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伯格(Tyler Burge)(1946-)作為美國藝術和科學學院院士以及英國研究院通迅院士,2010年第十八屆.心靈哲學學界最高獎瓊·尼科迪獎(Jean·Nicod Prize)的獲得者欠橘,在哲學的多個領域取得重要成就直撤。在國外學術界婿崭,伯格的哲學思想和觀點頗受關注碍扔,他的很多文章被多次重印涨缚、收入轮傍。如《指稱與專名》分別被《語法邏輯》暂雹、《語言哲學文集》、《語義學:讀者》收入创夜;《個體主義與心靈》則被收入了九次杭跪,并分別被譯為西班牙語和法語;《個體主義與心理學》被收入了六次,同時被譯為西班牙語涧尿;《個體主義與自我知識》被收入五次系奉,分別被譯為德語和捷克語。另外姑廉,他有三篇文章被《哲學家年鑒》這個自1978年起一直在推出年度十佳論文的期刊所收錄缺亮。文章的被關注度既體現了伯格思想的影響力,也顯示了他的學術重點桥言。有不少學者著書立說研究萌踱、評論伯格的思想,有的學者直接與伯格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和商榷号阿。例如并鸵,哈恩(Martin Hahn)和拉姆伯格(Bjorn Ramberg)的《反思與回應:論泰勒·伯格的哲學》【1】記錄了這樣的思想交鋒:就內在主義問題喬姆斯基和伯格進行了學術商榷;德雷斯基(Fred Dretske)與其關于心理主義的解釋問題進行了討論倦西;歐文斯(Joseph Owens)從反個體主義和索引詞等問題與伯格進行了互動式的交流和辯論,還有布洛克(Ned Block)赁严、貝瑞·施特勞(Berry Stroud)扰柠、哈恩(Martin Hahn)等。弗拉波利(Maria J. Frapolli) 和羅梅羅( Esther Romero) 主編的《意義疼约、基本的自我知識和心靈:論泰勒·伯格》記錄了十一位哲學家與伯格之間的對話卤档,議題主要針對伯格在意義、心靈程剥、知識理論中的立場劝枣,具體表現為意義理論的外在主義和心靈理論的反個體主義以及自我知識的路徑。此外织鲸,也有不少學者發(fā)表論文討論伯格的觀點舔腾。如愛德華茲(Jim Edwards)的《伯格的證明與記憶》認為伯格用了一個“可接受原則”闡述了他的先天辯護思想,即人們可以得到辯護地接受看起來是真的和他可以理解的東西搂擦,除非有更充足的理由不讓他們這么做稳诚。凱斯羅(Albert Casullo)認為伯格提出了一個證明理論,考慮了證明的先驗確證和證明的先驗知識的可能性瀑踢。但他發(fā)現扳还,在伯格關于兩者關系的解釋中存有張力,這種張力源于如下事實橱夭,即證明確證的解釋形成于兩種不同且不相融的分類:保存記憶與知覺氨距。戴維森的《對施特勞、麥克道威爾和泰勒·伯格的回答》和《回應伯格》評價了伯格的心理內容的外在主義理論棘劣。
相比之下俏让,目前國內幾乎沒有翻譯或研究伯格思想的著作,只有一篇由李紹猛翻譯的論文《語言哲學與心靈哲學:1950-1990》,介紹了20世紀的中后期的40年語言哲學與心靈哲學在西方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舆驶。除此之外橱健,伯格的觀點散見于國內學者的一些文章中:王華平的《內容外在論與辯護內在論》 ,簡單論述了伯格的內容外在論(也稱為反個體主義沙廉,知覺資證)觀點拘荡;蕢益民的《當前心靈哲學中的核心課題》中提到伯格在反對傳統的狹義內容理論方面作出的貢獻;他的另一篇文章《認知辯明的伴隨性命題》介紹了伯格的“關節(jié)炎”思想實驗撬陵,從而指出伯格在心靈內容辯明問題上的核心觀點珊皿;唐熱風在《個體論與反個體論》也提到了伯格在反個體主義中作出貢獻;郁峰的《環(huán)境巨税、載體和認知——作為一種積極外在主義的延展心靈論》闡述了伯格倡導的社會的外在主義蟋定,突出社會情境對意義和心靈內容的決定性作用;鄭凱元的《心理內容的外在論與自我知識觀念是否相容草添?》論述了伯格關于內容外在論與自我知識的觀念的許多看法驶兜。
由此可見,國內學界對這位當代著名哲學家的思想的研究還非常有限远寸,幾乎只是零散地論述了內容外在論抄淑,而伯格的哲學思想可以認為是一個較為系統的理論體系,因此有待于更系統全面的譯介和評價驰后∷磷剩總體看來,泰勒·伯格涉及的研究領域甚廣灶芝,包括心靈哲學郑原、認識論、哲學史等夜涕。其中犯犁,心靈哲學是伯格關注的核心領域,幾乎也是他的整個思想體系的基礎女器。從伯格發(fā)表文章的時間與內容可見栖秕,70年代早期,他的研究較集中在認識論領域晓避,探討了真理與詞項(Truth and Mass Terms)簇捍,真理與單稱詞項(Truth and Singular Terms),指稱與專名(Reference and Proper Names)俏拱,說明性指示詞暑塑、指稱與真理(Demonstrative Consrtuctions, Reference and Truth)等問題。隨后锅必,在語言哲學轉向心靈哲學的時代背景下事格,伯格開始關注心靈哲學的有關問題惕艳,討論了包括從物的信念(Belief de Re),個體主義(Individualism)驹愚,反個體主義远搪,自我知識,自我知識的權利逢捺,知覺等問題谁鳍。其中,心理內容的反個體主義(也就是著名的外在主義)可以認為是伯格有關心靈哲學思想的核心內容劫瞳,進而也可以認為是他的整個哲學思想的立足點倘潜。哲學史也是伯格感興趣的學術重點,其中弗雷格的思想備受他的關注志于,發(fā)表了大量的文章涮因。嚴格地講,我們可以認為伺绽,伯格關注弗雷格的根源在于他對認識論諸多問題的興趣养泡。事實上捧颅,從學科角度劃分伯格的各種思想的歸屬顯然只能是相對的嗦玖。基于文章篇幅海蔽,本文試圖圍繞伯格的自我知識與外在主義探討其哲學思想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