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香乃是最清凈、無上者踪少,非世間眾香所能相比塘安。
芬芳的氣味,令人愉悅援奢,帶來美好的感受兼犯,而有德的修行者,心靈也散發(fā)出美好的芬芳集漾,令人崇仰切黔,芳香遠聞。因此具篇,經(jīng)典中常以香來比喻修行者持戒之德纬霞,如《戒德香經(jīng)》中記載,在世間的香中驱显,多由樹的根诗芜、枝、花所制成埃疫,這三種香只有順風時得聞其香伏恐,逆風則不聞;當時佛陀弟子阿難思惟欲知是否有較此三者更殊勝之香栓霜,何者能不受風向影響而普熏十方翠桦,于是請示于佛陀。
佛陀告訴阿難胳蛮,如果能守五戒销凑、修十善、敬事三寶仅炊、仁慈道德闻鉴、不犯威儀等。如果能持之不犯茂洒,則其戒香普熏十方孟岛,不受有風、無風及風勢順逆的影響督勺,這種戒香乃是最清凈渠羞、無上者,非世間眾香所能相比智哀。
就一般人而言次询,香可以增長我們身體諸根大種,并藉著香傳遞給信息給諸佛菩薩瓷叫。但是最高明的用香方法則不僅只如此屯吊,而是以香直接燃燒供佛送巡,心香就是用最至誠的心來直接面對佛。以有相的香盒卸,加上無形的心香骗爆;一個是莊嚴的表征,一個是心的常寂光明蔽介,以此供養(yǎng)諸佛摘投,移相內(nèi)薰,供養(yǎng)自身的法身佛虹蓄,這是用香法門的極致犀呼。
如《諸經(jīng)要義》卷五、《集諸經(jīng)禮懺儀》卷上薇组、《六祖壇經(jīng)》〈懺悔品〉中外臂,即以香比喻五分法身,其將無學圣者于自身成就的五種功德法律胀,稱為五分法身宋光;并以香來比喻,則稱為戒香累铅、定香、慧香站叼、解脫香娃兽、解脫知見香。
香又代表五分法身尽楔,也就是戒香投储、定香、慧香阔馋、解脫知見香玛荞。在《六祖壇經(jīng)》〈懺悔品〉里提到這五分法身之香:
一戒香,即自心中呕寝,無非勋眯,無惡、無嫉妒下梢、無貪嗔客蹋、無劫害,名戒香孽江。
二定香讶坯,即覩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岗屏,名定香辆琅。
三慧香漱办,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婉烟,不造諸惡娩井。雖修眾善,心不執(zhí)著隅很,敬上念下撞牢,矜恤孤貧,名慧香叔营。
四解脫香屋彪,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绒尊,不思惡畜挥,自在無礙,名解脫香婴谱。
五解脫知見香蟹但,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沈空守寂谭羔,即須廣學多聞华糖,識自本心,達諸佛理瘟裸,和光接物客叉,無我無人,直至菩提话告,真性不易兼搏,名解脫知見香。
當初舍利弗涅槃后沙郭,他的弟子很傷心佛呻,便請問佛陀,舍利弗滅度之后病线,大眾將何所依恃吓著?
佛陀很慈悲地告訴他們,舍利弗雖然滅度了送挑,但是他的戒夜矗、定、慧让虐、解脫紊撕、解脫知見還存在著,這就是五分法身的由來赡突。舍利弗滅度了对扶,一切諸佛滅度了区赵,一切圣者滅度了,但是他們的五分法身永遠存續(xù)著浪南,永遠令人崇仰笼才。從五分法身所散發(fā)出來的香,非世間的香络凿,而是心香骡送。心香一瓣,遍滿十方絮记,一切諸佛悉能聞此摔踱。
在《華嚴經(jīng)》〈入法界品〉中,有一位善知識稱為勝熱婆羅門怨愤,他所居住的山充滿大火派敷,善財童子不敢經(jīng)過,勝熱婆羅門一直鼓勵他撰洗,最后善財童子終于鼓起勇氣向火里行去篮愉,結果發(fā)現(xiàn)這堆大火原本是清涼的火。
同樣的差导,香也是是清涼的香试躏。從火里點出清涼的香,它彌漫內(nèi)心设褐,能使人維持正念颠蕴,以正念相繼入諸禪定,再從禪定中生出一切解脫的智慧络断,使行者自證解脫法身裁替,證得諸佛功德無上之香项玛。
在佛法中貌笨,從有相的用香,到無相的用香襟沮,最后將此香回薰自內(nèi)锥惋,證得五分法身,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开伏,將此光明之香遍滿一切膀跌,使眾生聞此香,心離一切雜染而得解脫固灵,自證法身捅伤,自證智慧,以智慧的香焚燒一切巫玻,這可以說是佛法把香的境界從世間的用香丛忆,徹底轉化升華到越超究極的境界祠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