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下這本書的時候谆级,是沖著作者的大名去的烤礁。
馬特·里德利 (Matt Ridley)博士,資深科普作家肥照,呆過的地方包括《經濟學人》脚仔、《華爾街日報》、《時代》舆绎。他有部暢銷書鲤脏,叫做《理性樂觀派》,蔡康永曾經推薦過吕朵。這本書顯示了馬特·里德利的野心猎醇,他企圖對世間萬物的演變做一個梳理。
1努溃、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硫嘶。
一直以來,對于世界的解釋都存在一種作者所稱的“天鉤”模式茅坛。
出于對世界精妙的無比贊嘆音半,我們很容易便會設想,如此奇跡贡蓖,當然是有個神在設計曹鸠。這個思維模式就是“自上而下”。
實際上斥铺,早在古希臘時期彻桃,伊壁鳩魯就聲稱,一切都是自發(fā)現(xiàn)象晾蜘,是“自下而上”的邻眷,根本無需神靈介入眠屎。
古羅馬時期,就有一位名為盧克來修的詩人肆饶,將伊壁鳩魯?shù)乃枷朐陂L詩《物性論》中復活改衩。這些思想應用于動物界,就是達爾文主義驯镊。
但是葫督,“自下而上”并不是在所有領域都那么容易理解。比如板惑,盧克來修就無法解釋人類的自由意志橄镜,于是只好借助“神祇”來打個補丁。很多唯物主義者冯乘,一談到歷史便栽了跟頭洽胶,直到馬克思提出了歷史唯物主義。
在作者看來裆馒,無論是生命姊氓、文化、還是國家喷好、經濟他膳,無不是“自下而上”,自然演變的绒窑。
讓我們以兩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2舔亭、性格的“自下而上”演變些膨。
關于孩子撫養(yǎng),行為主義學派的華生有句名言:給我一打小孩钦铺,我可以培養(yǎng)出教師订雾、警察……任何我想要的樣子。
直到現(xiàn)在矛洞,從沒有哪個家長會否認父母的教養(yǎng)對孩子的重要性洼哎。那么,如果孩子是可以通過教育來設計人生的話沼本,不就是一種“自上而下”了么噩峦?
心理學家朱迪哈里斯用一本大部頭《教養(yǎng)的迷思》擊潰了這些想法。
她有力地指出抽兆,孩子的性格跟父母關系非常小识补。那么要怎么解釋孩子性格在某種程度上很像父母呢?當然是基因辫红。
那又怎么解釋孩子與父母不像呢凭涂?環(huán)境對基因特性的選擇祝辣。
這個過程就是:首先,先天就出現(xiàn)了一些性格特質切油,然后在外界環(huán)境的作用下蝙斜,讓某些特質變得越來越明顯(用進廢退)。瞧澎胡,跟進化論如出一撤孕荠。
這也讓父母們很無奈,教養(yǎng)能做到的如此之少滤馍,似乎有種“宿命論”的感覺岛琼。也不要絕望,別忘了孩子與環(huán)境的互動同樣是很重要的巢株。因此槐瑞,與采用什么所謂育兒方法相比,提供一個好的互動環(huán)境就非常重要了阁苞。
3困檩、作者對改革開放的看法。
我們當然都會將今天的成就歸功于那槽,一位老人悼沿,在中國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這等于是在說“頂層設計”骚灸。
作者不這么看糟趾,他追蹤到1978年的小崗村。
幾位農民因為收成慘淡甚牲,一天晚上秘密開會商議怎么辦义郑。這時有人提議,各家保留各家的收成丈钙,按戶劃分集體土地非驮。接下來,他們不再等待集體干活雏赦,而是天麻麻亮就出了門劫笙,天黑了才回家。
這個做法得到了認同星岗,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被推廣開填大,而后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
這個意思是俏橘,改革也是從“下面”開始的栋盹。就算沒有那位老人,終究會有其他老人來完成這個事情,但也改變不了是從下而上的事實例获。
對于作者的泛達爾文主義式的“演變論”汉额,不知道你能同意多少?
推薦度:值得看看榨汤。
【推薦度分四級:不讀也罷蠕搜,可以一讀,值得看看收壕,強烈推薦】