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撩鹿,如約地進行了兩次繪本故事《我的爸爸叫焦尼》針對兩種群體,我分兩段敘述效果:
1. 第一場:針對三年級學生
老師在場維護紀律栈拖,前面鋪墊了幾個問題司草,問同學們的爸爸給他的印象是什么樣的?請了四五位同學回答兜喻,氛圍起來后梦染,開始了故事,到最后爸爸抱孩子上火車朴皆,互動了一個問題帕识,最后問了孩子狄姆幾次介紹爸爸?然后還讓孩子們上臺念了狄姆不同場合介紹爸爸的臺詞遂铡,最后把故事的示意講給孩子們聽了肮疗。整個故事下來,同學的注意力還算集中扒接,回答問題也算積極族吻。這里特別提到幾個孩子沒有聽的,都在看課外書珠增。也許超歌,像阿渡老師說的,早期沒有接觸繪本而早早識字的孩子蒂教,對繪本是沒有概念的巍举。就像現(xiàn)在的大人,也一樣不太多懂繪本凝垛,會欣賞繪本的人懊悯。
2. 第二場:針對鄰居的孩子—7/8個4-8歲的孩子
同樣的書,效果完全不一樣梦皮。選書的時候炭分,因為我的兩個女兒都喜歡聽,我就沒有考慮太多剑肯,結(jié)果孩子們第一次到我家捧毛,各種好奇,加上有媽媽在,聽不到一會兒就各種聲音都有了呀忧。后來換了一本《斗年獸》也沒有產(chǎn)生很好的效果师痕。
事后我和阿渡老師請教,分析出第二場的原因是我需要選擇一些適合第一次給孩子們的繪本而账,比如《屁股》胰坟、《跑跑鎮(zhèn)》這樣能一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是講這些安靜的書泞辐,這些安靜的書適合聽習慣了的孩子笔横,或是面對自己的孩子。這些寶貴的經(jīng)驗是實踐中得來的咐吼,唯實踐得真知.....下次我將著重選擇繪本方面下手吹缔,一步步加強。
今天又進步了汽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