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2020.1.29.? 星期三? ? 天氣 晴
? ? ? ? 今天來說說《詩壇高手為何多出唐代——簡說唐詩》。
? ? ? ? 提及唐詩,我們首先能想到的就是那句“背會唐詩三百首挥下,不會做事也會吟”。盡管只是一句樸素的語言桨醋,但是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唐詩在中國文學中的地位和價值棚瘟。
? ? ? ?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由另一位賢淑溫婉的女子李夏所編著的“通識國學讀本”中的另外一本《簡說唐詩》。作者李夏畢業(yè)于鄭州大學文學學院喜最,是一位首都師范大學文學碩士偎蘸,師從汪明安教授。從她的文字中可以看出這是一位古靈精怪的女子瞬内,《開篇的話》便是以“看迷雪,皇帝哥哥李顯今兒閑了......”為開頭,調(diào)侃地介紹起了中國文學的璀璨明珠——唐詩虫蝶。以一個又一個的唐代詩人生活的場景為鋪墊章咧,按著時代的變遷為序,介紹了唐代幾百年間詩歌發(fā)展歷程能真。她帶著你赁严,你帶著想象的翅膀扰柠,飛翔在優(yōu)美唐詩的天穹里。她說“如果你讀不懂詩疼约,一定是還未將詩人激活卤档,尤其是未將唐朝的詩人激活!因為他們在詩歌里盡情地展示著生命的各種狀態(tài)程剥,或哭或笑或癲或狂裆装,都無比真實!”
? ? ? ? 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從李夏的文字里來嘗試激活唐朝的詩人吧倡缠!
? ? ? ? 本書一共二十章哨免,也就是有二十篇文章。與眾不同的是這二十章節(jié)的題目分別以二十個新穎的問句充當昙沦,譬如:初唐宮廷文人只會拍馬屁琢唾?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怎樣煉成的盾饮?李白會武功采桃?還是混血詩人?等等丘损。這些問題初看便讓人忍俊不禁普办,進而懷著無比好奇的疑問不由自主地走進作者的文本。因為徘钥,我就是看著這些吸引人的題目走進去的衔蹲。
? ? ? 書本封面便是一個問題“詩壇高手為何多出唐代?”故而呈础,閱讀書籍前這應(yīng)該是首先要弄明白的問題了舆驶。
? ? ? ? 這首先的原因就是——唐代是一個“詩的朝代”,這應(yīng)該算是一個社會原因了吧而钞。唐代上自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沙廉,都會作詩,詩人多了臼节,詩歌數(shù)量自然多了撬陵。曾有一本清朝年間編的唐代詩歌總集《全唐詩》中就有四萬多首。但還只是唐詩的一小部分网缝,再加上唐代地域廣闊巨税,人口數(shù)增多,人民崇拜詩人途凫,于是詩歌廣為流傳垢夹,故而很多的有名詩人也就被人們所熟知了。
? ? ? ? 其次维费,這個問題還有其內(nèi)部的原因果元,那就是詩歌本身特征的原因了促王。眾所周知,我國古代詩歌的發(fā)起在于人們口口相傳的《詩經(jīng)》而晒,在于情感豐富的《楚辭》蝇狼,到了后來三國魏晉的“建安風骨”、陶淵明謝靈運等人的“田園山水詩”的出現(xiàn)倡怎,都為唐詩的繁榮提供了豐富的題材和風格儲備迅耘。從《詩經(jīng)》的四言,二二節(jié)拍监署,到了唐詩的五言七言颤专,這變化的不僅僅是字數(shù),更是詩歌音律的靈動钠乏,符合了人們吟唱的節(jié)奏栖秕,也是詩歌對仗、押韻等技巧的完善晓避。有了這些詩歌的基本功底簇捍,到了唐代這個開明的社會里,詩歌這棵大樹順理成章的越來越茁壯俏拱,于是詩歌在唐代繁榮起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暑塑。
? ? ? ? 再次,對于詩歌的發(fā)展還有其外在的因素锅必,那就是唐代的科舉制度的發(fā)展事格。我們從歷史上就可以知道,唐代時期的國力十分的強盛况毅,“開元盛世”分蓖、“貞觀之治”等一個個名垂青史的社會繁榮時期出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經(jīng)濟發(fā)展了尔许,各民族的融合就增強了,于是形成了更加開明终娃、開放的社會文化味廊,相比起其他朝代,讀書的人就多了起來棠耕,彼此互相交流的機會多了余佛,人們的視野也就開闊了。
? ? ? ? “讀萬卷書窍荧,行萬里路”辉巡,由于社會自由開放了,唐代的知識分子大多都有讀書漫游的經(jīng)歷蕊退,這樣就深入了社會結(jié)交了朋友郊楣,也帶了社會文化的交流的深度和廣度憔恳,詩人的個性自由了,言為心聲净蚤,他們的詩作當然也就無拘無束了钥组。但是“學而優(yōu)則仕”的科舉制度中一定要考的就是詩賦,自唐高宗起今瀑,就把詩賦作為了進士考試的內(nèi)容了程梦,其中又以詩為主要,賦為次要橘荠,這樣的一種制度也就助推了唐代詩歌的繁榮發(fā)展屿附。而且也因這樣的社會需要,唐代出現(xiàn)了“行卷”的社會現(xiàn)象哥童,出現(xiàn)了“干謁詩”這種獨特的詩歌形式挺份。
? ? ? ? 從上述的文字里,我們了解了“詩壇高手為何多出唐代”的原因如蚜,也知道了唐詩的繁榮與那個繁榮的唐代是分不開的压恒,更加印證了文學的發(fā)展離不開歷史的發(fā)展,更離不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和繼承這個觀點错邦。
