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書山花開
?原詩
天地長不沒婉商,山川無改時;草木得常理渣叛,霜露榮悴之丈秩。
謂人最靈智,獨復(fù)不如茲淳衙。適見在世中蘑秽,奄去靡歸期。
奚覺無一人箫攀,親識豈相思肠牲。但余平生物,舉目情凄洏匠童。
我無騰化術(shù),必爾不復(fù)疑塑顺。愿君取吾言汤求,得酒莫茍辭俏险。
?翻譯
【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p38】
天地是永久的存在扬绪,山川也沒有太多的更改竖独。
草木依著自然的規(guī)律,經(jīng)霜經(jīng)露挤牛,有時繁榮有時凋謝莹痢。
說是人最具靈性,最具智慧墓赴,卻不能像草木榮枯相更代竞膳。
剛剛看見他還活在世間,轉(zhuǎn)眼逝去诫硕,再沒有可能歸來坦辟。
誰會總想著少了一個人,只有親友還時常將他追懷章办。
他留下的常用物品锉走,偶爾看到又讓人流淚悲哀。
我沒有飛升成仙的方術(shù)藕届,必然死滅挪蹭,不用疑猜。
愿你聽取我的這些話休偶,得酒便喝梁厉,不要隨便推開。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注》椅贱,p42】
天地長久不會消亡懂算,山川永恒不變模樣。草木依順自然規(guī)律庇麦,秋冬凋零春夏再長计技。
雖說人是萬靈之尊,唯獨不能長存世上山橄。剛才見他活在人間垮媒,轉(zhuǎn)眼逝去再見無望。
誰會感覺缺少一人航棱?親友至交才會心傷睡雇。只剩生前所用物件,睹物心傷淚流成行饮醇。
你我既無升仙法術(shù)它抱,必將死滅莫再彷徨。愿你聽取我的衷言朴艰,得酒便飲莫要辭讓观蓄。
【溫洪隆《陶淵明集新譯》混移,p45】
天地長久不毀滅,山河沒有改變時侮穿。草木生長有常規(guī)歌径,霜來憔悴露來滋。
說來人是最靈智亲茅,偏偏又是不如此回铛!剛才還覺在世上,忽然死去無歸時克锣。
世上豈覺少一人茵肃,親友哪里還相思!只是留下平生物娶耍,滿目凄涼淚如絲免姿。
我竟沒有成仙術(shù),不再懷疑定如此榕酒。愿你聽取我的話胚膊,得酒便飲莫推辭。
【謝先俊/王勛敏譯想鹰,《陶淵明詩文選譯》p68】
天地永遠不會毀滅紊婉,山川沒有改變的時辰。
草木隨著自然變化也有永恒的規(guī)律辑舷,秋霜逼它枯萎凋落喻犁,春露又催它發(fā)芽繁盛。
雖說人為萬靈之長何缓,最富有聰明才智肢础,卻反不如自然萬物永世長生。
剛才還見他活在世上碌廓,轉(zhuǎn)眼逝去不再返回人間传轰;
身邊驀然間少了一個人,親友們怎能不把他思念谷婆?
死者生前之物歷歷在目慨蛙,睹物傷情,不由得生者涕淚漣漣纪挎。
我沒有升天成仙的法術(shù)期贫,對不可挽回的人生大限毫不懷疑。
愿您記取我的忠言异袄,有酒就喝通砍,切莫輕易錯過良機。
?解釋
【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烤蜕,p15】
這三首是哲理性組詩垢揩,約作于晉?義熙九年(413),詩人四十 九歲敛瓷。
名僧慧遠在廬山主持東林寺呐籽,寫《形盡神不滅論》、《萬佛影 銘》蚀瘸,宣揚凈土宗教義。由這件事的觸動贮勃,陶淵明闡發(fā)了自己的觀點。東晉末年寂嘉,佛、道泉孩、玄思想泛濫。凈土宗宣揚神不滅寓搬,信佛可以通過輪回獲得來生的幸福珍昨;五斗米道(道教的一大派)宣揚符箓煉丹,升仙永生;玄學(xué)由無為的自然觀趨于放誕句喷,達官貴族則追求 奢侈享樂镣典。還有名教的流毒,鼓勵士人沽名釣譽唾琼。這套組詩針對以上種種兄春,既反對了宗教迷信,又批評了其他妨害正常生命的謬誤觀點父叙。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注》神郊,p16】
這是三首富于哲理性的組詩。形指人的肉體趾唱,影指人的影子涌乳,神指人的精神、靈魂甜癞。此詩約作于晉義熙九年(413)夕晓,時詩人四十九歲。
