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chuàng)首發(fā),文責自負今布。)
我的家鄉(xiāng)鹽城经备,古代以盛產“淮鹽”而享譽華夏,以“環(huán)城皆鹽場”而得名部默。唐時侵蒙,鹽城所在的蘇北淮南鹽場“甲東南之富、邊餉半出于茲”傅蹂。南宋后蘑志,黃河奪淮經蘇北境內入海,大量泥沙淤積贬派,引起海勢東遷急但,產鹽場灶逐漸減少。到清末搞乏,整個淮南鹽產衰落波桩,灶民紛紛舍鹽改墾。
在中國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實業(yè)家張謇看中了鹽城沿海廣袤的灘涂和這里勤勞的人民请敦,帶領眾多啟東镐躲、海門等地移民,和當地“本場人”一起大力舉辦實業(yè)侍筛,收并亭場草蕩萤皂,實施“廢灶興墾”,掀起一股興墾植棉的熱潮匣椰。同時裆熙,大規(guī)模興修水利,開河筑堤、改良土壤入录,取得了驚人的成績蛤奥。可以說僚稿,張謇的廢灶植棉措施凡桥,開辟了鹽城棉花種植的歷史。我生長的地方“大豐”地名便是源于1918年張謇在草堰場創(chuàng)辦的大豐鹽墾股份有限公司蚀同。
解放后缅刽,鹽城的棉花種植無論土地面積還是皮棉產量都逐年上升。
到了九十年代蠢络,正常年景全市植棉面積380萬畝左右拷恨,年入庫皮棉500萬擔,占全省60%強谢肾,擁有東臺、射陽小泉、大豐等百萬擔產棉縣(市)芦疏,成為全國地級市植棉第一大市。
每到棉鈴成熟吐絮微姊,田野里成千上萬畝連片的棉花好似地里長出來的朵朵白云酸茴,在青枝綠葉襯托下,十分醒目兢交,美麗動人薪捍;藍天上飄著的片片白云又好像一座座棉花垛,不停變幻著模樣配喳,神奇莫測酪穿,令人心曠神怡。朝更遠處看去晴裹,大地被济、棉花,藍天涧团、白云只磷,無邊無際,天地相連泌绣,融為一體钮追,蔚為壯觀!到了深秋阿迈,棉花枝葉逐漸枯萎元媚、脫落,棉田里白茫茫一片,恰似浩瀚無垠的棉花海惠毁!
你認識棉花犹芹、了解棉花嗎?“昨日綠葉綻紅花鞠绰,今日蜜桃枝頭掛腰埂;桃子一熟不見了,樹上結滿白雪花蜈膨∮炝”是不是有很強的畫面感?棉花枝葉青翠翁巍,花開之后驴一,花瓣顏色由淺變深,最后成為耀眼的紅花灶壶;而當棉桃成熟綻開時肝断,吐出潔白的棉絮,又似雪花一樣驰凛。再看胸懈,“叫花不是花,開得白花花恰响;用手摘下來趣钱,朵朵能紡紗∨呋拢”這個特別通俗易懂首有、簡單明了。
棉花枢劝,是錦葵科棉屬植物的種籽纖維井联,原產地為印度和阿拉伯。有關傳入中國的記載是這么說的: “宋元之間始傳種于中國您旁,關陜閩廣首獲其利低矮,蓋此物出外夷,閩廣通海舶被冒,關陜通西域故也军掂。”
棉花的生長期為4至6個月昨悼,分為五個階段蝗锥,分別是播種出苗期、苗期率触、蕾期终议、花鈴期和吐絮收獲期。
開花時,花朵呈乳白色穴张,后來逐漸變色细燎。花的形狀比較像木芙蓉皂甘,巧了玻驻!木芙蓉有“善變女神”稱號,棉花也是如此偿枕。
當花瓣凋謝璧瞬,留下綠色小型的蒴果就是棉鈴,棉鈴內藏有棉籽渐夸,茸毛從棉籽表皮長出嗤锉,直到塞滿棉鈴內部;棉鈴成熟時裂開墓塌,露出白色棉絮即棉花纖維瘟忱。
由此可知,我們平常所稱的“棉花”已經不是“花”苫幢,而是花凋謝后的果實——棉鈴里保護種子的絮狀纖維访诱。
棉花收獲后,帶著棉籽的籽棉被送入軋棉機進行棉籽和棉花的分離态坦,成為皮棉。皮棉經過粗梳和精梳的工序后棒拂,被清潔并拉直伞梯,然后加捻紡成紗線。
作為農村生帚屉、農村長的60后谜诫,我小時候穿著粗布棉衣棉褲長大,也曾在棉花田里攻旦、棉花垛旁走過30多年的人生歲月喻旷,尤其在學生時代不僅寒暑假及星期天正常干農活,上學的日子早晚都常常干農活牢屋,因此對于棉花種植且预、收獲與管理過程中的各種農活基本都熟悉,也都會做烙无。棉花就像一位老朋友锋谐,早已走進了我的生命里。