? ? ? ? 在這本書里給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很多探赫,首先我們來說說“宮廷詩”、“格律詩”和“宮體詩”撬呢。
? ? ? ? “宮廷詩”顧名思義就是出現(xiàn)在宮廷里的詩歌了伦吠。之前說過,唐代上至王公貴族魂拦,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歡作詩毛仪,那么宮廷詩的出現(xiàn)就在正常不過了。無論是考試芯勘,還是日常宮廷活動箱靴,詩歌都成了必不可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我們所熟悉的“詩仙”“詩圣”“詩佛”“詩鬼”等等人都曾經(jīng)在朝為官荷愕。但是衡怀,宮廷詩有宮廷式的規(guī)矩,它就如政府頒發(fā)的文件通知一般安疗,有著嚴格的要求抛杨,是很正統(tǒng)的。在宮廷詩中極少用到口語和俗語荐类,多用典故怖现,而且典故都用的很典雅,有板有眼玉罐,其不可肆意放肆屈嗤,畢竟是正式場合潘拨,書面用語很重要。所以宮廷詩歌講究格律恢共,講究用典战秋,但是卻少了些許自由的風骨。
? ? ? ? 至于“格律詩”讨韭,這不是相對于“宮廷詩”而言的脂信,它是區(qū)別于古體詩歌而言的,被稱之為“近體詩”透硝,包括絕句和律詩狰闪。其實在南北朝的時候,格律詩就開始了萌芽濒生,這里的格律和節(jié)奏息息相關(guān)埋泵。因為詩歌是要求吟唱出來的而律詩又是最方便入樂的詩歌,所以在南北朝的梁時代罪治,有一個叫做沈約的人丽声,他破解了漢語四聲八音的密碼。古代的聲調(diào)分為平觉义、上雁社、去、入四聲晒骇,平聲包括陰平和陽平霉撵,仄聲包括上、去洪囤、入三聲徒坡,這也就是今天我們普通話中的四聲,只是現(xiàn)在四聲里原本古老的入聲已經(jīng)沒有了瘤缩。于是沈約就將平喇完、上、去剥啤、入四聲用于詩的格律何暮,歸納出了完整的詩歌聲律論。他提出了要在詩歌利用平仄交錯的詞铐殃,這樣念起來才順口,要想唱出來才更加的悅耳跨新,如果一句詩里只有平聲或者只有仄聲富腊,那么讀出來會很拗口,唱出來也不好聽域帐。
? ? ? ? 后來到了唐初宮廷文人創(chuàng)作的階段赘被,因為要符合宮廷上層人士的口味是整,又要更加的規(guī)范程式化,以便以后的創(chuàng)作有章可循民假,于是律詩便應(yīng)運而生浮入,每一句詩歌的平仄有了固定的規(guī)矩,再加上各種修辭技巧羊异,在只講究聲韻技術(shù)的基礎(chǔ)上事秀,是格律詩更加的完善和定型,而未曾定型之前的詩歌都被稱之為“古體詩”了野舶。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qū)別很多易迹,譬如字數(shù)、句法平道、用韻睹欲、平仄上,但是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古體詩不講究平仄一屋,而平仄的作用就是形成特定的節(jié)奏窘疮,根據(jù)漢語的聲調(diào)特點,再安排一種高低長短互相交錯的節(jié)奏冀墨,就是聲律了闸衫。當然,我們不能說轧苫,有了格律詩楚堤,唐代就沒有了古體詩,例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就是一首典型的古體詩含懊。
? ? ? ? 盡管初唐宮廷文人為格律詩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身冬,但是世人卻不看好他們,因為在人們眼中岔乔,這些宮廷詩人所做的格律詩無非都在“拍馬屁”酥筝!當然,今天我們再來審視他們雏门,應(yīng)該一分為二地看待這一問題嘿歌。
? ? ? ? “宮體詩”和“宮廷詩”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彼此間相互聯(lián)系茁影,卻又不可相互替代宙帝。在我的理解中“宮廷詩”可以涵蓋了“宮體詩”,也可并駕齊驅(qū)募闲。如果把宮體詩特指那種宮廷艷詩的話步脓,那么完全可以說是它是宮廷詩中的一部分,因為它也是在宮廷內(nèi)被創(chuàng)作出來的;如若把宮體詩看做是皇族的生活詩歌靴患,把宮廷詩看做是工作詩歌仍侥,那么二者就是并駕齊驅(qū)了。
? ? ? ? 于是鸳君,唐代的詩歌發(fā)展達到了空前繁榮的境界农渊,可是由于過于講究格律和定式,所以其弊端也就再發(fā)展的過程中或颊,逐步的展現(xiàn)了出來砸紊,于是到了宋代的時候,這種整整齊齊的句式逐漸就被“長短句”之稱的詞所逐漸替代了饭宾∨悖可是沒有而來整齊的五言七言,又何曾會出現(xiàn)長短句的參差不齊之美呢看铆?
? ? ? 總而言之吧徽鼎,歷史的發(fā)展總是朝前的,每一種事物的在世界上存在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弹惦,唐詩也不例外了否淤。
? ? ? ? 當然,書中內(nèi)容很是豐富棠隐,且文本條例清晰石抡,語言輕快簡明,閱讀起來令人愜意助泽,那就接著讀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