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難題
引用: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lǐng)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扼鞋,其內(nèi)容大致是:
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挚歧。
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檬果,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壓到他們泽篮。
幸運的是普气,你可以拉一個拉桿谜疤,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现诀,那個瘋子在那另一條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夷磕。
考慮以上狀況,你應(yīng)該拉拉桿嗎仔沿?
解讀:
電車難題最早是由哲學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坐桩,用來批判倫理哲學中的主要理論,特別是功利主義封锉。
功利主義提出的觀點是绵跷,大部分道德決策都是根據(jù)“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則做出的。
從一個功利主義者的觀點來看成福,明顯的選擇應(yīng)該是拉拉桿碾局,拯救五個人只殺死一個人。
但是功利主義的批判者認為奴艾,一旦拉了拉桿净当,你就成為一個不道德行為的同謀——你要為另一條軌道上單獨的一個人的死負部分責任。
然而蕴潦,其他人認為像啼,你身處這種狀況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為,你的不作為將會是同等的不道德潭苞。
總之忽冻,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為,這就是重點所在此疹。
許多哲學家都用電車難題作為例子來表示現(xiàn)實生活中的狀況經(jīng)常強迫一個人違背他自己的道德準則甚颂,并且還存在著沒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況蜜猾。
引用完畢。
Das曰:
人振诬,應(yīng)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里的“行為”是什么意思衍菱?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理論依據(jù)是什么赶么?
承認人具有自由意識——這是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基礎(chǔ)。不承認自由意識存在脊串,也就否認了一切法律和道德的合理性辫呻。
如果一個人殺人放火是由于童年的遭遇、社會的影響琼锋、政府的不公正待遇等外界客觀因素所決定的——罪犯本身的原因不是決定性因素——我們就沒有權(quán)利依據(jù)任何法律對這個人進行懲罰放闺。
他殺人放火是由于其他原因,是他本身不可改變的缕坎,懲罰這個人顯然是不合理的怖侦,懲罰他也于事無補、毫無用處谜叹。
人具有自由意識匾寝,可以做出自由選擇,并且他應(yīng)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這是一切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最根本基礎(chǔ)荷腊。
那么艳悔,我們現(xiàn)在可以解釋“行為”是什么意思:行為,是人在所有可能性中做出的一個唯一的選擇女仰。
今天早晨你可以選擇吃包子猜年,也可以選擇吃油條。結(jié)果你吃了包子疾忍,這是你的行為乔外、你選擇的結(jié)果。
問題是吃包子或者吃油條锭碳,這并不是“所有可能性”袁稽,你也可以選擇什么也不吃,選擇餓肚子減肥擒抛。
作為一個理性人推汽,你應(yīng)當預見到餓肚子減肥可能造成身體傷害,你選擇了餓肚子減肥這種行為歧沪,就應(yīng)當為這種行為負責歹撒。
行為并不是行動,你什么也不干也是一種選擇诊胞,因而也是一種行為暖夭。
我們將這個思想實驗稍作修改锹杈,就可以看到什么也不干確實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為:
加入電車的前方幫著5個人,你拉動一下拉桿就能使將電車駛向岔道——而岔道上什么也沒有迈着,不會造成任何危害竭望。
這時候你動不動拉桿呢?
