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唉韭,濟南三大歷史名勝之一。到了濟南城不能不去大明湖犯犁。雖然畢業(yè)實習時間緊任務重属愤,老師也不能不擠出時間讓我們游覽有名的風景區(qū)。記得那天酸役,我?guī)讉€同學相約一齊去了大明湖住诸。
下了公共汽車來到很寬闊的大道驾胆,遠遠就能望見公園的大門。
當時是沒有這牌坊的贱呐。因為后面有高樓丧诺。
估計不會再有當時的感覺了,因為整個景觀都被樓圍住了奄薇。跟我們這疙瘩新建的公園效果是一樣的驳阎。淹沒在四周的樓群中。感慨說點廢話惕艳!
我們進入景區(qū)搞隐,在圍繞著湖的路步行了大半圈,至于看到什么景點远搪,什么有名的古建筑劣纲,記憶里統(tǒng)統(tǒng)都失去了。
后來谁鳍,看過《老殘游記》才發(fā)現癞季,書中描寫的大明湖風景宜人,他是步行到大明湖的倘潜,進入后首先看到的是歷下亭绷柒,并看到“亭上懸了一對聯(lián)‘歷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涮因。上面寫著‘杜工部句’废睦,下寫著‘道州何紹基書’⊙荩”看到這兒有些疑問“道州何紹基書”肯定沒問題嗜湃,疑問在“杜工部句”上。為什么這么說呢澜掩?
據說北魏至唐代购披,歷下亭是在五龍?zhí)短帲Q客亭肩榕。到了唐朝初年才開始改叫稱歷下亭刚陡。而歷下亭則因杜甫一游,并在此處題詩才使這歷下亭從此聲名遠揚的株汉。特別是詩中的一句“海右此亭古筐乳,濟南名士多”,千百年來更成了濟南的驕傲郎逃。
后來哥童,雖然歷下亭逐漸廢圮。但名句讓人銘記褒翰,雖然幾經興廢變遷贮懈,只要有機會就會有人出資重修匀泊。在改朝換代到了北宋,在大明湖南岸州衙宅后又重建歷下亭朵你。到了清初即是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各聘,山東鹽運使李光祖在大明湖的島上重建歷下亭至今。
《老殘游記》產生在清朝末年抡医,歷下亭應該還是大明湖島上的那個位置躲因。而杜甫所游覽的歷下亭是在濟南的五龍?zhí)兑粠У墓糯竺骱希⒉皇乾F在的歷下亭忌傻。
大明湖的南邊是臨歷山大脉,也就是現在說的千佛山,因而稱之為歷下水孩。而當地人非常習慣地將整個小島及島上建筑統(tǒng)稱為歷下亭镰矿。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大門楹聯(lián)寫的是“海右此亭古俘种,濟南名士多”秤标,為何紹基手書,門上還有懸紅底金字“海右古亭”匾一方宙刘。往里的亭上懸掛著紅底金字的“歷下亭”匾額是清乾隆皇帝所書苍姜。
前邊說《老殘游記》寫的是“歷下此亭古”,我的疑問就在這里悬包,是書印錯了衙猪?還是老殘寫錯了?也許老殘根本就沒來過這里布近,僅憑聽人說屈嗤,來描繪出大明湖的景象。如此一來更增添色彩吊输。
但老殘來到鐵公寺前看到景象描寫,若非親臨其境如何能把景色描繪的栩栩如生呢铁追?朝南一望季蚂,只見對面的千佛山上,如同數十里長的屏風畫琅束。而當回頭再看湖中扭屁,平靜的湖面上倒影著千佛山,景象比南看千佛山的本色還要勝上幾分涩禀。哎呀料滥,老殘的描寫,讓我怦然心動艾船,什么時候抽出時間再到大明湖游覽一次葵腹,體會一下那里如畫的風景高每。
這張照片是我和同學的合影,看不出也不知道是在哪里践宴。但感覺不會是千佛山上的鲸匿。
大明湖的景象,美得讓人感覺好得不得了阻肩,當時沒有領略美景真是可惜得很带欢。
附杜甫的《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一首:
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烤惊。
海右此亭古乔煞,濟南名士多。
云山已發(fā)興柒室,玉佩仍當歌渡贾。
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伦泥。
蘊真愜所遇剥啤,落日將如何。
貴賤俱物役不脯,從公難重過府怯。
詩中第一句所說的就是有個叫李邕在濟南當官,因杜甫來此防楷,故設宴歷下亭牺丙,而第二句就是名句了。海右此古亭复局,因為是西為右冲簿,以東為左,故杜甫見濟南在大海之西亿昏,才說海右一詞峦剔。可外地的人誰能知道海右是啥意思角钩?況且吝沫,當時亭并不是此歷下亭,這說明老殘真的是高递礼,實在的高惨险,不說海右,而直接說歷下脊髓,這讓人馬上懂了是在大明湖上辫愉!哈哈,看了老照片将硝,回憶一段經歷恭朗,又弄明白一個問題屏镊,在疫情封閉不能出門的時候,如同到戶外呼吸大自然新鮮的空氣一樣冀墨,我心情暢快極了闸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