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剛剛到達廣州锌订。在地鐵入口差點被時斷時續(xù)的信號折磨瘋掉竹握,因為之前沒有查到達目的地具體路線(只記得大致方向),手機地圖說什么也打不開辆飘,在人工售票處排隊的人不多啦辐,已經到我了,便只好硬著頭皮按最多價錢買了票蜈项。常年出行在異地的我特別依賴手機的這項功能芹关,如果沒了地圖我會陷入對陌生的嚴重焦灼,就像突然失去了免疫系統(tǒng)紧卒,根本無法抵擋外部的一切侥衬。
我之所以焦躁是害怕與現實的脫離,假設緊迫無援的恐慌跑芳。十幾年前轴总,在智能手機還沒有普及的年代,老一輩當地人都是活地圖博个,一問一答檢驗著城市文化對陌生人的善意怀樟。隨著外來人口的擴大,實用性回答越來越少盆佣,如果是我連續(xù)問了幾個人都得到否定的回答往堡,我會更加灰心。
地圖指引類app和手機豐富功能培養(yǎng)了過度“獨立自主”的性格共耍。有一次在指示牌并不明確的商場虑灰,我眼看著朋友繞了一圈(沒法定位)選擇了距離最遠的衛(wèi)生間。我并沒有告訴他就在背向他右手邊就有一個痹兜,因為我想看他到底會不會向店員求助穆咐。事實就是盡管沿街店鋪全都在營業(yè),他并沒有向任何人開口求助佃蚜,遵守著這種小事就不要麻煩別人的習慣庸娱。
有時,適當尋求幫助并不說明自己的軟弱無能谐算,與這個世界建立信任熟尉,給對方一個提供善良的機會,也是給生活增添溫度的方式
“避免被打擾”作為 “盡量不打擾他人”對立面則是長期處在喧鬧的外界需要安靜空間的需求洲脂。社交網絡的開放性迫使每個人處在隨時可能被打擾的處境下斤儿,但手機可以調成靜音、通知可以取消提醒恐锦,不得不忙碌的人真正想不被打擾是不可能的往果。除卻正在忙于手頭工作的人,避免被打擾的人可能僅僅是希望外界創(chuàng)造一個給自己選擇做什么的絕對環(huán)境一铅,并非攜帶“拒絕提供幫助”的標簽陕贮,何況所謂幫助也許只是簡單的口頭回答和簡單建議。我相信開口聞訊的人不會比街頭廣播廣告更頻繁和聒噪潘飘。
漸漸成為這個城市較有經驗的“漂客”后肮之,尋求幫助和給予簡單幫助一度成為我和這個城市更為真實的維系。也因此可以看到城市的另一面卜录,有時候僅僅是陌生婆婆辨不出口音的指路戈擒,回歸最基本的手勢指路,都讓我感覺從匆忙都市偷出一隅舊時光艰毒,織染上單純的善意和溫存筐高。也遇到和曾經自己一樣的表情,看對方展顏丑瞧,欣然道謝柑土,就好像回到幾月前自己的身邊,擁抱了下迷路的自己嗦篱。
習慣了麻煩和被麻煩冰单,就會發(fā)現所謂堅強和軟弱的修飾都是借口。生活回歸到最單純的善意灸促,溫度自是不同诫欠。
希望在漸冷的冬天,這份溫度一直陪伴著你浴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