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個喜,我擬錄取了”
“上岸了苛萎,昨天出的結果”
這是我高中畢業(yè)后聯(lián)系最密切的幾個朋友中第一個考研上岸的桨昙,我真的很激動,比她還激動腌歉,因為作為一個過來人蛙酪,我更清楚二戰(zhàn)面對的是什么。2019年五月結束工作翘盖,六月畢業(yè)桂塞,對于2020我有很多暢想,但唯獨沒想到現(xiàn)在的我會依然在備考最仑。
中午我和浩浩哥哥說:
“最近身邊人好多都上岸了藐俺,我好像也不一樣了,又有勁了泥彤,下次考試我也要上岸欲芹!”
她很無奈地講“你不上岸難道還有什么能再來一次嗎?”
“不是吟吝,不一樣菱父,之前是“我得上岸”,現(xiàn)在是內心深處有個聲音說“我要上岸””
從17年開始我就開始焦慮,這種焦慮來源于預計和現(xiàn)實不符浙宜。那一年我推掉了所有的學生組織活動官辽,開始學習web,因為覺得自己得搞好專業(yè)技能粟瞬,向大佬看齊同仆,想設計自己的App、網(wǎng)站和游戲裙品。那段時間我和浩浩每天要花5-7個小時在學習代碼上俗批,凌晨1點睡也是常有的事,在同期學習的人中我們完全可以當老師指導他們市怎。但我現(xiàn)在打出這段話特別特別心虛岁忘,因為我們最終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以至于我不敢承認我的努力区匠。會不斷的問自己你那會兒真的努力了嗎干像?還沒打完這句話我腦袋里已經(jīng)響了4遍了“你沒有”。今天我想鄭重告訴一下我自己驰弄,我有的麻汰,不管結果有多糟,我確實努力過戚篙。
考研也是什乙,我從來不敢承認我有努力準備過考研,在我的每天自我否定下已球,長和我聊天的朋友都知道我不努力。但是8月份的高數(shù)辅愿,9月份的專業(yè)課智亮,我確實認認真真的學過,只是效果不好罷了点待,時間和精力我都有付出阔蛉,方法不對而已。
我總是把錯歸結于不努力癞埠。到最后就真的變成一個不努力的人状原。當你的努力得不到你的認同,給你帶不來獲得感苗踪,久而久之你的潛意識就不會覺得這種努力有什么意義颠区,轉而去找其他可以獲得獲得感的行為。
想一想無論以前要是成為技術大牛通铲,研究生毕莱,還是后來公考,我心里更多的是have to,我認為那是我必須做的事朋截,是一種被動蛹稍,而且剛好這些目標同時滿足我的身份和我的興趣,其實內心缺少一股勁部服。
哈哈唆姐,寫的很凌亂,不知道你到底有沒有理解我說的那個勁廓八。畢竟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奉芦,也許你一直都有那股勁,發(fā)自內心的想要成功的勁瘫想,就是那種你莫名其妙的想喝奶茶了仗阅,而不是你渴了,所以想去喝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