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在教練課程中柠贤,我的一次demo申請問題是:
“自己無論是什么事(飲食作息香浩、看書學習、與人交往等等)臼勉,只要感覺有一點不好就不能按預期很好地去做邻吭;對自己的感受沒有一點掌控的能力,總是被它帶跑沒有向前宴霸。怎樣才能對它開始有(哪怕是一點)掌控能力囱晴?”
收到永澄老師的回復是——問題一定要問得淺。
對此猖败,我具體有以下三點收獲:
1速缆、抽象問題是一種限制
對問題的描述,從一件事恩闻、到某類事艺糜、再到身份,是一個不斷抽象的過程幢尚。而當問題越來越抽象時破停,無意間就把自己困在了某一個圈中,就像說“自己是一個XXX人”一樣尉剩。
以我上述的問題為例真慢,問題的背后無疑是給自己貼上了“一個無法掌控感受、做任何事的人”這樣一個標簽理茎。其實是一種自我限制黑界。
在這種限制之下,很多時候自己考慮的不是當下怎么去做皂林,而是在抒發(fā)被困住的情緒朗鸠;就像是一種吶喊,喊完之后又回到自己編織的束縛之中础倍。
對此我需要覺察到自己的限制烛占,并看到自己的選擇權(quán)。
永澄老師說:
自我發(fā)展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自己我是有選擇的忆家,那么我要怎么去做犹菇?
即便是困難,也是自己選的芽卿。
而諸如“無論”揭芍、”只要”、“總是”這一類描述卸例,顯然是無視了選擇權(quán)沼沈。
2币厕、問問題要問得淺
什么叫“問得淺”列另?就是提出和事例、行動相關(guān)的小問題旦装。
這樣的問題會使人去關(guān)注具體事件页衙、回想到自己的行動,進而找到可以調(diào)整的著手點并驅(qū)動新的行動阴绢,讓改變發(fā)生店乐。
針對我前面提出的問題,永澄老師的建議是:
降到一件具體的事上呻袭,設定一個小目標眨八、做一點。
比如左电,今天中午吃午飯吃某一口菜時廉侧,怎么被感受帶著跑了,那個時候該怎么辦篓足?
然后一個一個一個領域把問題干掉段誊。
乍一看,每天行動那么多栈拖,一個一個地解決小問題连舍,要到什么時候才能解決完呢?
其實涩哟,在不斷解決小問題的過程中索赏,針對反復出現(xiàn)的問題萃取總結(jié)方法論,離大問題的解決沒有太遠贴彼。
3潜腻、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是行動
小問題的解決靠的是行動,但有時(特別是摸不準方向的時候)我會習慣性地思考和詢問锻弓,總覺得盲目地行動無疑是大概率犯錯砾赔,平白浪費了時間蝌箍。
但如果沒有行動青灼,就沒有具身體驗暴心,就沒有感受和經(jīng)驗;即便他人告訴我怎么辦杂拨,我也不能很好地認識和理解专普。
做錯又如何呢?那是一個產(chǎn)生體驗的過程弹沽,通過對新體驗的反思能夠形成新經(jīng)驗檀夹,進一步整合便獲得了新的感受和認知。
這是一個知行合一的過程策橘。
永澄老師說:
一個成年人做第二次還不成功炸渡,大概率會選擇放棄。但是我們能不能做十次之后再找教練丽已?
當你做了各種各樣的探索蚌堵,這也錯那也錯,這也不對那也不對沛婴,然后找個教練嘩一整合吼畏,你整個人發(fā)展一大截出來,那個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嘁灯。
最后總結(jié)
1泻蚊、在生活中需要注意自己的提問和表達,覺察可能的自我限制并看到自己的選擇權(quán)丑婿;
2性雄、提出指向行動的小問題并立刻去做,有意識地將新體驗轉(zhuǎn)化為新經(jīng)驗羹奉;
3毅贮、不怕做錯,不要立刻請教他人尘奏,先去做滩褥,有了切身感受和經(jīng)驗,才能更好地把他人的指點化為己用炫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