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橋上看風景枝哄,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丈积。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敢茁,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算墨。”
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壮锻,相信許多人都讀過窒典,當我從電臺里再次聽到這首熟悉的小詩亡脑,我知道一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惊完,感動于其中的意境僵芹,讓人浮想、回味不已专执。這首詩就是卞之琳的《斷章》淮捆。
卞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蘇海門湯家鎮(zhèn)本股,祖籍南京,現(xiàn)當代詩人“漢園三詩人”之一桐腌,被公認為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和現(xiàn)代派的代表詩人拄显。卞之琳曾是徐志摩和胡適的學生,抗戰(zhàn)期間在各地任教案站,為中國的文化教育事業(yè)做了很大貢獻躬审。《斷章》創(chuàng)作于1935年10月蟆盐,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詩承边。據(jù)作者自云,這四行詩原在一首長詩中石挂,但全詩僅有這四行使他滿意博助,于是抽出來獨立成章,標題由此而來痹愚,卻成為了他不朽的代表作富岳。
據(jù)說,卞之琳當年苦戀的對象是張充和拯腮。張充和的名字窖式,我最早是伴著沈從文知道的。沈從文在1934年完成的小說《邊城》动壤,是“牧歌”式小說的代表萝喘,至今仍膾炙人口。沈從文逝世后,他的姨妹張充和撰寫了一幅挽聯(lián):“不折不從阁簸,星斗其文弦蹂;亦慈亦讓,赤子其人”强窖,并刻在了沱江畔聽濤山沈從文的墓碑上凸椿,其聯(lián)句尾四字:“從文讓人”透射出先生一生的高風亮德。
而張充和(1914年——2015年6月18日)翅溺,出生于上海脑漫,祖籍合肥,為淮軍主將咙崎、兩廣總督署直隸總督張樹聲的曾孫女优幸,蘇州教育家張武齡的四女(“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民國書家沈尹默看了她寫的字后褪猛,以 “明人學晉人書”評之网杆;名士章士釗愛才,贈詩給張充和伊滋,把她譽為才女蔡文姬碳却;而戲劇家焦菊隱稱她為當代的李清照。張充和雖“數(shù)學零分”笑旺,仍被破格錄取為北大學生昼浦,讓人感慨這才是真正的唯才是舉。張充和在1949年隨夫君赴美后筒主,50多年來关噪,在哈佛、耶魯?shù)?0多所大學執(zhí)教乌妙,傳授書法和昆曲使兔,為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
如果不是這首小詩藤韵,或許我就不會深入去想彼此間的這些關(guān)系虐沥,也就錯失了一次近距離了解這些名士的機會。要想把生活的每天過得精彩荠察,就應(yīng)該每天都有所不同置蜀,每日都有所收獲,不必多悉盆,哪怕就那么一丁點也好盯荤,給我一個契機、一個動力焕盟,讓我有機會把這些人秋秤、這些事串起來宏粤,這一天,也就圓滿了灼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