東晉時期社會動亂悠咱,宗教神學(xué)泛濫蒸辆。而陶淵明的家鄉(xiāng)廬山征炼,正是當(dāng)時南方傳播佛教的中心。廬山東林寺名僧慧遠躬贡,大力宣揚凈土宗教義谆奥,在此之前撰有《形盡神不滅論》及《萬佛影銘》等,宣揚人死之后精神可以離開形拂玻、影而獨立存在酸些,并通過輪回獲得來生的幸福。陶淵明與慧遠有過一些交往檐蚜,這三首詩就是針對慧遠而發(fā)的魄懂。詩歌通過形、影闯第、神三個富有生活氣息的藝術(shù)形象和他們之間的生動的對話市栗,反映了詩人對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并表達了不同于佛教哲學(xué)的觀點咳短。詩中雖表現(xiàn)了對人生短促填帽。不能長生久視的苦悶與悲哀,但最終仍是采取了“縱浪大化中咙好,不喜亦不懼盲赊。應(yīng)盡便須,無復(fù)獨多慮”的達觀人生態(tài)度敷扫。
【楊義《陶淵明選注譯評》哀蘑,p5】
《形影神》是陶淵明集中表達有關(guān)生命問題的思考的三首詩作。詩前小序說:無論貴賤賢愚葵第,沒有人不勞勞碌碌以珍惜自己的生命的,這樣的抛涿埽活態(tài)度實在有點個明事理。所以我要在這里詳細地陳說“形”膛腐、“影”的痛苦鼎俘,借“神”對自然之理的辨析來為他們解除困擾贸伐。關(guān)心這類事的人,可以一道獲知這種道理脯丝。《形贈影》一首晕拆,是“形”對“影”所說的話:天地永遠不會消失潦匈,山川永遠不會改變赚导。草木順應(yīng)著自然之道吼旧,霜凍和雨露或使它繁盛圈暗,或使它凋謝员串。人們常說人是最聰明睿智的昼扛,卻反而不能如它們一樣長存于世。剛才還見他活在世上渺鹦,忽然就逝去永無歸期毅厚。怎么突然之間就少了一個人浦箱,親戚熟人怎能不把他思念?只剩下生平所用的東西在那里咽安,抬頭望見讓人傷心流淚板乙。我沒有成仙升天的法術(shù),最終也會是這樣沒有什么可疑蛋铆。但愿您能接受我的勸告放接,有酒就喝,莫要隨隨便便放過好時機玛瘸。
假設(shè)形影神的對話糊渊,展開對生命意義與生存方式的思索慧脱,這主題可夠嚴(yán)肅的菱鸥。陶淵明的生存態(tài)度,在任性自然殷绍,但他也曾有他那一份對于生死的惘然和由之而生的低迷情緒:形影神的對話主到,其實就是他思想中內(nèi)在矛盾的一種展開躯概。《形贈影》開始怔鳖,就以天地山川的長存结执,草木的榮枯艾凯,對照人生的短促,直面死亡這一生命存在的終極現(xiàn)實蜡感,表現(xiàn)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傷情緒。對此犀斋,“形”的態(tài)度是叽粹,“愿君取吾言却舀,得酒莫茍辭”,以通人醉鄉(xiāng)的歡樂和沉醉辆脸,逃避生命的無常這一難以解決的問題啡氢≈莨簦“形”所傷者穗椅,在身體的消失匹表,故而這首詩中寫得最動人的宣鄙,就是人死后所留下的那種空缺感冻晤,那種“但余平生物,舉目情凄洏”的情形设江。
【《中國詩苑精華 陶淵明卷》叉存,p81】
此詩作于晉安帝義熙九年(413)度帮,是一組闡發(fā)唯物主義哲學(xué)思想的詩篇。陶淵明所處的東晉末年瞳秽,佛教神學(xué)廣泛流行寂诱,“神滅論”與“神不滅論”的斗爭異常激烈。當(dāng)時的著名僧人慧遠在廬山東林寺修道瓢棒,他大肆宣揚“神不滅論”丘喻,并寫了著名的《形盡神不滅論》、《萬佛影銘》连霉,而且在廬山銘石立臺跺撼,極力宣揚人的精神(神)可以離開形讨彼、影而獨立存在哩至,鼓吹佛教迷信菩貌。陶淵明與慧遠時有交游重荠,但對他的“神不滅論”深惡痛絕戈鲁,因借用其“形影神”之術(shù)語,反其義而用之荞彼,揮毫寫下了這組具有樸素自然唯物主義傾向的著名詩篇鸣皂,通過形暮蹂、影仰泻、神的對話滩届,表達了自己的無神論觀點孙技。
【李華《陶淵明詩文選》颠蕴,p42】