“叫花不是花”截酷,其實棉花的一生真的都像花兒一樣美麗涮拗。
幼芽出土時,有兩片嫩黃色的葉子,然后慢慢變綠三热,中間逐漸長出新葉鼓择,并越長越多。每棵棉花都有一根主干就漾,主干向四周分出若干枝枝杈杈呐能,分枝上生長著許多較為寬大的鴨掌似的葉子,用“枝繁葉茂”來形容那是最恰當不過的从藤。
到了蕾期催跪,棉株逐漸開花,從此夷野,如魔術師一樣懊蒸,呈現出五彩斑斕。剛開花的時候悯搔,花瓣是乳白色的骑丸,用不了多長時間,變成了蛋黃色妒貌;大約半天之后通危,則會神奇地變成粉紅色或紅色;過了一天灌曙,紅色更加濃艷菊碟,簡直“紅得發(fā)紫”。那么多的花蕾開花時間與節(jié)奏肯定是不一致的在刺,在一棵棉花上同時掛著十幾乃至幾十朵花朵逆害,白色、黃色蚣驼、紅色魄幕、粉色、紫色……令人目不暇接颖杏,倍感驚奇纯陨。
當然,最后花冠會變成灰褐色并從子房上脫落留储。接下來翼抠,子房會慢慢長大,形成棉桃也就是棉鈴获讳。
當棉桃成熟開裂之后机久,就出現了我們經常見到的白色的棉絮,有四瓣的赔嚎,有五瓣的膘盖,蓬松胧弛、柔軟。從此侠畔,棉田里就像亮起了一盞盞小燈泡结缚,又似繁星點點,十分迷人软棺。棉桃一茬又一茬地成熟红竭、開放,棉農懷著喜悅的心情及時“拾棉花”也就是采摘棉花喘落。
不經意間茵宪,秋意濃了,經霜后的棉葉由綠轉黃瘦棋、由黃變紅稀火,和路邊的紅楓一樣迷人;枝頭尚未成熟的棉桃也從青綠變成了紅褐色赌朋,還有一些些黑色斑點點綴其上凰狞。
全部棉花采摘結束,冬天已經來臨沛慢。完成使命的棉枝和棉花殼似乎一下子顯得十分蒼老赡若,在寒風中猶如雕塑一樣。一旦遇上降雪团甲,“千樹萬樹”“棉花開”逾冬,不僅枝頭全白了,棉花殼里也重新“綻放”起一朵朵潔白的“棉花”躺苦。這時候身腻,農家孩子喜歡到棉田里玩耍,搖動棉枝圾另,看積雪紛紛飛舞霸株、落下雕沉;沿著雪地里兔子留下的腳印追尋集乔,夢想著也能“守株待兔”……
棉花渾身都是寶,請聽我一一道來:棉花纖維可以紡紗織布,可以做成棉被坡椒;棉籽可以榨油扰路,被稱作棉籽油或棉油,可以食用倔叼,也可以在工業(yè)上用于生產肥皂汗唱、潤滑油及農藥溶劑等;棉餅則是家禽牲畜的飼料丈攒,也可用作肥料哩罪;棉花秸桿可以當柴禾燒授霸,也可以給藤蔓類植物搭架子、做圍欄际插。
在詠花詩歌中碘耳,棉花算不上搶眼的花樹,但由于它潔白框弛、純凈辛辨,可觀賞,又是一種經濟作物瑟枫,棉絮纖維可用來紡紗織布斗搞、御寒保暖,因此慷妙,關于棉花的詩詞可謂獨具魅力僻焚、無可替代,更不會被眾多詠花的詩詞湮沒景殷。
棉花大面積種植是宋末元初溅呢,此時詩人們開始留意棉農疾苦。如廼賢《新鄉(xiāng)媼》:“蓬頭赤腳新鄉(xiāng)媼猿挚,青裙百結村中老咐旧。日間炊黍餉夫耕,夜紡棉花到天曉绩蜻∠衬”
清代,棉花進一步普及办绝,詩詞也多了起來伊约。清人慕昌溎《即目》詩云:“閑看秋色到山家,幾曲清溪綠樹遮孕蝉。驚起一雙黃蛺蝶屡律,見人飛入野棉花〗祷矗”好一幅清新秀麗的鄉(xiāng)村秋色圖超埋。
到了近現代,隨著棉花進入千家萬戶佳鳖,出現了不少經典之作霍殴。左河水的《七絕·詠棉花》:“不戀虛名列夏花,潔身碧野布云霞系吩。寒來舍子圖宏志来庭,飛雪冰冬暖萬家〈┌ぃ”詩人將棉花人格化月弛,行為化肴盏,托物言志。孫根超的《詠棉花(新韻)》:唯愿纖纖盡紡紗帽衙,虛懷若谷暖千家叁鉴。潔身自好玉顏色,不是名花更勝花佛寿』夏梗”的確如此,再高的評價都不過分冀泻。再看一首周采泉的《棉花》:“吉貝何時入漢家常侣,而今衣被遍天涯。三春萬卉紅似海弹渔,暖到人心只此花胳施。”
不是名花更勝花肢专,暖到人心只此花舞肆!
