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千美好事也抵不過那狠狠咬下的一口新鮮美味的包子……
1.
下午五點蔓姚,正是下班放學的高峰捕虽,這家包子鋪又迎來了一天當中最繁忙的時候。
這邊爐灶上的大鐵鍋架著蒸屜坡脐,正乎乎地冒著濃濃的白霧泄私;另一邊,滿滿幾屜格的包子正火熱地被來往的客人哄搶著备闲。
從沿灘下班回家的李先生幾乎每天都會來這里買包子晌端。像他這樣駕車順路經(jīng)過的人們,若是剛巧碰上新鮮的包子出爐恬砂,一般都會瓦志溃靠下來買上五個十個。一手拿一個熱氣騰騰的吃著泻骤,另一手拎一口袋帶回家漆羔,以做第二日晨早全家人的早餐。
還有背著大大的書包狱掂,結(jié)伴回家的小伙伴兒們演痒,也總是屁顛屁顛地跟著湊過來,一齊湊上三五塊趋惨,買上兩個大包子鸟顺,分食享用。熱乎軟和希柿,散著面香又透著微甜醬香肉味的包子诊沪,一定是放學路上最讓人心動的零食。
2.
賣包子的店主姓王曾撤,是糍粑坳本地土生土長的居民端姚。說起賣包子的緣由,他竟搖頭表示挤悉,這并不是他一開始的初衷渐裸。
十幾年前,自沿路還不是像如今這樣的寬闊平坦装悲,只是一條六丈寬的碎石混泥路昏鹃。住在糍粑坳的鄉(xiāng)親們也不常走這條背街的路,除了趕場天重灘及其他周邊的村民會經(jīng)過這里诀诊,就只數(shù)下到沿灘洞渤、鄧關(guān)或是富順等地的客運汽車和去往宜賓、瀘州方向的貨車會經(jīng)過了属瓣。
住在路旁的王大哥尋思著利用這個地理位置的優(yōu)勢载迄,開了一家“禮芳副食品銷售店”讯柔,意圖抓住趕場的時機,方便來往的鄉(xiāng)親們置辦日用品和副食品护昧,也借此賺些小錢維持生計魂迄。
幾年下來,小店也算經(jīng)營穩(wěn)定惋耙,但是盈利不多捣炬,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還需要更大的開支。于是绽榛,王大哥便又在自己的副食品店辟開一角湿酸,開始憑借自己拿手的活兒,做起了面點生意蒜田。
開始稿械,只是周圍的街坊鄰居來買;慢慢地冲粤,趕場結(jié)束經(jīng)過的鄰里鄉(xiāng)親們也來買美莫;再后來,路過的汽運司機們聞到了香梯捕,知道了他的包子鋪厢呵,便紛紛停車來買。這一晃傀顾,又是好幾年襟铭。面團越揉越透,越揉越醇短曾,每日發(fā)面后留下的那團“老面”寒砖,就是王大哥日積月累烹煉的“金丹”,令他做出的面點質(zhì)地細膩嫉拐,香醇可口哩都,令吃到這些面點的人們都喜笑顏開,紛紛贊不絕口婉徘。
一來二去漠嵌,副食品店成了副產(chǎn)業(yè),賣包子倒“喧賓奪主”地成了家里經(jīng)濟收入的主要來源盖呼。
王大哥想儒鹿,要不給包子鋪取個名字吧?可取什么好呢几晤?包子鋪的名聲遠播约炎,是因為人們經(jīng)過糍粑坳,吃過了蟹瘾,惦記了章钾。
任何招牌都不及人們心中給惦記的美食標注的地理位置來得深刻墙贱,來得實在。就像在自貢人心里的美食地圖上贱傀,豆腐腦水粉是燈桿壩的,燒牛肉是大安的伊脓;長土因為油炸土豆在吃貨心里打了烙印府寒,貢井橋頭因為爆炒三嫩變得不再默默無聞。
所以报腔,包子鋪沒有取名株搔,沒有招牌,只有這樣纯蛾,當說起糍粑坳的包子鋪時纤房,人們才會第一時間想到這里,一個副食品店的偏房處翻诉,那芳香四溢的窄小門面炮姨。
3.