這三首詩是陶淵明用通俗形式談?wù)芾淼拿^去哲學(xué)史上對它評價很高娄猫,認(rèn)為它是針對廬山東林寺法師慧遠的《形盡神不災(zāi)論》而作,是梁代范縝《神滅論》的先導(dǎo)月幌。漢代桓譚的《新論》扯躺、王充的《論衡》屯阀、魏晉之際楊泉的《物理論》已經(jīng)談到形盡神滅的問題轴术。陶淵明這三首詩,是假托“形”盖袭、“影”的互相贈答之語和“神”的排解寬釋來表明自己對人生的看法鳄虱,披露自己在立身處世問題上的矛盾痛苦心情拙已。詩中的形、影倍踪、神是三位一體,它們之間爭論的焦點是如何對待短促的人生扩借$椭粒“形”主張飲酒行樂领斥,認(rèn)為可以消憂解愁戒突。“影”主張立善膊存,認(rèn)為遺愛于后世才有意義,“神”認(rèn)為飲酒雖能忘憂今艺,但飲酒過量反會傷身減壽爵卒,立善固好钓株,但人們不屑一顧,所以他主張一切順應(yīng)自然之理创坞,不必勞心多慮题涨。此詩王瑤《陶淵明集》总滩、逯欽立《陶淵明集》并系于晉安帝義熙九年(413)作闰渔。姑從之。
【張彥《陶詩今說》茂附,p80】
此詩作于晉義熙九年(公元413年)。詩人時年四十九歲跟畅。本詩是哲理性三首合一的組詩徊件,主旨是反對違反自然規(guī)律的宗教迷信思想蒜危。東晉末年辐赞,佛教响委、道教和玄學(xué)思想大肆泛濫赘风,還有什么名教流毒,鼓勵士人潔名釣譽荸哟。當(dāng)時瞬捕,廬山有一位佛教徒叫慧遠和尚肪虎,著文宣傳“形盡神不滅”論笋轨,道教宣傳主張服食仙丹赊淑、修煉成形精不滅的神仙。詩人陶公是唯物論者钾挟,厭惡并反對唯心論饱岸。故作此組詩,淋漓盡致地駁斥之双抽。又見詩人之偉丈夫牍汹!營營柬泽,煞費苦心反復(fù)營求锨并。惜生第煮,吝惜自己的生命包警,詩人認(rèn)為這是非常糊涂的揽趾。所以,極意陳述“形”苟呐、“影”之苦惱牵素,而由“神”分辨解析自然的道理笆呆,以開釋上述之糊涂觀念赠幕。詩人希冀樂意探討這類問題的君子询筏,皆能理解榕堰,共同汲取(科學(xué))的唯物自然觀(神滅論)嫌套。
從內(nèi)容上講逆屡,這又是一首講人生死的哲理性的詩圾旨;從形式上講,它卻十分別致而且新穎魏蔗。寫作方法上也十分奇特砍的、別出新裁、頗有創(chuàng)意莺治;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而完整挨约。全詩可謂白璧無瑕。三個組節(jié)的安排也順理成章产雹,是一首好詩诫惭!這首組詩的另一個特點,是它具有故事性,不是干巴巴地講人生道理篮撑、講生死觀念,而是用“形、影、神”三者聯(lián)語和互應(yīng)來闡述詩人的思想、理念牧氮、觀點和態(tài)度躁垛。詩人先用“形贈影”開篇:開門見山地直敘天地山川“無改時”,草木枯榮有輪回,唯獨人不會死而復(fù)生究恤。人死無歸期瓢湃,形影難相隨,自然讓人淚如雨下,痛心不已赚瘦;然則病瞳,又無可奈何,自然法則蛹头,天地之造化也。那么,人該怎么辦呢?生死無抗,還是以酒消憂吧!這樣寫者冤,看似消極愿汰,實則求實吗跋』蹋看人看事看物看一切回右,都要從客觀實際著眼租漂,不偏不倚衬鱼,正視之寻狂,勿用主觀和唯心論以及個人好惡臆斷和立論纠亚。大自然是不可抗拒的。
【唐滿先《陶淵明詩文選注》,p34】
作者所處的時代牡昆,佛教神學(xué)廣泛流行免糕。當(dāng)時在廬山東林寺修道的慧遠肯夏,就是一位很有名的佛學(xué)大師。他曾經(jīng)寫過《形盡神不滅論》杀餐、《佛影銘》等文洪唐,大力宣揚人的精神可以離開形旗国、影而獨立存在萝招,以及人的形體消失之后精神不會消滅等神不滅論兼吓。義熙九年(413)式散,慧遠在廬山為他的《佛影銘》銘石立臺,這件事影響很大,當(dāng)時有很多文人歌詠這事养距。淵明住在廬山腳下竖席,和慧遠有過一些交往毕荐,這一組哲理詩,當(dāng)是針對慧遠而發(fā)的什往。詩中通過形省古、影蔫慧、神的對話马靠,表現(xiàn)了作者與慧遠根本對立的哲學(xué)觀點。這首《形贈影》蔼两,寫形對影說:天地甩鳄、山川、草木之形可以永存额划,而人之形卻必然要死亡消失妙啃,所以應(yīng)該及時飲酒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