有句俗話叫“櫻桃好吃樹難栽”,棉花也一樣博杖,種植的過程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累”椿胯、兩個字是“費工”、三個字是“真辛苦”剃根。
以中國傳統(tǒng)的二十四節(jié)氣來計算與記錄哩盲,選種、播種大約從驚蟄開始狈醉,到白露廉油、秋分成熟綻放,小寒苗傅、大寒時人們仍然在家里剝著摘回來的未曾來得及開放的棉桃抒线,立春之后還得脫下新衣到田里拔棉花秸桿。二十四節(jié)氣渣慕,差不多一一數了過來嘶炭。
具體一點排排農活,從4月初開始浸種摇庙、整田旱物、打營養(yǎng)缽遥缕,然后移栽卫袒、定苗、鋤草单匣、筑壟夕凝、施肥宝穗、打藥、整枝码秉、打頂等等逮矛,幾乎忙個不停,遇上刮風下雨甚至臺風過境還需要一棵棵地扶正棉花转砖。8至9月须鼎,棉鈴成熟吐絮,開始拾棉花府蔗,至少要忙到11月底才結束晋控。
記憶中,棉花的播種經歷了三個階段姓赤,相對應有三種不同的種植方式赡译。
最早的是用播種機,然后是用地膜也就是塑料薄膜覆蓋播種不铆,最后是用營養(yǎng)缽制缽移載蝌焚。比較有趣的是用播種機,一種很原始的機器誓斥,操作時需有人在前面拉著只洒,后面有人扶著。小孩子當然喜歡在前面拉劳坑,和船夫拉纖一樣红碑,將繩子背在肩頭,躬著腰一步步往前走泡垃,類似于后來歌曲《纖夫的愛》MTV中男主角的動作析珊。剛剛下地時比較新鮮,力氣也足蔑穴,我們常常拼命使勁忠寻,將播種機拉得越“走”越快,這時父母會笑著罵我們調皮搗蛋存和,并叮囑“好好拉奕剃,勻著用力,不然馬上就沒力氣了捐腿∽菖螅”
棉花營養(yǎng)缽打缽子時跟玩玩具似的,在一堆制作好的營養(yǎng)土旁邊茄袖,雙手用力將制缽器往土堆里插操软、插、插宪祥,直到土裝滿聂薪、壓實家乘,最后用腳在中間橫梁上用力踩下,“當”地一聲將圓柱狀的土脫出來藏澳。
棉花上生的害蟲可不少仁锯,主要有棉蚜、棉盲蝽翔悠、紅蜘蛛业崖、棉葉螨、棉薊馬蓄愁、煙粉虱等等腻要,還有“地老虎”、金花蟲涝登、棉鈴蟲以及飛蛾之類雄家。除了打農藥,后面四種蟲子需要手工來捉胀滚。
出苗期的“地老虎”是一種灰褐色趟济、樣子比較難看的肉蟲子,喜歡在清早棉苗鮮嫩時從地下鉆出來啃噬棉苗的莖葉咽笼,危害性比較大顷编。一般根據“地老虎”的糞便、棉苗被啃咬的形狀以及附近泥土的狀態(tài)作判斷剑刑,然后用竹簽或其它工具將它們挖出來媳纬。
金花蟲也叫“金龜子”,是一種有硬殼施掏、會飛的藍綠色的蟲子钮惠,“長相”還比較漂亮,專愛在棉花開花時啃食花蕊七芭。捉在手中時素挽,“金龜子”總要拼命掙扎,常常弄得人手指或掌心癢癢的狸驳。
棉鈴剛剛長起來的時候预明,里面的嫩棉芯可以吃,味道甜甜的耙箍,因此撰糠,棉花花鈴期的病蟲害比較多。棉鈴蟲在棉桃上鉆洞的本領特別大辩昆,防治難度高阅酪,有時候打上幾遍藥水依然效果甚微,只能大規(guī)模組織人員包括中小學生下田手工捕捉。
捕捉飛蛾需要通過用槐樹葉或柳樹葉制作的“誘蛾把”來實施遮斥,過程比較辛苦,但當年我曾樂此不疲扇丛。早晨四五點鐘天剛蒙蒙亮就起床了术吗,草草洗把臉,系上用塑料布做成的簡易圍裙以遮擋露水帆精,拎上個蛇皮袋趕緊出發(fā)较屿。被太陽曬過的槐樹葉真香啊,露水將它們浸潤了卓练,摸上去綿綿柔柔的隘蝎。一塊一塊棉田走過,一把一把“誘蛾把”套過襟企、抖過嘱么,還需不時輕輕拍打蛇皮袋,防止飛蛾飛出來顽悼。幾塊地跑下來曼振,褲子往往全濕透了,干脆解下塑料圍裙或者下次不再系它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