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初宙攻,朋友推薦我用樊登讀書會,說用這個軟件聽書很有意思座掘,那些枯燥的書總會以另外一種形式被你看見。
軟件一直用到現(xiàn)在萍虽,感覺自己聽書的節(jié)奏快了好多形真,他一星期更新一本,而我一天可以聽四本。
慢慢的嘶朱,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可怕的問題光酣,有些書我明明聽過,但總會重復的聽救军,倒不是因為講的有多好,而是我居然忘記了自己聽過宝当。
好像任何得來太簡單的事物胆萧,終究不會留下深刻印象。
讀一本通俗易懂的書订晌,大概需要8個時蚌吸,可聽一本經(jīng)典,甚至流傳幾個世紀的好書羹唠,才用1個小時。文章里鮮活的人物缝彬,曲折的情節(jié)哺眯,離奇的故事通通沒有在腦海里形成深刻影響,有的只是一種感覺:這是一本好書奶卓。
好在哪里呢?
02
我并不是在Diss聽書這件事墩邀,畢竟聽書會讓很多人引起對一本書的興趣盏浙,進而越過晦澀的標題留潦,愿意花時間去讀辣往,真很的好殖卑。可對于那些只企圖通過聽書许起,就高效的利用時間消化一部著作的人而言菩鲜,這未免有點不負責任。
聽書有效果接校,但在我看來比起認真讀一本書,效果只占20%鹿寻,原因有三诽凌。
一是因為,講書人是無法100%還原作者觀點痢法,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杜顺,講書人是另一個作者,他在用自己全新的角度給你還原書中的內(nèi)容哑舒,因而可能你聽到的并不是原作者想表達的內(nèi)容,甚至說作者想表達的某個重點越锈,被講書人誤以為的“廢話”直接略過膘滨,這于聽書人而言,是一種損失火邓;
二是因為,講書者往往為了提高效率躲胳,會歸納總結(jié)出很多方法、觀點隆檀、結(jié)論粹湃,假使這些都100%還原作者想表達的,那我們無非也就是獲得了很多類似于工具書上面的操作方式为鳄,這雖然是件好事,但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歧斟,那就是作者是怎樣想到這些的司训,他是經(jīng)歷了什么樣的人生歷程,或者是某一天的哪件事觸動了他勾徽,因而才有了這樣的觀點指導了他的行為统扳,最后有了這樣的結(jié)果。這個過程可能有些復雜咒钟,但對于我們的思考卻大有幫助。
三是因為倾鲫,看書時的狀態(tài)跟聽書時的狀態(tài)是不一樣的萍嬉。首先從生理上來講,你看書時的腦電波跟聽書時的電波不一樣磕道,再加上很多人聽書是為了節(jié)約時間行冰,有些人上下班聽伶丐,有些人做飯逛街聽疯特,這樣的效率是大打折扣的,時間長了甚至會感覺就想耳邊放了個收音機似的啡彬,只聽得到響聲故硅,但并未關(guān)注他在說什么纵搁。
03
最近樊老師還上了《奇葩大會》,坦白說您書讀的多腾誉,我們都佩服利职,您書講的好,我們也都認可猪贪,可看他在上面講話,總有種這個人自視過高的感覺西傀,絲毫沒有讀書人的謙卑桶癣,至少我沒感受到。
當臺下導師交流時饺鹃,我能感受到高曉松的委婉以及樊登的咄咄逼人间雀。
樊登老師打過辯論,語速快不說雷蹂,條理也很清楚匪煌,還蹦出來很多金句:
"讀書不是一個業(yè)余活動党巾,讀書是必需品霜医,讀書是個要命的事兒";
“我變成了一個特別人類肴敛,就是人們只要跟我在一起超過十分鐘,基本上就會覺得讀書很重要”砸狞;
“我在樊登讀書會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當中镀梭,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有理論依據(jù)研底,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透罢,我都能告訴你,這是哪本書里寫的”乾胶;
“書里寫的未必都對统屈,但總比你瞎想強”;
“如果你覺得在生活中有任何困難愁憔,都一定有一本書等著你”吨掌;
...
然后,高曉松就叫板了:
“這讀書如果真的就能這么三段論地膜宋、線性地解決問題秋茫,大家都去那個讀兩本書,什么問題都解決了肛著,那這世界也太容易了一點跺讯!”
樊登老師立刻懟回去:
“聽了許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殉农,那還怪道理嘍超凳?”“核心的問題是,有沒有做”轮傍。
接下來,樊登又拿馬云說事擎析,
我特別欣賞馬云講的一段話挥下,馬云的阿里巴巴最強調(diào)的東西桨醋,實際上是三個力,心力偎蘸、腦力和體力瞬内。
高曉松接話,馬云這三個力章咧,就沒有任何書教他赁严。
樊登說疼约,他自己體會出來的程剥,但是他可以寫成書教給別人舔腾。
04
高曉松說話有退一步的婉轉(zhuǎn),而樊登只有步步緊逼的反擊,似乎再多說兩個人就會吵起來似的普办。
我能感受到一方是企圖溝通衔蹲,而一方是不許你質(zhì)疑舆驶。
這樣好嗎而钞?我承認讀書真的很好,但難道已經(jīng)正確到只要是書上講的都對嗎臼节?
對比一個活生生了人,我們不懷疑這本書上的內(nèi)容是否有問題网缝,而只在想是不是這個人有問題,這邏輯是不是有點可笑草添。
可能書上真是對的果元,是這個人沒有想到而已而晒,但這至少要給時間你去想去思考倡怎,總不會在你的觀點還沒出來前就扼殺掉吧监署。
是有一本書教我們這樣做么栖秕?
05
這個時代變了晓避,從前車馬信件很慢俏拱,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锅必,現(xiàn)在飛機郵件很快搞隐,一晚上可許下眾多承諾劣纲。
我并不反對多讀書,也深深受益于讀書余佛,但我知道人這一生不是靠若干本書堆積起來辉巡,也不是靠眾多的道理解決所有問題;
我也不反對多行路瓤荔,也深深熱愛出行输硝,但我知道人這一生也不是單純靠不同地標點綴橘荠,也是不靠眾多的圖片證明自己的見識哥童。
這二者在邏輯上就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贮懈,所以為何非要只選其一呢错邦。
再者伦吠,我也隨時接受失望的體驗毛仪,因為偶爾你也會讀到一本爛書箱靴,偶爾你也有過一次不開心的出行衡怀,但下次你再選擇一本書或是一個地方時抛杨,難道不會增加經(jīng)驗值嗎怖现?
而這一點,既是書上教我的吊输,也是在路上學會的讨韭。
我熱愛讀萬卷書透硝,也熱愛行萬里路埋泵,但我更熱愛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和成長丽声。
以上雁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