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疫情的原因 參與了一個人類學的讀書會 每一次線上讀書會最后十分鐘 領讀人或者主持人 都會提醒大家 所以我們閱讀的這些 對于當下的我們 有什么意義 我們能做些什么吟孙?
對于大概率學院派里的人文學科 這個固定提問還是很有積極意義的刃滓。昨晚主持人問我如果說疫情下的醫(yī)學 自然科學在真正攻克對抗病毒和維護生命人柿,那人文社科能做些什么呢?為什么充滿了學科的無力感?社科類行業(yè)是否也可以“產(chǎn)學研”?我被他問得愣了一下阿弃,一時沒有想到如何回答。
今天找其它照片的時候羞延,翻到11渣淳、12年寒暑假的一組社會實踐的老照片(留守兒童和失孤老人),突然覺得有答案了伴箩。如果說自然科學是靠科學技術攻克難題入愧,而人文社科,是通過構建一個共同體(community)以人來影響人赛蔫。
科技是中立的砂客、生產(chǎn)力是中立的,但是是我們的價值觀影響我們選擇了立場和工具呵恢。我們做善良的事、正義的事媚创,不是為了被看到渗钉,而是為了維護我們內心的價值觀,而價值觀的形成钞钙,就是源自人文社科鳄橘。所以不要有無力感,大家只是在不同的階段芒炼、扮演不同的角色瘫怜,各得其所。
社會創(chuàng)新(社創(chuàng))vs科技創(chuàng)新(科創(chuàng)) social entrepreneurship本刽,基調是帶著關愛的心鲸湃。十個社創(chuàng)案例赠涮,從環(huán)保、老人到minority 等族群對象(refer EC Donny分享的印度團隊在歐洲的社創(chuàng)總決賽)暗挑,社創(chuàng)價值不在復制盈利笋除,關懷與愛貫穿始終,這個話題改日再細聊炸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