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三年前,我剛剛萌生對心理學的強烈興趣,每個周末混跡宇宙中心五道口井辆,參加那里的同道讀書會心理學小組活動语婴,跟書友一起讀了幾本蠻經(jīng)典的心理學書描孟,羅洛.梅(Rollo May),卡倫.霍尼(Karen Horney),阿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都是彼時超愛的心理學家。直到我們開始讀克爾凱郭爾腻格,而且選了他那本頗有難度的代表作——《致死的疾病》画拾,參加者從最初的十來人逐漸減少,后來只剩我們兩三人菜职。最后一期我因出差未參加青抛,聽說那次只有召集人自己到場,場面好絕望酬核。后來么蜜另,小組活動就此中斷。很遺憾以我那個時候?qū)π睦韺W的理解嫡意,難以接替召集人的角色举瑰。
不過那些讀過的書,一直放在心里當寶貝蔬螟,尤其是克爾凱郭爾這本《致死的疾病》此迅,一直被我視為最愛之一。但一直沒有提筆寫書評或讀書筆記旧巾,除了惰性使然耸序,還有就是每次拿起來重讀一段,都感覺內(nèi)容是新的鲁猩,有點不敢寫坎怪。
今天“30天寫作群”的作業(yè)主題是:一篇書評。想了想廓握,當下最想寫的還是這本書搅窿,時間倉促嘁酿,廖記一筆,作為對那段讀書時間的紀念男应。
02
克爾凱郭爾是誰闹司?
如果為他畫一幅肖像的話,一定頗有些丑陋——陰郁的氣質(zhì)殉了,復雜而深邃的眼神开仰,駝背跛足,脾氣 古怪薪铜,像一個桀驁不馴的浪子众弓,或者一個孤獨行走的騎士。有時想象著他的樣子隔箍,卻不由地喜歡這個怪老頭谓娃。
他于十九世紀上半葉出生于丹麥首府哥本哈根,比安徒生時代稍微早一些蜒滩。怪老頭晚年的時候滨达,經(jīng)常公開發(fā)表文章嘲諷一下當時初露鋒芒后來成為童話大王的安徒生。
克爾凱郭爾是丹麥著名神學家俯艰、哲學家捡遍,被公認為是存在主義思想最早的先驅(qū)。由于他的著作都是以丹麥文寫成竹握,直到20世紀人們才發(fā)現(xiàn)這位哲學思想巨擘画株。經(jīng)由海德格爾、薩特等哲學大師的引入和發(fā)揚啦辐,使存在主義成為重要的哲學流派谓传。這條脈絡,又經(jīng)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洛.梅等人將將之應用于心理學中芹关,成就了后來的存在主義心理學流派续挟。
03
《致死的疾病》這本書的副標題是:為了使人受教益和得醒悟而做的基督教心理學解說,是克爾凱郭爾晚期的代表作侥衬。這本書篇幅不長诗祸,但它直接討論“自我”、“絕望”轴总、“信仰”的含義及他們之間的關系贬媒。
首先需要明了的一點是,標題中的“致死”并非我們通常理解的生命終結或生命死亡肘习。按基督教的理解,死亡并非最終的歸屬坡倔,而只是永恒生命中的一個微小事件漂佩;而且脖含,在死亡那里比在生命那里有著更多的、更無限的希望投蝉。因此养葵,按照基督教的理解,死亡并不是這“致死的疾病”瘩缆;至于塵世中的暫時痛苦关拒,比如病痛、悲慘庸娱、艱辛着绊、災禍、悲哀等熟尉,就更不是這疾病了归露。
什么是致死的疾病斤儿?簡單點說:就是令人類求生不得剧包,卻也不能以死而獲得解決的可悲的、不為一般人所知曉的條件或處境往果。
呃疆液,好像還是沒說清楚呢。沒關系陕贮,繼續(xù)ing堕油,反正我每次看書都覺得內(nèi)容是新鮮的。J
04
關于生命存在的意義飘蚯,莎翁借著《哈姆雷特》道出那句經(jīng)典到爛熟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克爾凱郭爾說得馍迄,可比這繞多了。上來第一句:“人是精神局骤。什么是精神攀圈?精神是自我。但什么是自我峦甩?自我是一種自身與自身發(fā)生關聯(lián)的關系赘来,或者是在一個關系中,這關系自身與自身所發(fā)生的關聯(lián)(The self is a relation that relates itselfto itself or is the relation’s relating itself to itself in the relation);自我不是這關系凯傲,而是這關系與它自身的關聯(lián)犬辰。”——是的冰单,原文就是這么拗口幌缝,簡直碾壓小伙伴們的智商,所以這本書會把讀書會的小伙伴們都讀散了诫欠。
