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作為一名大學輔導員,盡管“錢多例隆,事少甥捺,離家近”的標準一樣也不占,但很少有人質疑我從事的是一份“好工作”裳擎,尤其是在每年的這個時候涎永。
哦,對了,還有八月羡微。
不少朋友和我講谷饿,每年寒暑假放假時間務必第一時間告知他們,以便他們的朋友圈及時把我屏蔽掉妈倔。起初以為只是戲謔之言博投,直到去年那條“北京市教委嚴禁教師利用微博朋友圈曬假期照片”的網絡謠言竟獲得了四面轉發(fā)和萬人點贊,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畢竟“一寸光陰一寸金”盯蝴,曬時間和炫富一樣容易犯得眾怒毅哗。
寒暑假,對多數人而言早已成了學生時代的遙遠記憶捧挺。所以我很感恩如今的工作讓我得以延續(xù)保持了近二十年的生活習慣虑绵。畢竟每年一個多月的假期對于任何已經參加工作的人而言都有些奢侈。在很多人來看闽烙,所謂假期很像是一腳剎車翅睛,無論多寡長短,總要讓原有的狀態(tài)停下來黑竞,并以一種近似互補的心態(tài)對其進行填充:既然平時那么忙捕发,就讓自己閑下來嘛。比如說:把平時想睡睡不成的懶覺補上很魂、把平時想吃吃不到的美食補上扎酷、把平時玩不夠的游戲補上。漸漸地遏匆,看慣了朋友圈里“枕頭上的長假”法挨、“舌尖上的暑假”“電腦前的寒假”,聽慣了“每逢佳節(jié)胖三斤”的揶揄幅聘。
但這些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坷剧,尤其是結交了越來越多的牛人同事后,對假期的概念有了新的認識喊暖。放假前問了幾位朋友寒假的打算:
? ? @老宋不老:這個寒假每天堅持學習一小時英語,堅持讀完十本書撕瞧;
? ? @大樹:每天堅持十公里跑陵叽,為今年春季的馬拉松做好配速練習;
? ? @坐看云起時:報名參加了一個培訓班丛版,還打算把今年漏聽的“得到”APP專欄學完巩掺;
? ? @解憂大叔:通過朋友介紹,去一家很有名的互聯網企業(yè)页畦,體驗下不同的工作氛圍胖替,回來給學生講就業(yè)指導課;
就是這樣一些中年卻并不油膩的人,面對即將到來的寒假独令,表現出了同于甚至超乎常人的興奮端朵。只不過他們的興奮源自一種獨特的心智模式:假期對他們而言恰恰不是剎車,而是另一腳油門燃箭;他們更愿意在另一種勞碌中冲呢,間接地尋求對日常工作疲勞的解脫。假期中他們依舊很忙招狸,甚至比平時還忙敬拓。但是假期結束后,當很多人還沉浸在假期綜合征的痛苦中難以自拔時裙戏,他們已經帶著新的思路和想法乘凸,精神抖擻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 ? 所謂假期累榜,不過是換一種忙法罷了
(二)
一個人對假期的態(tài)度营勤,本質上是人生觀的一種折射。
還記得大學時期的一個暑假信柿,莫名遭遇了長久的失眠冀偶。在一天夜里再度輾轉反側之際,抄起手機給一個能“凌晨三點打電話”的朋友發(fā)了條微信:我不知自己怎么了渔嚷,一天天沒干什么进鸠,也沒有什么精神壓力,但就是睡不著覺形病。
早上5:30客年,正當我昏昏欲睡時,收到了這個朋友的回復漠吻,很簡單的6個字:晝無為量瓜,夜難寐。
一語中的途乃,一針見血绍傲。
的確,那段時間確實每天都無所事事耍共,睡懶覺烫饼、讀閑書之余,日子過得松松垮垮试读,沒有任何規(guī)劃杠纵,也沒有節(jié)奏感可言。但很顯然那位朋友不是——至少從他起床時間看是這樣的钩骇。據我對他的了解比藻,從大一開始铝量,每天早上5:30起床讀書是他雷打不動的生活習慣,平日如此银亲,假期亦然慢叨。
那一天我開始思考一個很有趣的辯證法:或許過去我們常說的“晚上睡得好是為了白天好好工作”是不對的,至少是片面的群凶。也許我們白天拼盡全力工作插爹,只是為了晚上能睡個好覺。再或者說请梢,這二者本身就是一個相克相生的關系:并不存在除斥工作屬性的休息赠尾,也不可能真正對工作進行提純,本質上毅弧,工作與假期均統一于完整的生命體驗之中气嫁。
所以那些對生命體驗有更高要求的人,能夠將工作與假期視為一種互為延展的關系够坐。生活中的忙碌與散淡對于他們而言就像《菜根譚》中說“閑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寸宵,忙時要有悠閑的趣味”,相互補充元咙,相互精進梯影。
作家七堇年曾說:靠飲酒寫作的作家,他既不懂酒庶香,也不懂寫作甲棍。對于一個在假期中選擇停滯不前的人,我們也可以說:他既不懂生活赶掖,也不會工作感猛。
(四)
記得早年在一本雜志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私塾先生一日帶著三個弟子去戲園看戲奢赂。散場后陪白,先生將三名弟子叫到一起,問了這樣一個問題:讀書好膳灶,還是看戲好咱士?
大弟子說:看戲無益,還是讀書好轧钓!先生面露慍色:口是心非司致,陳詞濫調!
二弟子說:讀書枯燥聋迎,還是看戲好!先生勃然而怒:好逸惡勞枣耀,無可救藥霉晕!
三弟子說:讀書即是看戲庭再,看戲即是讀書!先生大喜:此可謂將書也讀通了牺堰,戲也看透了拄轻,孺子可教!
讀書本不是為了功名伟葫,一如看戲本不是為了享樂恨搓。
假期本不是狂奔后的猝然停滯,而是調整一種奔跑的姿態(tài)筏养,是以另一種形式的忙碌作為休憩斧抱。
這些年越來越反感“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之類的說辭渐溶,越來越反感將假期粗暴地界定為所謂的“享受生活”辉浦。尤其是對于身處校園的人,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茎辐。寒暑假制度不是為了讓學生肆無忌憚地縱情玩樂宪郊,也不是為了讓教職工天南海北地享受生活。就著這段時間拖陆,想你沒想過的事弛槐、讀你沒讀過的書、走你沒走過的路依啰、去做平時沒有合適時間進行的刻意練習乎串,才是對這種制度安排的最好尊重以及對自己勞碌半年的最大犒勞。
(四)
假期前孔飒,一位大一的同學來找我灌闺,在經費不是很富裕的情況下,問我寒假帶點什么回家給父母比較好坏瞄。是吳裕泰的茶葉桂对,還是全聚德的烤鴨,或者稻香村的糕點鸠匀?
我給他的建議是:
回家之后早起鍛煉身體蕉斜,睡前堅持讀讀書;
每天盡可能限制自己刷微博和“王者榮耀”“吃雞”的時間缀棍;
抽出專門的時間預習下學期的課程宅此;
其余的時間,一半去找那些考入大學層次比你高的同學爬范,多聽聽他們的故事父腕;一半用來陪伴父母親人,多給他們講講你的故事青瀑。
“我相信璧亮,相比起茶葉萧诫、烤鴨和糕點,你的父母更希望看見一個已經學會利用假期的孩子枝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