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所有的“兩難選擇”迫靖,都是自己給自己挖的陷阱?
為什么90%的機會都是我們主動忽略的兴使?
1系宜、為什么我們只選擇自己熟悉的選項?
去年的此時发魄,朋友孩子高考填志愿盹牧,問我“建筑設計和金融俩垃,那一個專業(yè)好?”
我問汰寓,干嘛非得是建筑設計或金融呢口柳?是孩子特別感興趣嗎?朋友說:也不一定有滑,我就這么一說跃闹,有更好的專業(yè)當然更好。
于是毛好,我把自己比較熟悉的幾個專業(yè)一一介紹給他望艺,并列舉了幾個和他孩子分數(shù)比較匹配的大學。最后我還建議肌访,應該先考慮城市找默,再考慮學校,最后再考慮專業(yè)吼驶,因為城市比較好確定惩激,學校最重要,縮小范圍后再選擇專業(yè)蟹演。朋友聽了不住點頭咧欣,認真地記在小本子上。
能夠在這么重要的事情上幫助朋友轨帜,我很開心魄咕。一周后,我問他選得怎么樣了蚌父,他還是愁眉苦臉哮兰,說了一句讓我崩潰的話:
“你覺得建筑設計和金融,那一個專業(yè)更好苟弛?”
事后我想喝滞,不能怪他死腦筋,他的哥哥從事建筑設計膏秫,他愛人在金融行業(yè)右遭。我不是想說這兩個行業(yè)他有人脈關(guān)系,而是一種心理效應:“人們更偏好選擇他們熟悉的東西缤削,因為這種偏好會降低不確定性窘哈。”——這就是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扎榮茨(Robert Zajonc)描述的“單因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亭敢。
這也是快消品營銷的一條規(guī)律:人們記住了你滚婉,就等于他們選擇了你。
也許是我們做學生的時間太長了帅刀,我們把決策當成了做選擇題让腹。那也沒什么远剩,可我們忘了:想要找到正確答案,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四個選項中必須有正確的選項骇窍。
事實上瓜晤,人生的選擇題,總有一個選項是:“其他腹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實這幾個星期里痢掠,他完全可以去了解更多的專業(yè),但是很奇怪只估,他寧可在這兩個選項中猶豫,也不愿意拓展新選項着绷。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蛔钙?
2、為什么寧愿閉眼荠医,也不關(guān)注別的選擇吁脱?
比做選擇題更糟糕的是做判斷題。
上周彬向,一位朋友問我一支股票該不該賣兼贡,他已經(jīng)被套近20%。
我把這支股票和另兩支股票放在一起娃胆,問他:“如果你手上沒有這支股票遍希,如果你一定要在這三支股票買一支,你還會買它嗎里烦?”
朋友看了這三支股票后回答:“我可能還會買它”凿蒜。
“很好,那這些呢胁黑?”我接著把這支股票加入到我的自選股池废封,這里面有10支股票,繼續(xù)問了同樣的問題丧蘸。
結(jié)果他看中了另一支股票:“靠漂洋,這支股票是我最喜歡的突破后回檔走勢,我之前為什么沒有發(fā)現(xiàn)它力喷?”
他換掉了手里的股票刽漂,兩周時間就把上一支股票的損失追平。
不過弟孟,我覺得他真正需要考慮的是剛才那個問題:之前為什么沒有發(fā)現(xiàn)它爽冕?僅僅是因為這支股票是你最初的選項。
3披蕉、為什么我們總是過度關(guān)注自己的議題颈畸?
有一個段子:“晚飯后乌奇,老婆問你:洗碗跟拖地你選哪個?你說洗碗眯娱。洗完碗礁苗,老婆又問:洗衣服跟拖地你選哪個?你說拖地徙缴。拖完地试伙,老婆又問:洗衣服和帶小孩睡覺你選哪個?你說洗衣服于样。洗完衣服看到老婆和孩子睡著了疏叨,你忽然覺得好像哪里不對〈┢剩”
別笑了蚤蔓,我在后臺收到的問題,很多都是這樣封閉式的選擇/判斷題糊余。
我該不該跳槽/轉(zhuǎn)行秀又?
我該不該和這個男生分手?
我該不該和老板談加薪贬芥?
我該不該放棄這個外派的提升機會吐辙?
再來看看知乎上關(guān)注度人數(shù)最高的10個問題:都是開放式問題。
這個矛盾說明了一個古老的道理:關(guān)心則亂蘸劈。
在知乎上關(guān)注的問題昏苏,都是日常感興趣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上威沫,我們喜歡答案多多益善捷雕,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而那些專門跑來問我的壹甥,相信都是近階段非常關(guān)注的問題救巷,當我們過度關(guān)注一個問題時,視野就會受限制句柠,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選擇浦译。
比較一下“我該不該跳槽?”和“我應該怎么做好自己喜歡的工作溯职?”這兩個問題精盅,有什么不同?
跳槽是為了職業(yè)發(fā)展谜酒,但當我們過度陷入“跳槽”的決策后叹俏,反而忘了“職業(yè)發(fā)展”的大目標。
在“我應該/不應該轉(zhuǎn)行”這兩個選項之外僻族,試著加上“保證目前工作之余粘驰,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做到在轉(zhuǎn)行后遇到挫折仍不放棄”這兩個選項屡谐,是不是更能幫助你思考下一步的行動?
在“我應該/不應該分手” 這兩個選項之外蝌数,試著加上“怎樣才可以改善我們的關(guān)系”愕掏、“怎么讓一段關(guān)系進入冷靜期”、“如何找到彼此真正的障礙”顶伞、“如何走出上一份戀情的陰影”這幾個選項饵撑,是不是對你更有幫助?
