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踪旷,和一位閨蜜聊天曼氛,她說她看了武志紅老師的《巨嬰國》以后非常有感觸,她對自己的評價是:
行為上的成人令野,心理上的巨嬰舀患。
在我的印象中,這位閨蜜一直都是那種特別穩(wěn)重成熟的女性形象气破,她和朋友家人在一起都特別考慮我們的感受聊浅,所以很難將她與巨嬰這樣的詞匯連在一起。
隨著對話的展開,我才慢慢的理解她這句話的含義低匙。
1.被剝奪的童年旷痕,我總想在成人后找回來
閨蜜說她小時候,爸媽對她非常嚴格努咐,實行的是虎爸狼媽似的教育苦蒿。一切以分數(shù)以成績?yōu)橹兀渌际谴我?/p>
一個可愛的小姑涼渗稍,在兒時打扮的像一個小男生佩迟。在其他小姑涼都在臭美的時候,她梳著一個馬尾竿屹,埋頭讀書报强。
如果有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她爸媽會使用如下的言語:
你怎么這么笨肮叭肌秉溉!
人家都考了多少,你看你考了多少碗誉!
說多少遍都不會召嘶,怎么會生出你這樣的女兒,真是沒救了哮缺。
閨蜜說她從小聽著這些話長大弄跌,致使她覺得自己在24歲以前都是一個內心很封閉自尊心極強又十分自卑的姑娘。
她說尝苇,由于父母的教育铛只,她從小就知道怎么做讓長輩開心,怎么做大人會覺得你懂事糠溜。小的時候她不得不這么做淳玩,長大了她也習慣了仍然這樣做,可是她覺得自己這樣做的時候并不開心非竿。
我有時候也想任性蜕着,也想不去理會周圍人的聲音和眼光,去做那些自己想做但別人特別是我父母覺得瘋狂的事红柱。我想把我失去的童年和青春找回來侮东。
閨蜜的話讓我想起前幾天在一本書上看到的故事。
有一個女生35歲了豹芯,依然保持著單身,她的朋友就勸她說驱敲,不要太挑剔了铁蹈,有個在你身邊陪伴你的人就可以了。那個女生說了一段話:
“我并非不渴望愛情,我其實比誰都更渴望建立屬于自己的家庭握牧。如果說我期待什么樣的伴侶的話容诬,我希望他能給我無條件的愛,無論我怎么任性沿腰,他都能理解我包容我览徒。我希望他能像我的父母一樣愛我,因為我的父母不曾給我這樣的愛颂龙∠芭睿”
可能對于我們中國的80后和90后來說,都會不同程度的有相似的經(jīng)歷措嵌,由于是獨生子女躲叼,我們從出生就承擔著父母對我們過重的期望,各種補習班企巢,各種競賽輔導枫慷,各種排名,家長會浪规。似乎從記事起或听,我們就在不停地做題和背東西,童年里真正發(fā)展我們的天性笋婿,可以和同伴們撒丫子放開玩的時間少之又少誉裆。
走在街上,看看現(xiàn)在的孩子們萌抵,一張張稚氣的面孔上搭配著與之不符的沉重和滄桑的表情找御,表情之凝重一點都不亞于我們在一線城市的地鐵上看到那些20到30歲提著公文包埋頭玩手機的年輕人。
所以绍填,有很多現(xiàn)象也就能夠得到解釋了霎桅。
女孩子和男孩子談戀愛,女孩子特別的“作”讨永√鲜唬“作”是內心不安全感的外化,而這種不安全感很大程度上并非是她成人后的不安全感卿闹,而可能是兒時那種需要不斷的用成績用考卷來向父母證明自己“有用”遺留下來的習得性焦慮揭糕。她們很難相信自己的價值,所以在關系中需要不斷的吸引男朋友的注意力來確認自己的存在锻霎。
男人和女人結婚后著角,男人會吃孩子的醋,覺得妻子怎么就不愛自己了旋恼。重心不在自己身上了吏口,讓他們覺得非常的不習慣。他們還保留著童年時的那種心理習慣,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得到父母的關注产徊,似乎這才是正常的“豪眨現(xiàn)在妻子把注意力放在了孩子身上,對他們“自己是家庭中心”的設定產(chǎn)生了很大的沖擊舟铜,讓他們很不適應戈盈。
2. 心智尚在巨嬰階段的父母會有怎樣的孩子
和閨蜜的對話,讓我不禁陷入更沉重的思考中谆刨。
我們這一代人當中很多都有類似的教育背景塘娶,也有類似的心理感受,我們當中有些人是無意識的停留在那個希望得到父母一般的呵護的狀態(tài)痴荐,而哪怕是成熟如閨蜜這樣的我們也有偶爾出現(xiàn)這種這種在行為上表現(xiàn)成熟內心卻不想長大的時候血柳。
而作為85后的我們年齡已經(jīng)進入三十了,大部分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生兆。巨嬰爸爸和巨嬰媽媽撫養(yǎng)下的孩子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呢难捌?
如果巨嬰父母還處于全能自戀型人格的話,他們對外界還保持著一種極強的控制欲鸦难,包括對伴侶和對孩子根吁。這會讓孩子從小心理負擔就十分沉重,他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自己的行為直接牽動著爸爸或者媽媽的情緒合蔽。其實這不正是巨嬰父母小的時候的體會到的嗎击敌?
大家發(fā)現(xiàn)了嗎?這是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huán)拴事。當父母表現(xiàn)的和孩子一樣沃斤,而孩子被迫成為“父母”時,我們的孩子又將失去一個純真美好無憂無慮的童年刃宵。
3. 從這個春節(jié)開始衡瓶,勇敢的成長起來吧
現(xiàn)在正是一年一度的回家過年的時候,在外工作忙碌一年的孩子們對那個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地方是又愛又怕∩ぃ現(xiàn)在流行的《春節(jié)自救指南》將游子的心情刻畫的暢快淋漓哮针。
具有社交天性的我們,從遠古時就是群居動物坦袍,我們渴望和父母的鏈接十厢,渴望和父母家人一起共享天倫之樂。而我們又害怕這一回去捂齐,又要面對的是父母家人的情緒蛮放,害怕看到父母因為自己未婚未娶而凝重的神色,害怕聽到父母因為自己的工作不順心而不開心奠宜。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大部分孩子成人后不再愿意與父母分享過多的生活細節(jié)包颁,大部分是“報喜不報憂”缝其。因為我們潛意識里還是認為自己的一舉一動仍然是“宇宙的中心”,父母關注的全部重點徘六。這種界限的模糊不清反而在親密關系中束縛了我們與父母之間清澈透明的鏈接。彼此隱藏的部分榴都,會讓關系逐漸停留在一個較淺的層面待锈,而不曾觸碰彼此的內心深處。
不要害怕嘴高,你已經(jīng)是成人了竿音,父母也早就接受了你成年的事實。多去主動關心一下爸媽拴驮,關心一下他們的身體春瞬,他們的工作,他們有什么興趣愛好套啤,作為一個朋友去分享彼此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宽气。你們是彼此陪伴最久的人,大家可以嘗試放開那些往日的心結潜沦,彼此的不滿或是怨恨萄涯,認認真真把握當下,珍惜在身邊的每一分鐘唆鸡。
這樣的愛的療愈涝影,才會真正讓父母和孩子彼此成長,那些往日心中留下的“坑”“洞”才會真正愈合争占。
**************************(完)********************************
本文也獻給所有在海外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及時回家陪伴父母的人燃逻,祝福我們大家的父母和所有的親人身體健康,吉祥平安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