下面涵卵,我盡量用自己話解讀一下浴栽。這段話,可以用一個關系式來說明轿偎,就是:
? ? ? ? ? ? ? ? ? ? ?自身→自身
第一個“自身”是指有限的典鸡、現(xiàn)實的、被建構的坏晦,以及尚未真正活出自己真實本性的自身萝玷;箭頭所指向的第二個“自身”,則是完滿的昆婿、永恒的球碉,清明覺醒狀態(tài)的自身。我們終其一生挖诸,都是從現(xiàn)實“自身”的此岸汁尺,朝向完滿狀態(tài)自身的“彼岸”駛?cè)ァ_@兩個“自身”都不是自我多律,但在這種關聯(lián)過程中呈現(xiàn)出來的關系狀態(tài)痴突,才是自我。佛學所說的“自我非實相”狼荞,也是這個道理辽装。
這樣理解就容易多了。每個生命都有自我實現(xiàn)的使命相味,從此岸游向彼岸拾积。沒有一端屬于我們,我們只能在這個過程中實現(xiàn)自己存在的意義丰涉。這樣的人生使命拓巧,不以生死為結局,也承載著人類所有的希望與絕望一死。
05
我們無法從現(xiàn)實的“自身”一躍進入完滿的“自身”肛度,因而必然需要一個“他者”在這關聯(lián)過程中呈現(xiàn)出與自身的關系,“他者”與自身有一種微妙的平衡關系或者相互構成的關系投慈。若經(jīng)由“他者”承耿,現(xiàn)實自身向完滿自身進化,我們就可以說我們處在一種自我成長的過程中伪煤。反之加袋,若經(jīng)由他者,我們越來越不是自身抱既,我們就處在一種自我排斥职烧、自我否認“錯誤關系”中,絕望由此而生。
因此阳堕,所謂致死的疾病跋理,即為絕望。在克爾凱郭爾“自身→他者→自身”的代數(shù)式中恬总,他將人類的絕望分成三種形式:
第一種絕望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多絕望肚邢。
簡單來說壹堰,就是一些人只承認自己現(xiàn)實的“自身”,看不到生命有覺醒和完滿的狀態(tài)骡湖,認為生活目標僅僅是滿足自己感官享受贱纠,以及對物質(zhì)的占有,以及作為自己人生的價值响蕴。這類人也許在現(xiàn)實中并不意識到自己的絕望谆焊,但從人的“精神”屬性來說,他處在一種無知的絕望中浦夷。
第二種絕望是辖试,“不要是其自身”。
生活中劈狐,我們總是需要給自己的成長找到方向或目標罐孝。小的時候,我們想成為老師或者科學家肥缔,甚至想成為拿破侖莲兢。成年人的世界也不例外,我們想要自己漂亮续膳、富有改艇、幸福等等,我們的生活從來不缺少目標和方向(即“他者”)坟岔。但如果我們的目標和他者谒兄,是出于對自身的不接納,將全部的精力執(zhí)著與目標炮车,比如舵变,“我不喜歡自己現(xiàn)在的樣子,我希望自己是另一番樣子”瘦穆,“我討厭自己的經(jīng)歷纪隙,我想要獲得什么來補償自己”,或者“我想成為拿破侖而非一個碌碌無為的人”等等扛或。在這種對自身的絕望中绵咱,我們想要擺脫自身。這種自我否定和不接納熙兔,必然將我們帶入“我執(zhí)”的痛苦中悲伶,在生活中制造出種種的焦慮和恐懼艾恼。
第三種絕望是,“要是其自身”麸锉。
在這種絕望形式是指钠绍,我們看到自身的狀況,了解自己的潛力和熱情花沉,但由于恐懼自己做不到柳爽,而不去給自己設定任何目標或他者,處在一種原地等待的絕望中碱屁。比如磷脯,有些人看到自己的特長和真正的興趣,但在現(xiàn)實中可能需要他經(jīng)過種種歷練去提升自己娩脾,但他就是不這樣做赵誓,因為他害怕現(xiàn)實的挫敗對他興趣和潛力的否認。如果不去努力柿赊,起碼有了一個借口:并非是我不擅長俩功,只是我沒有努力而已。因此闹瞧,這種絕望狀態(tài)可以歸結為:要是自身而不得绑雄,永遠無法趨近自己內(nèi)在的熱情和真實自我的狀態(tài)。
06
克爾凱郭爾在書中也告誡我們奥邮,雖然體驗到絕望的感覺猶如踏入荊棘一般令人痛苦万牺。但逃避絕望,我們會陷入更深的絕望洽腺。絕望對于個人成長的意義在于脚粟,我們籍由這痛苦去認識自身,獲得反思和接納的力量蘸朋,并因此接近拯救的可能核无。
2016/12/05于辦公室草草收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