千萬記住唆貌,不管事情看上去多么簡單滑潘,你都不可能只有兩個選擇。
4锨咙、為什么我們的選擇總是情緒化语卤?
魏國攻打趙國,一直打到趙都邯鄲蓖租。趙國向盟友齊國緊急求救粱侣,齊威王召集大臣討論羊壹,意見分成兩派:
選擇一:救蓖宦。
原因:趙齊結(jié)盟,道義上應該救油猫;
問題:打仗成本太高稠茂,齊軍可能陷入與魏軍的長期對峙。
選擇二:不救情妖。
原因:齊國沒有直接受到威脅睬关;
問題:邯鄲被圍,趙若亡毡证,齊國也很危險电爹。
結(jié)果大家都很熟悉了,這就是“圍魏救趙”的故事料睛,齊將田忌丐箩、孫臏既沒有按兵不動,也沒有直接救援恤煞,而是創(chuàng)造了第三個選擇:直接攻擊空虛的魏國屎勘,等魏軍回防,再半途伏擊居扒,以最低的傷亡概漱、最快的速度,達到救趙的目的喜喂。
這其實就是一個解決兩難選擇的故事瓤摧。
在絕大部分情況下竿裂,可供我們選擇的選項總是比預期的要豐富得多,那我們?yōu)槭裁纯偸菚萑氲健皟呻y選擇”中呢姻灶?除了前面說的“關(guān)心則亂”铛绰,另一個原因是“情緒化思考”。
在面臨威脅時产喉,我們的祖先給我們遺傳了兩個本能捂掰,一是憤怒反應(危險較小的情況下,嚇退對手)曾沈,二是逃避反應(危險較大的情況下)这嚣,請注意,其中并沒有“思考”的選項塞俱。
回顧齊國大臣的反應姐帚,“救”是憤怒反應,“不救”是逃避反應障涯,都是本能反應罐旗。在這種恐慌情緒的控制下,我們不再去思考還有其他的選擇唯蝶。
當我們的決策中九秀,使用了“寧可……,也要……”粘我、“不是……鼓蜒,就是……”一類的詞時,我們很可能是陷入了情緒化決策中征字。
5都弹、為什么我們反而在不重要的選擇上謹慎?
上面的說法匙姜,可能有人會反對畅厢,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在淘寶上買東西,打開一堆網(wǎng)店氮昧,最后反而不知道選哪家好框杜。這個現(xiàn)象,我以前的文章《貧窮郭计,對你的思維方式造成了多大的影響》里也介紹過霸琴,叫“決策疲勞”,它和“選擇狹隘”是兩個相反的心理現(xiàn)象昭伸,這怎么解釋呢梧乘?
一項心理學研究分析了食品超市內(nèi)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實驗分別設立了6種果醬和24種果醬的兩種堆頭,結(jié)果很有趣选调,24種果醬堆頭吸引的顧客數(shù)更多夹供,但購買轉(zhuǎn)化率只有6種果醬堆頭的10分之一。
前面說了仁堪,選擇越多哮洽,結(jié)果越好。但選擇也是有成本的弦聂,每增加一個選擇鸟辅,都會增加我們的決策成本。當增加的成本超過我們的收益時莺葫,我們反而會放棄決策匪凉。
“決策疲勞”和“選擇狹隘”提醒我們:像買東西這類不重要的選擇,二選一更明智捺檬;如果是職業(yè)發(fā)展再层、人際關(guān)系等等人生重大選擇,我們應該盡量想想堡纬,有沒有更多的可能性聂受。
可惜我們總是屈服于本能,做出不理智的決策烤镐。買東西時蛋济,我們經(jīng)不起商家的誘惑,寧愿忍受一會兒“太多選擇的痛苦”职车;但面對人生的重大選擇時瘫俊,我們受不了長時間復雜的收集信息鹊杖、分析選項的過程悴灵,不斷地提醒自己:別折騰了,就在這兩種當中選吧骂蓖。
6积瞒、做決定前問問自己,還有別的選擇嗎登下?
以上就是我的一個新的系列文章“如何正確決策”的第一篇:如何讓選擇更從容茫孔。
小結(jié)一下本文的內(nèi)容(應大家的要求,我為本文做了一個思維導圖)
1被芳、兩難選擇其實是一種“選擇狹隘”缰贝,是人為給自己設置選擇限制。
2畔濒、“選擇狹隘”有兩種情況剩晴,一是單純曝光效應,只選擇自己熟悉的選項;二是路徑依賴赞弥,只選擇最初想到的選項毅整。
3、“選擇狹隘”的原因也是兩種绽左,一是關(guān)心則亂悼嫉,過度關(guān)注自己的議題,陷入“非黑即白”的判斷中拼窥;二是“情緒化思考”戏蔑,不是直接反擊,就是選擇逃避鲁纠。
4辛臊、“選擇狹隘”的解決方案也是兩個:一是“兩個都不選”,找出更多的選擇房交;二是“兩個都選”彻舰,從刻意制造的“情緒化對立”中跳出來,理性地分析選項候味,取長補短刃唤。
5、選擇太少會“選擇狹隘”白群,選擇太多會“決策疲勞”尚胞,所以在不重要的選擇上,二選一更明智帜慢;在重大選擇上笼裳,應該盡量考慮更多可能性。
總結(jié)成一點:當大多數(shù)人為了避免痛苦粱玲,而放棄更多選項時躬柬,那些說出“讓我們看看還有什么別的選擇”的人,將是最后的贏家抽减。
近期熱文
別讓“邏輯嚴謹”扼殺了你的創(chuàng)造力
刻意練習:從“知道很多道理”到“過好這一生”的必殺技
相關(guān)文章
選擇之后的堅持允青,比選擇更重要
你可能錯過的文章
碎片化學習是如何把林則徐帶到“坑”里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