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信的一個寫作群上,剛好看到大家在討論一個問題:我發(fā)現(xiàn)我自己寫的東西座泳,有人說是抄襲.稱已經有人寫過了惠昔,怎么辦?
其中小L(化名)同志分享了這樣一段話:
"現(xiàn)在定要寫出自己的東西,似乎他人既已說過的,就得避去不說,而要去找人家沒有說過的來說,這樣,在一般人豈不是可說的話很少了么?"
"其實寫出自己的東西并不是這個意思:按諸實際,也決不能像這個樣子.我們說話挑势、作文镇防,無非使用那些通用的言詞;至于原料潮饱,也免不了古人與今人曾經這樣那樣運用過了的来氧,雖然不能說決沒有創(chuàng)新,而也不會全部是創(chuàng)新±惭铮’"
這話說的在理中狂,很好地說出原創(chuàng)的本質。而且十分湊巧扑毡,它也回答了我近來寫作遇到的一個困惑良久的問題:
“如果你發(fā)現(xiàn)你想寫的東西胃榕,別人已經寫過類似的文章,而且寫得比你好瞄摊,怎么破勤晚?”
當然是寫啊,并不是沒每個人都像大咖那樣寫得那么好的泉褐。那好赐写,說寫就寫,過一陣子膜赃,文章寫好了挺邀。一看,這里邏輯不當跳座,那里詞義重復端铛。發(fā)現(xiàn)類似的意思,大咖比自己表達得更加生動疲眷,形象禾蚕,具體。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狂丝,假如你在這種情景之下换淆,是不是感覺到一點挫敗感了?反正我是感覺挺挫敗的.
當然几颜,在這里我的挫敗感雖然合情倍试,卻不合理.每個牛逼之人,背后肯定有傻逼一樣的堅持蛋哭,僅想靠我三腳貓的功夫就想與大咖相比县习,無疑是疵人說夢.但也正是這種挫敗感,迫使我去更深層次地思考:像我這種初學者谆趾,如果我想寫一個萬人皆知的道理躁愿,在前人已經發(fā)布類似精彩文章的情況下,寫出屬于自己的一點東西呢沪蓬?
我把這個問題放到了群里彤钟,看看群里的小伙伴有沒有不同的看法.結果,有人回了我4個字:有感而發(fā).
一篇好的文章,必須要先能夠打動作者自己.如果連作者本身都對自己寫的東西無感,那還怎么打動讀者?因此,如果我們在寫作時對自己目前的寫作水平不滿意而想要放棄時,不妨可以轉換思維:寫作不是為了與別人攀比,而是自己有感而發(fā)而已.
有感而發(fā),可不只是幫助我們轉換思維那么簡單.
既然知道有感而發(fā)是我們堅持寫作的一種思維,那么再深入思考,"有感"才能"發(fā)",如何讓自己更多的"有感",對我們寫作也是很有幫助的,不是嗎?
那么,怎么樣 才能有更多的"感"呢?
我們經常聽到,"輸入"與"輸出"的說法.我最開始聽到這種比喻,是在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里怜跑,里面把人的思維當做是一個操作系統(tǒng)样勃。“輸入”與“輸出”原先正是操作系統(tǒng)的簡單術語性芬。只有更好的吸收外界知識(輸入)峡眶,才能讓我們處理現(xiàn)實的事務處理得更好(輸出)。
如果我們以“有感而發(fā)”這個角度去理解上面這句話植锉,吸收外界知識辫樱,可以看成對自身的各種不同的刺激,只有你感受到不同種類的刺激俊庇,你才能更好地“有感而發(fā)”狮暑。如此看來,大量不同種類的刺激辉饱,也是保證我們寫作靈感遠遠不斷的一個重要途徑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