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張福順
? ? 送葬的鎖吶聲,鑼鼓聲,在早晨的村中陣陣回蕩欢瞪。
劉老鐵九十壽終,喪事辦得很是體面,熱鬧,老喜喪嘛,應該把喪事辦蓋過全村,才是劉老鐵的一生稟性:肝匆×兄花錢請道爺班請了兩撥兒,還請了哭靈的,買唱的戲班子,整折騰了三天。
今天是出殯的日子,為出殯這事,司儀老范發(fā)了愁耙厚。劉老鐵沒有兒子,只有倆個閨女,按風俗,死者的靈幡,是由孝子來扛的,孝子扛幡入墳是后繼有人的象征,甭管死者生前是何等富貴,或多么貧寒,落迫,只要臨終時有兒子扛幡入墳,那就算一生不矮于任何人,算是榮光終了了雷则。
司儀老范,今天愁的是劉老鐵唯一的侄子,大寶,到現(xiàn)在還沒有聯(lián)系上,大寶在海南工作,劉老鐵一倒頭,大女兒就給大寶去了電話,卻怎么也打不通,大寶是侄子,雖不是兒子,也可算是后人,能應個老例兒,比沒有人扛,而把幡放在棺材上自己帶到墳地里體面啊!
鑼鼓咚咚,哀樂喧鳴,人人白衣素縞,嘈嘈雜雜死嗦。時間己上午九點,老范讓劉老鐵的女兒又打了電話,老范想“如果打通了,雖幾千里地,等大寶來了再出殯也行,”可是又打不通。
“我給我爹扛幡吧!”劉老鐵的大女兒悲泣地提出為父親扛幡送葬,司儀老范聽了,滿臉驚訝:“哪有女兒扛幡的?我還從未聽說過?……”老范聽了不斷搖頭,眾人聽了也是鮮有所見,議論紛紛,……但是,又有什么法子呢?時間不能再耽誤,殯還是要出的,劉老鐵的女兒,此時更悲從心起哀聲灑淚地扛起了父親的靈幡牡辽。
送葬的隊伍在鞭炮,鑼鼓和嗩吶聲中迤邐地走出了村莊,靈幡是領頭的旗幟喳篇。在送葬的隊伍將走進劉氏墓地的時侯,突然司儀老范急跑著向前頭追來,到了跟前,將劉老鐵女兒肩上的靈幡奪了下來:“女人是不能扛幡進墓的,劉氏族人會不滿意的,辱祖宗,帶晦氣,剛才有人說了!……”前進的隊伍一時停了下來,“那怎么辦呢?把幡放棺材上嗎?……”
老范也急得拿不出主意,這時,在穿著孝衣的人群中,劉老鐵大女兒的女婿,一個四十多歲的干部模樣的男人,從老范手中搶過靈幡:“都什么年代了?哪還有這么多老例兒!我是男的,我來扛!”
送葬的隊伍又動了起來,在鏗鏘的鑼鼓聲中,在哀樂的悠揚中走進了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