在古代,包子其實就是指帶餡兒的饅頭碰煌。
饅頭舒岸,本名蠻頭。相傳三國時芦圾,諸葛亮平定孟獲班師回朝途中蛾派,想要渡過瀘水(現(xiàn)金沙江)卻因江水洶涌,沒有成功个少。后聽聞按照當?shù)氐牧曀缀檎В枰闷咂咚氖蓬w人頭加黑牛白羊祭祀河神,才能使之風平浪靜夜焦。聰明的諸葛亮便想到用面粉和成面泥壳澳,捏成人頭的模樣兒蒸熟,以替代真人頭用以祭祀糊探。
于是钾埂,這樣得來的面團,因頂替用來祭祀的俘虜蠻夷之頭科平,遂稱為蠻頭褥紫。
諸葛亮始創(chuàng)了這種帶著肉餡的面食——“蠻頭”,自此之后便流傳了下來瞪慧;后人因為覺得這個名字實在太嚇人髓考,便用了“饅”字換下“蠻”字,將無論有無餡芯兒的蒸面制品都統(tǒng)稱為“饅頭”弃酌。
直到北宋時期氨菇,方才有了“包子”一稱儡炼,專門指代有餡兒的饅頭,而“饅頭”一詞本身則逐漸變成了無餡兒蒸面制品的統(tǒng)稱查蓉。
當然乌询,后來所出的花卷、燕窩絲等等蒸面制品的名稱豌研,則是人們根據(jù)蒸面制品的外觀形態(tài)加以想象妹田,而為這些“饅頭”另取得的“花名”。
所以鹃共,只有包子鬼佣,才是蒸面制品里唯一帶腥沾葷的角兒。人們對糍粑坳的這家面點鋪念念不忘的霜浴,還是那掰開見餡兒晶衷,面香肉香便能撲鼻而來的包子。
既然是包著肉餡兒的“饅頭”阴孟,做好包子首先得滿足兩個基本條件:面好晌纫、餡鮮。
王大哥驕傲地展示著剛和好的面温眉,拍著胸脯地說缸匪,這都是十幾年的老面發(fā)出來的面團,可沒有添加任何人工增白劑啥的呀~
好的面團整個發(fā)酵后类溢,外表會呈現(xiàn)光潤又凹凸不平的現(xiàn)象凌蔬,手指輕輕一戳,還會有回軟的變化闯冷;這時候砂心,內(nèi)里的孔洞也都細小且均勻,扯開的斷面會像棉絮似的松軟蛇耀。
老面和新粉辩诞,通常得加入一些堿以中和乳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產(chǎn)生的酸纺涤,然后反復揉和译暂,再蓋以濕紗布放在溫暖的地方發(fā)酵。至于加多少新粉多少堿撩炊,發(fā)酵多久等等要點外永,就全憑所謂的“手感”經(jīng)驗了。
面做得好拧咳,肉餡還得香伯顶。王大哥說,我這兒有兩種醬香包,一種剁肉的祭衩,一種切肉的灶体。其實兩者的本質(zhì)是一樣的,都是選取得上好新鮮豬肉炒制而成的掐暮。只是剁肉的是用機器絞碎的肉糜蝎抽,切肉的是人工一刀刀切成得細小的丁兒。
現(xiàn)在的人路克,缺乏對食品的安全感织中,總要看得到原材料的本來面貌似乎才會放心。
細心的王大哥還介紹說衷戈,怎么蒸也是關(guān)鍵。
這個天(冬天)层坠,包子上鍋蒸之前殖妇,還得把蒸屜放在將要開的水上預熱一下,然后才放到大火開水上猛蒸破花。這樣谦趣,一是為了進一步“醒面”,二是防止發(fā)酵的面團受熱過快座每,里面的氣體膨脹劇烈而導致包子表面破裂前鹅。且出鍋的時候不能立馬揭開蒸蓋,否則蒸汽突然散去峭梳,氣壓驟降舰绘,會導致包子體積回縮,甚至出現(xiàn)表面凹陷的現(xiàn)象葱椭。
別看包子個兒小捂寿,要做得好吃、出眾孵运,看來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秦陋。
4.
說話間赃梧,一籠包子蒸好了妇垢。
揭開蒸蓋的那一瞬間,熱騰騰的煙霧滾涌而起旅薄。所有的目光頃刻間被這一屜白白胖胖旷赖、圓圓滾滾的包子給吸引了過來顺又,隨即來襲的還有那陣陣厚實濃郁的面香。
只怕不路過杠愧,路過便拔不動腳再挪開待榔,非得叫上這樣一個還燙著手的小東西才算踏實。捏起來,輕輕地掰開锐锣,包子的面皮在撕扯間傳遞著松軟纏綿的溫情腌闯,撲鼻而來的醬肉香直撩深藏在身體里的上萬個味蕾,教人迫不及待地要照著餡芯兒處狠狠地咬上一口雕憔,才能罷休姿骏。
我想,無人能抗拒得了這樣的時刻斤彼,世間萬千美好事也抵不過那狠狠咬下的一口新鮮美味的包子分瘦。陶醉,并非需要高檔的美味琉苇,只因自然真實的滿足~
所謂美食嘲玫,首先管溫飽,其次看匠心并扇。
十幾年也好去团,幾十年也罷,再小的食物背后都凝聚著制作人的辛苦與堅持穷蛹。
像這樣的包子鋪土陪,在這座城市里還有許許多多。它們不起眼肴熏,不出眾鬼雀,卻用最為平常簡單的家常小食充實著我們的生活,溫暖著我們的心蛙吏。
這不是人間難得的美食源哩,又是什么呢?出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