如果你不拉裕菠,你什么也不干咬清,眼睜睜看著五個人被軋死,這顯然是不道德行為——你本來有選擇的余地奴潘,軋死五個人并不是唯一可能的結(jié)果旧烧,你只要舉手之勞就能挽救五個人的生命,但是你選擇了什么也不干画髓,你就應(yīng)當為你的行為負責任掘剪,即使法律不去懲罰你,你的行為最起碼也是不道德的奈虾。
現(xiàn)在我們可以理清這個悖論的條理了:
一夺谁、對于這一事件,你只有兩種選擇的可能性:動拉桿或者不動拉桿愚墓。你必須在這兩種行為中選擇一個予权,你能夠預料到不同的行為會有不同的后果;
二浪册、你選擇“不動拉桿”這種行為扫腺,會造成五個人死亡;你選擇“動拉桿”這種行為村象,會造成一個人死亡笆环。
這個悖論的關(guān)鍵在于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在兩種不道德的行為中選擇其一,因而是個難題——這是真正的腦袋被驢踢了厚者。
Das說那么多年那么多大牌高手腦袋都被驢踢了一遍躁劣,你可能有點不大相信,可事實就是這樣库菲。
事實上當你必須二者之中選擇其一的時候账忘,這兩種行為絕對不可能都是不道德的。
只有一種選擇的時候熙宇,就等于沒有選擇鳖擒,沒有選擇就沒有行為,沒有行為就沒有責任——也就無所謂道德不道德烫止。
在這個悖論中如果沒有拉桿蒋荚,你無法改變電車的方向,你對軋死五個人的結(jié)果根本就無能為力馆蠕,無論你干什么事兒對這一結(jié)果都沒有影響期升,這時候無論你干什么惊奇,都等于什么也不干——你唯一的選擇就是什么也不干,你就等于沒有選擇播赁、沒有行為颂郎,因而這這一事件中你也談不上什么道德不道德。
當你只有兩種選擇(或者100種選擇行拢,道理是一樣的)祖秒,你除此之外就沒有選擇。
假如這兩種選擇都是不道德的舟奠,這就等于說無論你怎樣選擇都是不道德的,就等于說這種不道德竟然不是由于你的自由選擇造成的房维,而是外界強加給你的沼瘫。
這顯然是胡說八道。
根據(jù)我們前面的論證:如果一種行為是不道德的咙俩,那必然是由于你自由選擇造成的耿戚。當你無可選擇的時候,那根本就無所謂道德不道德阿趁。
這一悖論的答案可以揭曉了:
一膜蛔、你只有兩種選擇、兩種可能的行為:動拉桿或者不動拉桿脖阵,這必然造成兩種不同的結(jié)果:一個人死亡或者五個人死亡皂股。這兩種行為不可能都是不道德的。
二命黔、你拉動拉桿呜呐,造成一個人死亡的結(jié)果,你不應(yīng)當為此承擔道義上的責任悍募,因為這個人的死亡蘑辑,不是你的行為造成的。外界條件決定必然會有人死亡坠宴,要么一個洋魂、要么五個,至少要死一個人——這是必然的結(jié)果喜鼓,這是你無法阻止的結(jié)果副砍。
三、你不拉動拉桿颠通,造成五個人死亡址晕,你應(yīng)當為此承擔道德的譴責。死亡五個人顿锰,不是必然的結(jié)果谨垃,而是你的行為造成的启搂。外界條件決定必然會有人死亡,要么一個刘陶、要么五個胳赌,死一個是必然的,死五個不是必然的匙隔,現(xiàn)在真的死了五個疑苫,那是你的行為造成的。
在這里纷责,我們把六個人的生命當成同等價值的抽象個體捍掺,這樣做可能會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無價的再膳、至高無上的挺勿,das沒有理由為了挽救那五個人的生命犧牲者一個人——das沒有剝奪這個人生命的權(quán)利,不管出于什么高尚的理由喂柒。
Das這樣駁斥這種觀點:
你仍然將“不動拉桿”這種行為不當做一種行為看待不瓶,這是錯誤的。
在前提條件下灾杰,這一個人與另外五個人一樣蚊丐,面臨同樣的生命威脅。
假如das沒有權(quán)力為了這五個人的生命犧牲這一個人艳吠,同樣麦备,我也沒有權(quán)力為了這一個人的生命犧牲那五個人。
即使這一個人生命的價值與那五個人是對等的讲竿,他們在我選擇時考慮的權(quán)重也應(yīng)當相互抵消泥兰。
既然每個人的生命價值都是至高無上的,那五個人的生命價值即使并不高于這一個人题禀,至少也并不低于這一個人鞋诗。
既然沒有辦法比較每個人生命價值的大小,那么我就不這樣考慮問題迈嘹。
這時候我將每一個單個的生命當做同等價值的抽象個體削彬,并且認為5大于1,這就是唯一合理的選擇秀仲∪谕矗》
? ? ? 以上不是我寫的,況且這專業(yè)的詞語我更不知道怎么拼湊神僵,就復制出來分享一下雁刷,這問題很好玩的,就像選擇題一樣保礼,說簡單也簡單沛励,不簡單的是已經(jīng)入選世界著名悖論责语。看人的一生不就是不停的選擇目派,思考坤候,再選擇嗎?不知誰說的:簡單的事情復雜化企蹭,比男女關(guān)系更復雜白筹,這就造就了不少的哲學家,希望能和大家共勉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