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庸推,都在不停的忙碌常侦。從第一次感知到理解死亡,才知道每個人都有生命終結(jié)的一天贬媒。假設(shè)每個人平均能活到70歲聋亡,那么粗略計算一個人的一生總共有25550天。聽起來好遙遠际乘,但是卻跨越了一個人從嬰幼兒坡倔、少年、成年脖含、中年罪塔、老年的五個時期。一件事情離你很遠的時候养葵,我們會暫時性的把它忘記征堪,生命的突然逝世會讓你突然驚醒,時間的滄桑又會慢慢的將它撫平关拒。
童年之所以快樂请契,那是因為此時的你并不是童年的那個孩童。成人的世界里認(rèn)為天真無慮便是幸福夏醉,因為此刻你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殊不知童年時期的各種限制和成人世界中的虛偽對他們的身心傷害同樣大涌韩。所以孩子都希望長大畔柔,這樣可以擺脫束縛,尋找自由臣樱。
很多人在年老的時候開始懷念和感悟靶擦,有后悔腮考;有遺憾;有留戀玄捕;有感嘆踩蔚,終歸到底不過是在尋找內(nèi)心的寧靜罷了。因此其實每個人都需要獲得內(nèi)在的力量枚粘,如何讓你的心安靜下來馅闽,此時顯得尤為重要。
這本書是一本心靈隨筆集馍迄,以現(xiàn)代人的表達方式娓娓道來福也,在我們迷茫脆弱的時候,可以給我們一些心靈慰藉攀圈。
我們只關(guān)心自己暴凑,以及周圍機器有限的空間里的幾個人、幾件事赘来,在這個圈子以外的事情现喳,不過是又一條新聞而已。
當(dāng)你放下成見犬辰、偽裝和打算嗦篱,不再牽掛、焦慮和需求忧风,你的心才真正的敞開默色。
問題如果有辦法解決就不用擔(dān)心,如果沒有辦法狮腿,擔(dān)心也沒用腿宰。
焦慮和恐懼的核心是我們拒絕無常的發(fā)生
有時候人們并非不快樂,只是以為自己不快樂而已缘厢。其實吃度,痛苦消失就是快樂。如果人們能夠像觀察自己的皺紋一樣去熟悉自己心念的活動贴硫,就不難發(fā)現(xiàn)每一個單純而直接的當(dāng)下都帶著淡淡的喜悅椿每。
注意觀察你的各種情緒,能夠幫你安住在負(fù)面情緒中英遭,而不是壓制它间护,這能幫我們培養(yǎng)菩提心。把快樂寄托在向外馳求上挖诸,就像喝鹽水解渴一樣汁尺,得到的越多越不滿足。
不忍心看到另一個生命痛苦多律,就是惻隱之心痴突。在此基礎(chǔ)上參與搂蜓、分擔(dān)另一個生命的痛苦,就是悲心了
戒律不是為了束縛你辽装,是為了保護你帮碰,是使得你對這個世界的傷害盡量減少。
當(dāng)你做一件事拾积,如果心量放大到把所有眾生的安樂都考慮進來時殉挽,你就能夠坦然地承受所有的辛苦、磨難殷勘。
皈依佛法需要膽識此再,因為佛法不向你承諾安全感或確定性,事實上玲销,它恰恰要打破你對安全的幻想输拇。
為什么修行不能持續(xù)地改變我們的生活?也許答案就在于我們把生活抓得太緊贤斜。我們把全副精力投入生活還不夠策吠,還要通過修行為生活上保險。然而瘩绒,生活就像我們手中握著的沙猴抹,抓得越緊流得越快。所以锁荔,放松可以說是修行的第一課蟀给。
自由就是打破社會慣性,輪回是一種慣性阳堕,不斷改變習(xí)慣跋理,就能讓那股巨大的慣性慢慢地停下來。現(xiàn)在就開始改變這些習(xí)慣恬总,這就是出離前普。
自以為是有時還表現(xiàn)為自卑。堅持認(rèn)為自己一無是處壹堰,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改變這個觀點拭卿,這不是自以為是又是什么?習(xí)慣讓我們看上去像個傻瓜〖溃現(xiàn)在就開始改變這些習(xí)慣峻厚,這就是出離。真正的出離是現(xiàn)在改變谆焊。
親密相處有兩層含義:一是誠實地覺察自己身目木、語、意的所有活動,二是柔和地對待自己刽射。慈悲不僅是針對他人,也針對自己剃执,并且首先是針對自己誓禁。缺少對自己的慈悲,很難真正對他人慈悲肾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