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眾石也
1948年,顧老年滿33歲纽匙,這年秋天务蝠,他把自己名字景洲改成了景舟,意為“藝海中一葉小舟”烛缔,我們文化中有句俗語“大丈夫行不改名馏段,坐不更姓”,名字是父母所授践瓷,不能隨意更改院喜,但顧老改其形,未改其音晕翠,可見其對傳統(tǒng)文化的固守喷舀,更表達了他對技藝水平的不懈追求及謙卑心態(tài):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崖面。
顧老的的摶壺技術在當時紫砂業(yè)界已屬首屈一指元咙,這在后來他為故宮博物院作紫砂鑒定時被實實在在證實了,比如巫员,當時收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兩件清代陳鳴遠的作品庶香,龍把鳳嘴壺和竹筍水盂,經他親自鑒定简识,竟然是顧老在上海仿古期間的作品赶掖,被當作陳鳴遠的作品而被收藏感猛,足見其極高的仿制水平和精湛技藝。
顧老對技藝的追求的標準很高奢赂,并不是說達到標準就好陪白,而是要達到藝術的高度,就如同其當年找對象膳灶,有三個“硬性指標”:不漂亮的不要咱士,沒文化的不要,沒知識的不要轧钓。后來有一姑娘序厉,小學教師,品貌修養(yǎng)相當不錯毕箍,兩人見面交談很愉快弛房,最后沒成的原因竟然是二腳趾比大腳趾長出一截,按他的說法而柑,是要看著順眼文捶,但要達到其標準,真的很難媒咳,他不想解釋粹排,心氣高的人都是這樣,志如磐石伟葫,百折不回恨搓,他的審美觀,婚姻觀都不可能從底線上退卻筏养。
顧老對壺藝及藝術境界的追求,宜興的蜀山窯廠已經滿足不了他了常拓,蜀山的碼頭太小渐溶,他的目光已經越過煙波浩渺的太湖,投向那座遺留著他夢想的都市—上海弄抬。說到上海茎辐,“鐵畫軒”在其人生境遇中是不可或缺的驛站,這里談笑鴻儒掂恕,往來雅杰拖陆,一些如吳湖帆,江寒汀懊亡,唐云依啰,來楚生們,是這里的熟客店枣,吸引他們的除了藝術氛圍速警,還有可玩可用的紫砂壺叹誉,剛成名時的顧老是有才華和實力的,但他缺少的是機緣造化闷旧,他的才華與技藝在時間的積聚下长豁,越發(fā)的香醇芬芳,為他逐漸營造了極具誘人的機緣和他的努力下所造就的無可阻擋的造化之力忙灼。他們在這里相遇相知匠襟,相交,是友是師该园。
“吳門畫派”傳人宅此,名畫家吳湖帆是滬上四大書畫鑒定家之一,顧老與他之間是是屬于還未謀面已聞其人的情況爬范,用江湖習語父腕,就是久仰大名。當時1948年2月16日青瀑,上海成都路470號璧亮,“中國畫苑”在這里舉行《申報》主辦的“古今書畫展”,顧老聞訊從宜興趕到上海來捧場斥难,吳湖帆很是高興枝嘶,他們這對相差21歲的忘年之交,再加上江寒汀哑诊,來楚生等藝術名流群扶,真是文朋雅聚,相談甚歡镀裤,文人與藝人的合作便這樣開始了竞阐。
當時滬上的文人喜歡顧老的紫砂壺,但因數(shù)量極少暑劝,在鐵畫軒里是撐場面的鎮(zhèn)軒之寶骆莹,雖價八斗米之巨,壺一到就有人買走担猛,特別是壺坯更少幕垦,至多二,三件傅联,一般供吳湖帆他們畫著玩先改,壺上字畫,亦莊亦諧蒸走,或古或今仇奶,是文人與藝人性情的疏放與延伸。顧老精心作了6件大石瓢壺坯载碌,從宜興蜀山窯廠運至上海猜嘱,吳湖帆他們或畫或詩衅枫,后又返抵蜀山碼頭,鐫刻朗伶,燒制弦撩,最后成了5把,其中一把據(jù)說是進窯后燒壞了论皆。
五把壺的歸屬是這樣的益楼,第一把壺,歸了顧老点晴,壺之一面感凤,畫風動疏竹,款:湖帆粒督,另一面題詩:但為清風動陪竿,乃知子猷心,款:景舟先生屠橄,吳倩并題族跛。第二把壺,歸戴相民锐墙,畫面上修篁翠影礁哄,風舞勁姿,款:湖帆溪北,另一面題詩:為君傾一杯桐绒,狂歌竹枝曲,款:相民先生之拨,吳倩并題茉继,此壺后于紫砂江湖上被喚作“相民石瓢”,名頭山響敦锌,曾拍出1230萬元的高價馒疹。第三把壺,歸唐云乙墙,畫面:竹影清芬,冰心肌骨生均,款:湖帆听想,另一面題詩:無客盡日靜,有風終夜涼马胧,款:藥城兄屬汉买,吳倩并題。第四把壺佩脊,歸江寒汀先生蛙粘,畫面:熏風瀟竹垫卤,婆娑平安,款:湖帆出牧,另一面題詩:寒生綠尊上穴肘,影入翠屏中,款:寒汀兄屬舔痕,吳倩并題评抚。第五把壺,歸吳湖帆伯复,畫面為江寒汀所畫慨代,雪梅枝頭,孤雀獨立啸如,款為吳湖帆補題:寒汀兄為余畫茶壺侍匙,又題詩句:細嚼梅花雪乳香,款:倩自題叮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