得十分有禮貌缴饭,就太過于片面了。日本人的禮貌骆莹,其實更多一種保持距離的冷漠颗搂。
在東京開始工作的第一天,前輩就叮囑我幕垦,每天上班與同事見面先說“早上好”丢氢,下班再互道一句“辛苦了”傅联。這樣的對話使我頗有存在感,于是我每天都元氣滿滿地向大家打招呼疚察。然而漸漸地我發(fā)現蒸走,大多數人那兩句“早上好”和“辛苦了”其實都說得很是敷衍,有時候擦身而過看也不看對方小聲地說貌嫡,有時候眼睛盯著電腦喃喃地說比驻,有時候好像自言自語,有時候根本沒有明確的回應岛抄,極少有人會朝著對方好好地打個招呼别惦,怎么看都不夠有禮貌。互相問好這件事情儼然只不過是一個形式化環(huán)節(jié)夫椭,用來對彼此的身份及關系表示認可掸掸,以避免失禮所帶來的麻煩,而并非完全出于發(fā)自內心的禮貌問候蹭秋。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每個人都會條件反射地講出固定的那句打招呼的話扰付,然而他們的話語中卻并沒有溫度。當我剛搬家時頭兩天比較忙亂仁讨,房東提醒我羽莺,我隔壁的鄰居向她提起,我搬過來后居然沒有去他們家“挨拶(あいさつ)”陪竿,也就是“打招呼”禽翼。我一聽這話顯然指責我失禮了,就趕忙抽空去敲門問候族跛。然而闰挡,在這同一棟樓里住了一年半,偶爾搭電梯遇見鄰居礁哄,也只不過是對著按下開門鍵的我略微點個頭表示致謝长酗,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連一個微笑也沒有桐绒,和商場里同時搭電梯的陌生人之間是完全一樣的反應夺脾。這種僅僅執(zhí)著于禮節(jié)的形式,而實質上只不過是點頭之交的鄰里關系茉继,也反映了他們保持距離的典型行為方式咧叭。
在道德和規(guī)則都非常嚴格的日本社會里,人們非常在意一個人的行事風格是否“禮儀正しい”烁竭,即“禮儀正確”菲茬。能否做到合乎禮儀這件事的意義已經遠遠大于禮儀本身,與其說他們不愿意失禮,倒不如說他們害怕因為失禮而丟臉或造成麻煩婉弹。熊孩子淘氣時睬魂,我們常會斥責“不成體統(tǒng)”,重在“禮儀”镀赌,而日本人的教導通常是“不可以給旁邊的人添麻煩”氯哮,其重在“守禮”。日本人的禮貌在很大程度是指互不干涉商佛,而彬彬有禮正是保持距離和避免麻煩的最有效手段喉钢。在這種觀念下,他們會隨時保持客氣的態(tài)度威彰,以盡量避免一切可能出現的的麻煩出牧。如果一群人一起吃飯穴肘,盤子里還剩下最后一塊炸雞的時候歇盼,等了好半天都沒有人夾的話,日本人會客氣地詢問评抚,我可以吃這最后一塊嗎豹缀?在我們看來,這也要問慨代,真夠做作的邢笙,想吃就吃唄,吃完趕緊撤下空盤子侍匙。而在他們看來氮惯,這個詢問是必須的,得到許可才能避免爭端想暗。有一次下飛機時我遇見兩個日本人面紅耳赤地奪一只黑色手提包妇汗,眼看就要爭執(zhí)起來,其中一個人終于發(fā)現是自己認錯了便放了手说莫,另一個人兇巴巴地追問杨箭,你不說點什么?對方倔著臉生硬地拋過來一句對不起储狭,這人嗯了一聲便滿意的走了互婿,就這么完了。雖說是小事,也看得出在情緒激烈的場合,禮貌哪怕并不是很合乎規(guī)范内边,日本人也完全認可它能夠解決麻煩的效果楔壤。
不明真相的外國人和日本人聊天時常常對他們客氣的態(tài)度頗為受用,其實表面的客氣并不代表他們實際上內心也這么想巷查。雖然一個日本人講著得體的敬語疯坤,向對方稱贊有加编曼,微笑著傾聽并不斷點頭附和僧凤,但其心里說不定正在大罵對方是個傻瓜畜侦。尤其是對于日本服務行業(yè)的良好態(tài)度,沒有哪個游客不是印象深刻交口稱贊躯保,但這種禮貌并非出于修養(yǎng)旋膳,而是出于工作需要。如何向顧客問好途事,如何回應咨詢或投訴验懊,姿態(tài)語氣全都是有要求的,即使早上出門剛剛被鳥糞砸到尸变,見了顧客也要立刻秒換笑臉义图,看多了他們下班后疲憊空洞的神色就會理解這層面具的壓力。日本人太會掩飾自己的內心了召烂,對于大部分國家的人碱工,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從面部表情和語氣來猜測到一些心理活動,但是對于能夠隨時隨地保持風度的日本人奏夫,則令人完全捉摸不透他們此刻的情緒到底是喜還是是怒怕篷。
對比喧囂熱鬧的中國社會,日本社會好像是沉默的機械模型酗昼,每個人都有自己既定的軌跡廊谓,一切都精準地運行著,見面程式化地打招呼麻削,大小事都有章可循蒸痹,道謝道歉是必要的而不是有感而發(fā)的,這樣的社會呛哟,人情冷漠也是必然而然叠荠。我曾親眼見過在車站有人暈倒,而所有路人都面無表情地繞著走過竖共,無人過問蝙叛,無人側目,直到專業(yè)人士前來急救公给。等待專業(yè)救援是非常正確的借帘,而且他們相應的體系也的確做得非常完善,但事不關己就絕不過問的態(tài)度在這里已經表現得過于極端淌铐。如果真的是緊急情況肺然,在救護到來之前,周圍人倘若能夠及時查看或采取急救措施腿准,那么幾分鐘的時間际起,后果也許完全不一樣拾碌。
這個社會高度成熟,人人各司其職街望,一切都井井有條校翔,甚至完善程度達到了每個人都過于獨立,以至于人與人之間的互助性降到最低灾前,間距太大 防症,人情味兒也冷漠淡泊的地步。這也是發(fā)達的現代大都市的通病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